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业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讨
——以江西婺源县岭西村为例

2018-03-10 07:13汪莉君程佳姮王进杰
世界竹藤通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婺源县西村毛竹

汪莉君 程佳姮 王进杰 杨 军

(江西省婺源县林业局江西婺源333200)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 “精准扶贫”,随后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的扶贫攻坚热潮[1-2]。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开发模式[3-4]。精准扶贫的切实推进实施是实现2020年我国农村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脱帽,共同迈进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1]。

精准扶贫的最大特点是 “精准”,如何利用贫困地区的资源,整合专业合作社、互联网、金融和旅游等多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是脱贫工作关键[1-2,5]。竹产业是我国南方山区的特色产业,做好竹产业文章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脱贫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文以江西省婺源县岭西村的竹产业精准扶贫为例进行剖析,以期为竹产区的 “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 岭西村概况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近几年新发展毛竹面积达2 000 hm2,竹园效益成倍增长,发展毛竹园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的 “绿色银行”[6]。太白镇岭西村地处婺源县的西南,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与革命老区许村镇洙坑村相邻,村民41户162人,森林面积320 hm2,其中毛竹林面积200 hm2,水田面积17.4 hm2,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年轻村民外出务工,人均纯收入仅6 000元/年。一直以来,进出岭西村只有一条5 km的 “断头路”,不仅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限制了当地毛竹资源运出,阻碍了岭西村的发展。2016年初,婺源县林业局把岭西村定为林业科技帮扶村,同年,婺源县林业产业发展管理局为岭西村公路建设争取到了林区公路项目资金100多万元。2016年10月,宽4.5 m、总长6.5 km的杨村至岭西水泥公路竣工,改变了岭西村多年没有水泥公路的历史。路修好了,脱贫致富成为当地村民最为迫切的愿望。

2 岭西村竹产业精准扶贫的实践

2.1 竹产业精准扶贫 “关键点”——低产毛竹改造骨干示范林项目落户

岭西村毛竹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年来竹材价格低迷,村里的竹林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荒芜状态。随着通村公路的竣工,2017年婺源县林业局把低产毛竹改造骨干示范林项目定在岭西村。该项目由婺源县林业产业发展管理局主持,项目建设期限为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项目主体建设规模53.33 hm2,建设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一是毛竹抚育管理53.33 hm2;二是大径材毛竹培育15.20 hm2;三是毛竹笋用林覆盖0.67 hm2;四是毛竹林下复合经营,种植华重楼、多花黄精等中药材品种,培育面积1.33 hm2;五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蓄水池、宣传牌建设等。项目目标为建立低产毛竹改造骨干示范林53.33 hm2。项目实施后,预计在第2年立竹度达140株/667 m2;第3年产竹材1.2 t/667 m2,立竹度达到160株/667 m2,平均胸径10 cm以上;竹林Ⅰ ∶Ⅱ ∶Ⅲ度竹各占30%,Ⅵ度竹占10%的年龄结构。预计在第3年产竹笋200 kg/667 m2,每年增产5%,且竹笋品质安全。毛竹覆盖后,年产竹笋1 500 kg/667 m2。竹林中种植中药材,到收获期,年采收中药材100 kg/667 m2。

竹笋、竹材是可再生和可降解的原材料[7],在项目实施中生产的竹笋、竹材及其次生产品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尤其项目实施后将培育出大面积的优良毛竹林分,竹株均匀、粗大整齐,林相郁郁葱葱,墨绿清秀,与邻近相连的常绿阔叶林相互辉映,成为最美乡村的一大景观,吸引游客到竹林旅游观光休闲[8],体验新颖独特的情趣,不仅使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竹林质量得到较大改观,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更能提高婺源旅游业的收益。

2.2 竹产业精准扶贫 “着力点”——竹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

岭西村抓住项目实施的契机,全村动员,将村内80%以上村民 (含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抱团,以竹产业为依托,于2017年9月27日成立婺源县岭西妈妈菜园竹业专业合作社,把村里的竹林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形成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规模经营,发展特色竹产品生产,打造岭西村妈妈菜园竹产品品牌;把专业经营作为村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竹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和高附加值商品,促进村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合作社现经营毛竹林166.67 hm2,其中纯毛竹林66.67 hm2,竹阔、竹杉混交林100.00 hm2。

2.3 竹产业精准扶贫 “创新点”——与电商销售平台的合作与推广

江西妈妈菜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生态有机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公司。2017年9月,岭西村与江西妈妈菜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结成 “亲家”,妈妈菜园公司入股岭西村竹业专业合作社,通过互联网+VR技术,开创竹类产品培育的溯源,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天然绿色、无公害的放心竹产品,并着力将合作社打造成一家以竹子、竹笋、竹林药材、竹林食品及其它竹产品的种植、培育、加工与销售 (含网上销售)的专业合作社。

2.4 竹产业精准扶贫 “依托点”——竹产业科技特派团强大的技术支撑

经婺源县林业局积极对接,江西省林科院法人竹产业科技特派团与岭西妈妈菜园竹业专业合作社签订 《富民强县工程选派三方协议书》,进驻岭西村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攻关。由江西省林科院竹类研究所专家具体指导妈妈菜园专业合作社进行毛竹低改、竹腔施肥等各项竹林培育技术及示范推广工作,特派团还在岭西村开展毛竹笋高产培育、毛竹笋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培训。预期目标是营造6.67 hm2毛竹冬笋高产示范基地,稳产后产冬笋1 000 kg/667 m2以上,并为岭西村培养1~2名雷竹培育技术人员,在笋用竹林示范建设过程中,吸纳8户贫困户提供劳务,带动其户均增收5 000元/年以上。

2.5 竹产业精准扶贫 “突破点”——竹林康养、竹林休闲观光生态游的兴起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以竹类资源为旅游吸引物的竹林生态旅游开发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竹林生态旅游以其优美的竹林生态环境为基础,把竹子的文化性与观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其特色鲜明而独树一帜,成为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9]。岭西村不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民风,还有着光荣的红军革命历史,开发以竹林古驿道加竹筒酒、竹林药材、竹笋采挖体验等为主题的竹海徒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10]。太白镇岭西村至许村镇洙坑村有一条红色古道,原称 “胡家岭”。在大革命时期,红军在岭西村和洙坑村进行游击战争,与驻扎在杨村、石田一带的敌军巧妙周旋,直至配合红二军团杨勇将军率部经岭西向洙坑方向包抄最终解放了婺源全境,由此这条古道被称为 “红军岭”。2017年9月初,在岭西挂点帮扶干部的协调下,岭西村和邻村洙坑村的村民一起,踊跃投工投劳,把岭西村至洙坑村的红军曾经走过的古驿道进行清理整修,使这条红色古道重见天日。“红军岭”全程5 km,石板保存完好,沿途是苍松翠竹,茫茫林海,有红军亭、红军地道、红军战壕、红军烈士纪念碑等遗迹,不仅是一条天然的森林氧吧路,也是一条历史悠久的红军革命路。 “红军岭”开放后仅3个月,县内外几十个户外团队先后光临 “红军岭”徒步旅游,徒步人数达3 000余人次,岭西村人气空前高涨。

2.6 竹产业精准扶贫 “助推手”—— “三农”信贷解决竹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竹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推进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积极探索 “竹、银合作”模式,争取婺源县邮政储蓄银行在岭西村开展 “扶贫贷”、“竹子贷”等专项贷款,以农房、林权、三户联保等多种方式贷款,实行贷款优惠利率 (基准利率),解决岭西村民、合作社社员发展竹产业的资金需求。

3 竹产业精准扶贫的成效

从2015年到2017年的2年中,在竹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推动下,岭西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竹材、竹笋产量分别增加了1 160 t、63 t,竹林药材和竹林生态旅游从无到有,特别是竹林生态旅游,在短短1年内突破了3 000人次,盘活了当地的自然资产,充分发挥了竹林的旅游功能,为当地居民带来了较好的收益,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6 000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10 470元 (表1)。

表1 2015—2017年西岭村竹产业发展情况

4 竹产业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4.1 缺乏年轻人才

岭西村的年轻人基本上都选择出去打工,年轻劳动力流失,村里大多为留守老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网络营销、竹林经营技术接受能力较差,缺乏冲劲与敢试敢闯的精神,对开展竹产业试验与示范畏首畏尾,总担心投入产生不了效益,影响和制约了竹产业精准扶贫的进展。也考虑过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是农林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来岭西扎根,推动竹产业精准扶贫,但现在年轻人的择业观有很大的变化,很少有人愿意坚守在农村。

4.2 村民之间的利益不容易平衡

以岭西村 “红军岭”的竹林古驿道加竹筒酒、竹林药材、竹笋采挖体验等为主题的竹海徒步为例,“红军岭”竹海徒步 “火”了,周边县、市户外徒步团队在岭西村用餐时,有条件的村民以农家乐的形式进行安排与接待,虽然每人25~30元的标准不高,但徒步人数每次都有50~60人,最多的一个周未徒步人数超过了200人,大大增加了村民收益。“谁接待谁收益”,收益归村民家庭所有,时间久了,有些因为厨艺、人手、房屋等原因不具备接待条件的村民有争议,岭西村想以合作社或村集体形式合办统一的农家乐,但具体操作时面临的问题非常多。

4.3 竹林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矛盾不容易解决

岭西的竹产业扶贫采取的是宽松的经营模式,林权维持不变,即使加入合作社的社员,林权也维持现状,社员局限在自已的竹林里生产经营。有些村民想进行毛竹冬笋覆盖或者竹林药材种植,但没有合适的山场,有合适山场的村民又因为缺乏资金或劳动力的原因,不愿意实施,虽然在精准扶贫时鼓励资源整合,有山出山,有钱出钱,以股份的形式进行合作,但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容易产生新的矛盾。

4.4 投入瓶颈难以突破

以毛竹覆盖为例,毛竹覆盖第1年投资大约是1.2万~1.5万元/667 m2,后2年每年约1.0万~1.2万元/667 m2,这样的投资对村民来说成本较高,即使提倡村民从0.07~0.13 hm2的小面积做起,但投资也要2万元以上。岭西村现阶段的竹产业发展投资模式主要是 “村民拿一点、项目补一点、银行贷一点”,部分村民对于银行贷款有抗拒心理,寄希望于精准扶贫能够大包大揽,村民一分钱不出,只需提供山场、出出劳力。岭西妈妈菜园竹业合作社也带着社员到周边县市毛竹覆盖基地考察过,证明毛竹覆盖收益较高、回本快,但在岭西村实施效果不明显。

4.5 经营规模相对较小

岭西村竹林面积200 hm2,但纯竹林面积只有66.67 hm2,经营面积较小,岭西妈妈菜园竹业合作社考虑把紧邻的毛竹资源丰富的太白镇小岭村、许村镇洙坑村也纳入到合作社的范围,将竹林经营面积扩大到666.67 hm2,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形成合力,既扩大竹产业精准扶贫的覆盖面,又可以真正为竹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但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较大,缺少县、乡级领导重视与相应的政策推动,没有专门的机构执行,要落地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

5 小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岭西村不再走单纯卖毛竹的老路,而是在保护好岭西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好岭西村的毛竹产业,唱一出毛竹搭台、科技引领、销售主导、多元发展的好戏。这不仅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延续与传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而且对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11]。

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脊梁,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托。岭西村竹产业的发展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消化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助推林业精准扶贫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下一步将以岭西村为示范,辐射周边的乡村,走出一条竹产业带动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路子,走出一条以竹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引领经济的发展模式。

致谢:本文承蒙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施建敏副教授、江西省林科院竹类研究所王海霞副研究员悉心指导,在此致以衷心感谢!

[1] 郭新平,赵瑞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精准扶贫的运行方式:基于山西省L县Y乡的实证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2):31-37.

[2] 武舜臣,孙捷,赵莹,等.市场化金融扶贫:精准扶贫下的机遇与挑战[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2):25-30.

[3] 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9):1118-1119.

[4] 李春明.精准扶贫的经济学思考[J].理论月刊,2015(11):5-8.

[5] 万先进,陈宣文.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发展研究,2017(24):139-142.

[6] 余罕浪,张建强.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与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118-119.

[7] 贾燕芳.竹笋加工废弃物中纤维再生利用研究及产业链设计[D].杭州:浙江大学,2011.

[8] 叶玉雯.婺源县农民收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

[9] 迟莹莹.南京近郊竹林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10]把多勋,徐金海.基于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研究:以江西婺源县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8):867-869.

[11]王惠琴.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婺源县西村毛竹
节骨草和毛竹苗
BAMBOO BOUNTY
“一元的多样性的音乐”——西村朗《雅歌》中Heterophony技法研究
寒 秋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以旅游业为引导的乡村振兴经济策略研究
关于婺源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化保护研究
南京尹西村东晋家族墓
明清以来婺源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