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珂
摘要:中国画是一门具有极高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民族艺术,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融合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关键词:中国画 中国画艺术 绘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2-0035-03
中国画历史非常悠久,源远流长,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绘画艺术,被称为“仰韶文化”,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若从史前的岩画算起,已逾3万年的历史。中国绘画在宋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明清时代,中国画达到繁荣昌盛,画派较多,其特点是品位高雅、情操高尚。近现代的杰出画家灿若群星,可谓举不胜举。古今这些众多的中国画家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中国画的审美意义
中国画的审美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意境,二是格调,三是气韵。
(一)意境
所谓意境,在中国艺术理论中,通常把作者思想情感的表现叫做“意”(或“情”),把画面形象叫做“境”(或“景”“象”),二者有机结合便形成“意境”。
1.诗情画意。中国的诗与画都重视抒情言志,例如清代朱耷(八大山人)痛感国破家亡、朝政腐败,他笔下的花鸟冷隽怪诞,体现了画家对现实的藐视和对统治者的反抗。他所画的禽鸟和鱼类都是“白眼向人”,以宣泄一腔悲愤,有人评论朱耷的画是“墨点不多泪点多”。一些画家多爱画劲松、寒梅、翠竹,多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意指自己高风亮节或不与世俗合流。
2.以形写神。中国绘画追求的是气质和神韵,形神兼备,即“艺术的真”。中国绘画的基本美学性质,就是具象美与抽象美的矛盾统一体。中国画再现客观事物,在塑造形象上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还必须做到神似,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本质。形与神是中国绘画的核心问题,对于“形”,不是如实地描摹客观物体,追求形象上的酷似,而是经过概括、锤炼,由“形”提取它的“神”,即“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二)格调
格调愈高,意境愈深。对于中国画家而言,格调的高低关系着艺术造诣的高低,历代著名画家没有不在格调上下工夫的,可以说,格调是画家基本功的直接体现。对中国画的欣赏仅有绘画方面的常识是不够的,还应当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绘画的影响,通过对诗歌、音乐、书法的欣赏提升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全面理解,在不断的欣赏实践过程中丰富和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1.用笔。中国画的“线”可以造型,亦可以抒情,还可以写意是多重功能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画的姐妹艺术——书法的高度发达,对中国画产生着强烈的影响。例如,元代大画家赵孟頫《题赵魏公画竹》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清代大画家石涛把中国画的全部精神归结于“一画”;明代李日华认为中国画必须“以笔勾取”(点画为主,晕染为辅,晕染时也要注意用笔——笔者注);王时敏云“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之”如此等等,其深意皆在用笔。
2.用墨。色与墨之间的关系,要求“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之不可夺墨,犹宾之不可夺主也。故善画者,青绿斑斓,而愈见墨彩之胜发”。要求“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中国画的色彩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主观性,在花鸟画中尤为突出。中国花鸟画设色十分讲究用笔,和用墨同样道理,现代花鸟画家、山水画家,设色更为大胆。
3.设色。中国画设色具有鲜明的民族审美特征。设色具有画家的主观色彩。如,现实生活中竹子本来是绿色的,而传统画中的墨竹却被画成黑色。苏东坡甚至喜欢用朱砂来画竹,称之为朱竹,人们欣赏苏东坡的朱竹,只觉得他笔下的竹子神完意足,风致潇洒,极富艺术魅力,誰还在乎颜色的红与黑呢?水和天空一般不着色,而是以空白来表现。古人所谓“以素为云,借地为雪”就是这种表现方法。所以中国画常常省去背景,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
(三)气韵
“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评画的最高标准。“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概念,指世界万物的本原。在中国画论中,按我们的理解,“气”是指画的活力所在;“韵”则是“气”这种活力带来的隽永味道,主要是:画中人物所表现的高雅、清远、放旷的情调,画中物象的含蓄、柔情、清雅、润淡等特点,画中墨色的素简清纯和丰富的色调变化。“气”与“韵”的融合,构成气韵。气韵是用于鉴赏人物画的,后来发展到不仅用于人物画,而且用于山水画、花鸟画,要求一切绘画都气韵生动。气韵生动,画才有活力,才有袅袅余音,才能引人入胜,获得浓郁的审美感受,正如宋代范温所言:“韵者,美之极”。
二、中国画的价值
几千年来,中国绘画形成了其自身较为稳定而又富有包容性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是中国绘画大放异彩的内在根据。为什么说中国画有其独特的魅力呢?这是因为中国绘画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
在中国画的价值部分中,俞剑华提出了自己对中国画价值的理解:“美术品之所以有价值,完全由于它自己具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与永久的生命,绝不是靠了因为它像自然物。它这种精神与生命是什么地方来的?自然是制作者赋予它们的。制作者把个人的精神与生命寄托在制作品上,于是制作者与制作品均变有精神有生命,可以共垂不朽,而画家所用的纸笔,雕刻家所用的刀、石,音乐家所用的乐器与曲谱,都不过是一种工具;而他们所画来的画,所雕出来的像与所谱出来的歌,不过是借了自然物的形态,作一种介绍,好使制作者发表他们自由的感想,寄托他们自己的精神与生命。”这种解读清晰明了,对不明艺术品价值的人来说,这段话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对于懂得艺术品价值的人来说则必然是心生共鸣,因为其对艺术品价值的解读正是艺术品真正价值之所在,一语中的。这种对国画价值的阐述简单明了,既可使不熟悉中国画的普通民众了解中国画,又可为中国画坛人士和研究者所用。endprint
中国画核心价值所凸显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市场价值都需要用历史价值来作为特定承载体。中国画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画种,形成的历史已达千年之久,作为我国一种独有的绘画形式,具有丰富的传统、理论与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外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中国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圈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漫长深厚的文化史都囊括在中国画中,中国画的历史性更说明了中国画的审美本质有其深刻的根源,最终决定了中国画的价值。
三、中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
中国画生存于世界多元的艺术环境之中。中国画与世界艺术的信息交流是开放的、充分的,这与古典中国画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画创作自身的多元格局也已初步形成,人们对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眼界大大扩展和深入,人们的学术心态更加平和、宽容。人们对传统的否定与捍卫不再像往昔那样愚顽和盲目,人们期待发展传统,丰富传统,创立中国画当代的新传统。
中国绘画植根于传统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历经改革、创新、变异,形成融汇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哲学观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完整艺术体系,要了解中国画,必先要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形成中国画的基本原理。中国畫不仅民族文化特征鲜明,还体现了心理、画理、物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自然界中的许多对立矛盾因素,在中国画中皆能得到统一和平衡。
绘画在早期受人青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具有相对自由便捷的表现形式,单幅绘画可以一览全貌,得到完整的审美感受,同时它还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绘画运用透视、色彩、光影等方式能够表现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形成视觉上的立体感和逼真的效果。所以,绘画的表现领域非常广泛,它可以取材于社会及自然的一切可视物象,以及从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衍生出来的幻想的视觉形象为基础,根据创作者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描绘。从远古的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照相技术发明以前,绘画都是作为用直观手段记录和反映现实的主要手段。色在中国画中,无论是平涂用的重色,还是晕染用的轻色,皆尚纯而戒驳,色不纯。从古到今只用某几类正色、间色和再问色,但墨是必须有的,即“有笔有墨”。水墨画的调子并不灰暗,而且还会使人有温暖的感觉。“书画同源”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国画基本结构法起源于书法结构,所以中国书法的结构法也就成了中国画的基本结构法。前者来源于后者,画的用笔与书法用笔相同,但画之有法后于书,而不同于书,也可以这样说,书法家不一定是画家,但画家却一定会书法。
四、结语
我们知道,中国画的“形神兼备”是一大特色。“写形”,形在神在,形神不可分离,因此,“写形”就是“写神”,形的构成就是神的表现。以色钩取物象叫绘,以线钩取物形为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绘和画才逐渐形成今天的绘画。
参考文献:
[1]周成章.丰富的中国画艺术语言[J].新智慧:财富版,2005,(02).
[2]范欣.中国画的诗意美[J].艺术品鉴,2017,(06).
[3]刘敏玲.论中国画的“线”[J].艺术品鉴,2017,(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