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润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然而,单单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九个字来说,公众确实眼熟了,但是对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具体内容和深层含义,能真正脱口而出并透彻理解的人,却少之又少;同时,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世界多元文化、国内多元思想意识的交融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距离“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认同、坚守、笃行”还有比较长的距离,还面临多重现实困境。
如何使这24个字所传达的理念在公众群体中进一步有效传播和高效贯彻,并最终在为全社会树立良好、健康的社会风尚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如何在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上不断创新,才能持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热度,并将24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实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细细琢磨。
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应当有新的作为。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必要性
(一)从价值体系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价值体系是国家的灵魂,也是社会秩序永远的源泉。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判断大是大非、大善大恶、大美大丑的基本价值标准的话,社会马上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
(二)从我国社会多重转型引发的一些现象看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呈现多元共生的趋势,并随之引起了文化断裂、传统衰微、价值紊乱和社会失范等现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有利于重新建立秩序,特别是精神的秩序,及时纠偏,从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比翼双飞。
(三)从创新意识形态的迫切性看
意识形态对任何一种制度的巩固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要真正走向深水区的改革、完成改革的攻坚任务,就必须完成指导思想或者意识形态的创新。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连续历史最长、人口最多的超大规模国家的执政党,迫切需要一种明确的、清晰地世界观、价值观。唯有这样,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和核心利益才能充分地被表达和被理解。
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的问题
(一)渠道相对狭窄,新媒体有效利用程度不高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要渠道依然是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以及广告牌的总体占比遥遥领先于其他渠道)和组织传播。虽然新闻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这类媒体的利用情况尚可,但他们实际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形态,依然属于单向输出,而微信、微博这类输入-输出互动型媒体所占比例依然较低。由此可见,虽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宣传部门也在不断探索,但有效利用程度还不高,取得的效果依然有限。
(二)受众范围有限,形式主义问题尚存
目前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群分类:从职业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高校学生占比较高;从政治面貌角度看,中共党员及预备党员稳居第一,而这两类群体中,单位或者学校的组织学习是最重要的渠道。由此可见,在普通群众中依然较为普遍的存在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视为一种具有官方色彩的价值观念和口号的倾向。
(三)占位太高,缺乏吸引力和渗透力
目前不同地区和组织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方式,力图贴近老百姓的实际,并推出了电视公益广告、中国风和漫画宣传画等趣味性强、内涵丰富的宣传形式。但是宣传的吸引力和渗透效果却有待观察。比如关于爱国、奉献的主旋律题材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但是在基数如此大的作品中,润物细无声却又反响强烈的却屈指可数。由此可见,简单的单向灌输、背诵记忆等宣传方式,使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未充分深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力有待继续强化。
三、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建议
价值理念,并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上、文献中、作品里以及其他种种文化载体中,它的最好载体是人,是搏动着的心。再好的理念、主义和学说,必须要在生活的血肉之躯中才能发挥其功能。
一种价值体系能否成为社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能否最终成为多数社会成员所自觉追求、普遍遵循的价值,固然要看是否能有效地传播和宣传,但更关键的是看被传播者是否是这些价值的真诚信奉者和坚定践行者。所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革新形式,更具亲和力,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24个字转化为受众爱听、爱看、易学、易记的大众化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尚的,但不是高高在上的;“价值观”这三个字听起来是抽象的理论,但其实24个字的内容是非常具体和现实的。所以,“让普通人能懂、能感受、能记住”是传播工作的最终目的。
为了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各种媒介已经探索出了多种传播形式,其中不乏亮点,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的宣传主要还是借助单向的传播媒介进行的灌输式教育,尚未与民众生活深度融合,真正通俗易记、让人过目不忘的并不多。
所以,我们还需继续降低身段,用更多简单、直观的方式来革新既有的宣传方式,改变话语方式,增加交互性、情感性、娱乐性等元素,用多样化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给受众。比如图解、漫画和动漫,还可以将小游戏、微视频等小巧但却生动、趣味性强的新形式运用到价值观的宣传中来;歌曲、影视等文艺作品的表达,也可以更通俗化、大众化,严肃与通俗兼顾,与公众的生活融为一体,既滋养人心,又高唱主旋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才能大大拉近“价值观”24个字和受众之间的距离。endprint
比如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推出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就是理论宣传特别成功的实例。这本书从根本上摆脱了政治理论读物的“说教”“灌输”姿态,而是以平等的态度、探讨的口气,与读者一起看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增强了亲和力。
(二)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由单向转为双向甚至多向
目前,移动互联终端已经代替台式电脑成为最“个人化”的电脑。公众对各大网站本身的关注也明显向“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倾斜。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交互性”,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也因为有了新媒体的传播,变得随时、随地、随身、随手,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传播的成效,也因此成为检验其宣传和建设工作的试金石。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媒体的新环境、新载体。
比如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特别日子里,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H5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7月29日晚推出就迅速在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势,大家纷纷晒出属于自己的军装照。截至8月2日17时,“军装照”的浏览次数累计达8.2亿,一分钟访问人数峰值就高达41万。一时间,“军装照”成了传播红色文化流行而且高效的载体。这次策划,不仅让受众了解了不同时代军装的颜色和样式,在不知不觉中自修了一堂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更唤起了国民的政治认同,在受众心里烙下了红色印记!
比如由中组部党员教育和测评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的共产党员公众号,借用微信、易信平台,传播党的声音、开展党员教育、服务党员群众。因为其内容不仅涵盖党性党风、反腐倡廉、干部人才等高、大、上的内容,也有杂谈、国学、历史等陶冶心智的“接地气”短文,所以宣传效果好,关注人数达到1500万。十九大期间,公众号突出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风采,共发布相关稿件近百条,总阅读量达近2000万人次,其中《十九大报告,习近平直抵人心的19句话!》阅读量达近300万人次,在网民中掀起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新高潮。
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比“共产党员”更广泛、更轻松、更灵活,可以注重培养传播正能量的“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再组织关注度高的公众号分享、转发。真正的好文章,通过朋友圈和微博的传播,效果是惊人的。
(三)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及时组织评论,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引导舆论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凸显、高发的危险时期。网络上充斥着很多负面新闻。网络思潮反映社会现实带有很强的批判色彩,这种批判的情绪化受潜意识中不满情绪的左右,较少去理性核实事实的真实性,容易一边倒地对社会进行批判。而这些网民关心的社会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又正是围观人数最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
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在出现类似新闻热点时不要一味删帖和逃避回应,应该正视问题,积极回应,及时纠偏,并在合适的时机组织一批评论,其中针对具体问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角度的宣传。利用热点事件中权威舆论的适时介入,去影响受众,从而也将价值观的宣传具体化、细致化,宣传效果也易接受、进而达到最大化。
比如“老人倒地扶与不扶”“见义勇为被刑拘”等热点问题中,正当网上舆论纷繁复杂、争论不休时,主流媒体组织相关评论和开设讨论帖子,甚至可以组织大V们,从具体事件切入,引导人们客观地、理性地、正确地认识社会基本形势,判断自己在推进社会发展中的定位,从而去传播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样,便可加大价值观在规范路径上的传播效果。
比如在传统节日或者特定的时间节点,如重阳节、“九一八”等,都可以将价值观的宣传融入其特殊的意义中,特定时间段集中宣传。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实际相结合,融入生活,才可持续不断,愈久弥新。
(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化传播模式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必须结合受众所处的文化形态。因此,在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性和本质属性的前提下,传播内容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不同地区的现有文化形态突出不同重点,比如农村可以结合乡贤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可以结合民族文化等。
深化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层面的理解,需要特别关注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可针对不同群体,提出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传播途径和行为示范。比如农村地区的受众获取价值观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依然是标语、电视、广播等传统形式,可依据这几种形式来宣传地域化的村规、民约;而针对城市地区的受众,则可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更具城市现代理念的价值观。
(五)聚合素材,将现有的宣传资料和理论成果充分集纳、汇总成数据库
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无论是理论上还是践行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但是,这些感人的故事、详实的资料和理论的解读,都太过分散,缺少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来集纳、聚合、梳理。
可以在國家层面建立一个大型的数据资料库,将现有的宣传资料和理论成果充分集纳、汇总;也可利用聚合的形式来整理和分类,以此制作出一目了然、条理清晰的产品,比如采用时间轴的形式,梳理价值观发展的时间节点和重要事件,比如采用地图分布或者行业划分的形式,链接视频、图片来体现不同地域、典型人物、感人故事,给受众提供既有高度,又有厚度和宽度,还有亮度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效果。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价值观的传播更需要细水长流,更需要创新形式,更需要降低身段,更需要融入生活,更需要尽可能多地吸收老百姓参与其中。
我们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不断探索,不断革新,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新华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