文_李汉华
铜仁市碧江区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联引区内知名企业(商会)结对帮扶25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1.7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200余户5800余人增收5300余万元。
2018年9月,碧江区作为铜仁市首批退出县(区)率先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这其中,离不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家的积极参与和倾情帮扶。
近年来,碧江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2345”工作法,联引区内知名企业(商会)结对帮扶25个贫困村,实施帮扶项目30个,投入帮扶资金1.7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200余户5800余人增收5300余万元。
走访调研清底数。为切实摸清各贫困村产业底数,碧江区采取进村入户实地走访的方式,对全区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贫困状况、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布进行全面调研,详细了解产业状况、投资环境及发展意向,建立贫困村产业发展台账。同时,开展“十家商会·百家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重点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对企业帮扶意向、帮扶措施、帮扶方式等进行统计,建立企业帮扶意向台账,为村企结对打下基础。
结对帮扶定方向。按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产业扶贫思路,采取“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多企帮一村”等方式,联引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出台《碧江区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帮扶措施,组织召开“千企帮千村”动员会、推进会和村企共建对接会,促进企业帮扶项目落地,推动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管理平台聚共识。实施“统战细胞工程”,在统战资源相对集中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商会驻地等建立12个统一战线工作站,通过开展座谈会、联谊会等方式,谈思路、话发展,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村企关系。
交流平台强沟通。在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推进之前,邀请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家参加听证会,强化经济社会发展信息沟通交流;建立《碧江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畅通政企对话渠道,研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建立党政领导与非公经济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至2家民营企业,通过电话、微信、登门访谈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家交心谈心,促进政商和谐,亲清互惠。
服务平台提后劲。探索建立“1+4”非公有制经济服务模式,组建“非公经济发展智囊团、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服务团、非公经济法律服务团和非公经济金融服务团,开办“蓉耀访谈”电视专栏,举办“企业家论坛”和项目推介会、融资服务座谈会、银企对接会,开展法律、税务服务进商会(企业)活动,为企业送去“贴身”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建立党建领航机制。采取“集中组建”“系统联建”“区域共建”等方式,组建贵州碧江经开区(铜仁·苏州共建产业园)商圈党委,选优配强64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组织选派53名政治素质强、党务知识熟、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党员担任各企业党建指导员,强化党组织在非公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和引领作用。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成立以区委领导任组长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区委统战部门牵头,组织、财政、税务、工商、民政、团委、农业、扶贫、金融等28个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评估和通报,及时解决企业帮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建立激励关怀机制。采取以奖代补、金融支持、政治激励等方式,对参与“千企帮千村”的企业予以大力支持,提高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在以奖代补上,对认定并命名的“千企帮千村”行动示范点,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进行奖补;在金融支持上,区财政安排685.31万元用于“精扶贷”工程,推动贫困村产业规模发展;在政治激励上,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参与扶贫工作的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全区现有61名非公经济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建立典型引领机制。注重发挥优秀典型企业在“千企帮千村”活动中的带动作用,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帮扶活动深入开展。举行助力脱贫攻坚“十佳企业”“十佳企业家”评选活动,对在帮扶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进行表彰,提升民营企业家帮扶贫困村、回馈社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产业帮扶促发展。民营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帮扶对象的资源禀赋,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贫困村合作兴办产业,实现发展共赢。贵州桃李春风食品有限公司投入3.2亿元实施“珍珠花生”加工项目,通过流转土地、建设基地、订购原料、劳务用工等,带动近300户贫困户700余人年人均增收2500余元。铜仁祯通衢民族文化产业公司采取“公司+妇女手工艺合作社+绣娘+养蜂”模式,在和平乡八村实施“做手工·养蜜蜂·带孩子”三年3个1000精准脱贫圆梦计划,带动54户贫困户123人脱贫增收,这一模式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为了庄严的承诺——贵州和平八村脱贫记》为题予以宣传。
商贸帮扶拓市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以及渠道和信息优势,通过采购、代销、委托加工、农企直通车等形式,帮助帮扶村对接外部市场,带动农户增收。贵州铁骑力士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1211生猪代养模式,与4个贫困村签订代养合同,代养生猪7万余头,带动全区556户1668人稳定脱贫。
铜仁市碧江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渠道及信息优势,通过采购、代销、委托加工、农企直通车等形式,帮助帮扶村对接外部市场,带动农户增收。图为贵州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与碧江区和平乡遥山沟村签订鸡蛋收购协议。(铜仁市碧江区委组织部供图)
就业帮扶稳增收。民营企业通过增加项目投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大力提高贫困农户的就业能力和素质,为贫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保障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贵州华联玛客超市有限公司、贵州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铜仁百丽鞋业等20余家企业,为全区贫困村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个,人均实现月工资收入2000余元。
智力帮扶拔穷根。依托民营企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围绕种植养殖、技工教育、农村电商、乡村旅游、餐饮服务等方面,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能,实现技能就业创业。目前,全区共完成各类培训214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495人。
公益帮扶暖人心。民营企业广泛开展捐款捐物、助学助医等各类公益捐赠活动,帮助贫困村完善乡村道路、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协助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贵州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等近百家爱心企业(商会)累计捐款捐物400余万元;广东商会、福建商会等10家商会和近100家企业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企业(商会)在行动”精准扶贫行动,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来自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