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校园暴力法律问题研究

2018-03-10 19:44谢立东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法律建议

谢立东

摘要:近些年校园暴力案件愈演愈烈,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层出不穷的校园暴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行研究,并从法律角度对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校园暴力 法律 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15-02

中小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发生原因很多,如家庭、学校及社会成长环境中负面因素影响、法制教育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受重视问题突出等。因此,针对中小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应当以思想教育为主并兼顾相关法制建设,如今中小学生校园暴力愈演愈烈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现实中,有很多校园暴力施暴者的监护人仅仅是赔偿医药费、赔礼道歉,但这并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甚至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吃亏造成了一些家长的纵容。近些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给他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校园暴力的研究尤为重要,有利于促进我国校园暴力法律防治体系的完善和相应的教育法律规范的调整。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

什么是校园暴力?关于校园暴力的概念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界定。在国外关于校园暴力通常用的是胁迫。这是D奥尔沃斯提出的:当一名学生反复地、长时间地受到其他学生反对时就是受到了胁迫。但这一定义并不能包含所有的校园暴力行为(例如教员职工对学生的侵害行为)。[1]国内学者对校园暴力所下定义与国外有很大差别,学者史锦程认为校园暴力通常指那些发生在学校之中和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行的暴力行为。[2]笔者综合各学者对校园暴力的研究,将校园暴力界定为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间、师生间和非学校人员一人或多人为加害方向单独个体为被害方所施行的,可以造成受身体和精神双重伤害的暴力行为。

二、当前校园暴力的新特点

在近些年来,中小学生校园暴力逐渐体现了四种新特点:第一,当前中小学校普遍实行封闭管理制度,其他人员难以进入校园,中小学校园暴力多发生在相互认识的同学、熟人之中,因此校园暴力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目的性。第二,由于校园安全管理逐渐完善,原来多发的冲动性暴力行为逐渐减少而转化为团体性有计划性的校园暴力行为。未成年人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通讯设备进行的有计划的校园暴力更难把控。第三,校园暴力行为以敲诈勒索财产案件为主,而且通常表现为未成年人之间、熟人之间恃强凌弱的长期性敲诈勒索。由于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心智不够成熟,其遭受的侵害很难为家长和学校知悉,因此对中小学生心智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第四,由于未成年人可能知悉法律,却因法律对其保护而明知故犯的现象。中小学生校园暴力案件不再是单纯的冲动行为导致,而是在知悉法律后的理性行为,他们知道与同龄人欺侮打斗只要不打死、不打残,他们就不会受法律追究,执法人员对他们也以说服教育为主,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其暴力行为的纵容。由此可以看出,在法律制度层面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并不完善。

三、中小学生校园暴力的原因分析

(一)刑事责任的缺位

相关立法部门存在着对未成年人暴力行为的主观恶性认识不足的问题。相关主管部门认为校园暴力只是未成年人基于易冲动性的心态,而产生的同龄人间的打闹行为。同龄人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认识到校园暴力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因此他们对中小学生校园暴力行为以说服教育为主,而忽略了当前中小学生已经有能力认知相应的行为所造成的法律后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成年人知识接受量和知识面也在扩大,很多青少年对其实施的校园暴力行为已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而立法部门并未釆取措施,造成了刑事责任的缺位。

(二)对校园暴力的社会危害性估计不足带来的保护缺位

目前司法机关对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存在着估计不足的现象,而刑法中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相关主管部门对未成年人的校园暴力行为以说服教育为主,但这种做法并不能使受害者权益受到保护。这种立法思路仅以暴力行为所造成的客观伤害为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成年人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并不能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可能会给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种思想在司法实践中根深蒂固。这种认知将不同类型的暴力行为同等处罚,使校园暴力对未成年人心理上造成的伤害处在一种难以保护的状态。但这种暴力行为对中小学生精神上造成严重影响,可能会影响中小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错误价值观对校园暴力的巨大影响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影视作品中的不良文化正严重冲击着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其中不良的价值观影响着他们对暴力行为的认识。他们混淆了暴力和勇敢的界線,认为暴力行为能够得到同龄人的崇拜,校园暴力的实施者可能成为同龄人眼中的英雄。在这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下,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将暴力手段作为解决问题的直接途径。而在法律方面也并没有一项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文化侵蚀。

(四)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治理资源投入不足带来的纠治缺位

近些年随着校园暴力愈演愈烈,校园暴力问题引起了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但并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对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从未成年人以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寄希望于通过说服教育的形式使未成年人改过自新,而非着重从防范校园暴力发生的角度解决,因此校园暴力实施主体多为累犯,是因为他们对校园暴力所承担的责任有清楚的认识,才使校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管理流于形式,因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说服教育很难取得显著成效,并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正制度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应该从制度层面对校园暴力治理资源予以保障。

四、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法律防治对策

(一)降低刑事责任年龄endprint

一方面应考虑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2~3年,或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制度,以当事人的恶性补足其年龄,从而使得部分未成年人不能凭借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来逃避正义。[3]另一方面,在司法实践中,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校园暴力问题,注重完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制建设,从法律制度层面有针对性地对校园暴力问题进行专门立法,以此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予以保护。

(二)建立反校园暴力法

在司法实践中,相关主管部门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问题仍停留在感化教育为主的层面,但会使受害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因此应当建立专门解决校园暴力的法律,对受害者的心理和身体进行双重保护。而非像传统立法观念仅考虑校园暴力所产生的实质上的身体伤害而忽略了對受害者所造成的心理伤害,由于校园暴力对受害者产生的心理伤害远大于身体伤害,且对受害者精神上的伤害难以恢复甚至可能会扭曲受害者的人格,因此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弥补校园暴力在法律方面的空白尤为重要。

(三)加强普法宣传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使未成年人了解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后果,进行校园暴力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将影响自身的发展前途并可能受到法律制裁。因此通过对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来减轻校园暴力的发生极为重要。其中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因此家庭是预防校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平时家长应注意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平常发生的事以孩子可以接受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法律教育,让他们了解到暴力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因此家长应该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当孩子行为反常时,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防止孩子受到校园暴力的影响。家长不能因为工作而忽略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孩子做朋友,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其次,学校教育要注意对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使中小学生在遇到校园暴力时能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学校是校园暴力发生的第一现场,因此当校园暴力发生时,学校应该迅速及时地控制场面防止事态升级,必须通知警方到场,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同时,学校应该改变“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开设有关心理方面的课程,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加强校园法制建设

通过有关中小学生人格尊严等相关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设,设置严格的教育法律责任的方式,对侵犯学生人格权的校园暴力行为进行较详细的规定。同时学校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强化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教师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管理和辅导,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4]对中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引进新型的法律教育手段,用真实的案例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法律教育,让未成年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法律 ,在遇到校园暴力时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通过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纠纷。 最后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带头遵守法律,用法律思维来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五)完善校园暴力法律救助制度

在校园暴力越发严重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因某些教师的过度体罚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二次伤害,将因教师造成的校园暴力列入行政诉讼中,通过司法程序加大对校园暴力受害者的保护。虽然学校是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场所,但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暴力的影响也极为重要。在必要时行政和司法力量可以介入肃清校园周边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从而达到减少校园暴力发生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新馨.校园暴力[J].国外社会科学,2004(3):114.

[2]史锦程.新形势下我国校园暴力预防与惩治机制探微[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110.

[3]朱媛.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及应对[J].法制与社会,2016(6):178.

[4]滕飞.校园暴力行为的法律防控[J].经贸实践,2015(9):222.

[5]何杰.构建应对高校校园暴力的法律预防机制[J].才智,2016(4):12.

责任编辑:韩 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法律建议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政治法律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