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课堂

2018-03-09 20:16刘明亮
中国教师 2018年2期
关键词:反比例统计图探究

刘明亮

教育家陶行知关于教育的一个主要观点为“生活即教育”,即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相应的,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初中数学教学时,有必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让数学更贴近实际

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分析与发现,感悟真实的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创新思考,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实用的知识、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如,学习“平行线”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双杠、火车铁轨、橱柜、窗户边框、桌子两边、滑梯扶手等。然后,教师运用数学示意图将它们画下来。学生发现,刚才观察的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抽象出示意图后,都能找到平行线。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经常调侃:‘我和你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平行线到底是什么呢?如何为它定义?”通过观察和感悟,学生发现“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教师继续引导发问:“平行线如何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呢?请举出例子。”

再如,针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教学时,学生容易忽视“夹角”的“夹”字,教师指出来,学生却不是很理解。学生有所疑问:“为什么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不能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而两边及一夹角对应相等,却是可以的?”教师组织学生辨析,鼓励他们在辨析中全面分析问题。学生相互讨论思考,画图理解。然后,教师再利用路边常见的大树做例子:“一棵大树很老了,现在用了两根支撑木帮助它,在大树的同一边,一棵树距离大树5米,与大树形成的角度为A,另一棵树再远离5米(共10米),两杆之间形成的角度也是A,符合假设的条件,那现在两个三角形全等吗?”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展开辨析,发现SSA不一定全等。

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一方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科学精神。

二、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挖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关联紧密之处,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展开探究,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探寻生活奥秘,探究生活性问题,在分析思考、互动交流和解决问题中,收获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生活中有哪些规律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来呈现呢?”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探究,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密生活,运用反比例函数来建构趣味的函数模型。学生发现,铁路线长度一定,火车速度越快,所需要的时间就會越短,时间与速度呈反比例函数关系;种植的草坪面积一定时,草坪的长与宽也能建构出反比例函数模型。另外,学生还发现,市区面积一定,人口数与人均土地面积也是反比例关系。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秘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建模,既高效又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再如,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鼓励学生课前观察太阳与地平线相对运动的关系。课堂教学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日出的场景,学生沉浸在日出的美好气氛中,伴随着音乐,交流感受。教师引导提示:“你们能从中分析出一些数学现象吗?”经过讨论与交流,学生发现,地平线像直线,而太阳就是一个圆,太阳慢慢从地平线上升起的过程,就是直线与圆相切、相交到远离的过程。学生经由自己观察体验的实际活动,分析生活现象的内涵,继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既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发展了学生的生活素养。

三、参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生活、改造生活。由此,需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参与实践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实践创新核心素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过程,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建模能力。

如,学习“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后,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研究主题为“三种统计图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学生分小组展开研究,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折线、条形、扇形这三种统计图各自的应用方向。教师提示和引导:“哪种生活问题更适合运用折线统计图来记录数据并分析数据呢?”“折线统计图可以更好地看清变化趋势,我国人口变化情况运用折线统计图会不会更有优势?”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已学的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边画图,边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再结合实际问题,运用不同统计图解决问题,体现出不同统计图的优点。基于生活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学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也建构了完善的知识网络。

再如,教学中学生会学习“一条河两边有两座村庄,要在河上架一座桥,桥与河岸垂直,如何搭建这座桥,可以使两座村庄之间路程最短?”这类最短或最长的距离问题,其实这类问题是实际生活中常见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引导和组织,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学习了最短路径问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何将这个思路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呢?”问题导向下,学生展开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分析,画示意图,分析问题,并创新思考、合作探究,发现必须将问题划归到两点之间距离的问题上,通过找对称点,转化为两点间线段,就能发现河边搭桥的地点,从而顺利解决问题。通过运用建模、划归思想,让学生在生活中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发展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践行“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就要让学生学习与生活关联紧密的知识,在生活情境下学习、合作与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能力,优化教育质量。同时,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除了需要践行“生活即教育”思想外,还需要设计开放性学习模式,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平一中)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比例统计图探究
上期《〈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设问引导探究
让“统计图图表”背后的数学文化熠熠生辉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隐含结论及其应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学会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