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3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未来将会是什么样? 当看到“中国制造”标签时,你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质量低劣和生产成本低。但这种情况很快就会结束。中国渴望提升其国际形象。北京再也不想凭借廉价产品和大规模生产而为世界所知了,而是想成为高质量、创新和新科技的代表。这就是中国2.0。
2015年,中国政府宣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一个使中国形象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大胆计划。该国的新政策旨在促进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目标锁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10个关键领域。中国希望到2035年时有能力与发达的制造业经济体进行同台竞争。最终的目标是把中国从一个“大批量生产者”变成一个“高质量大师”。
现在,为了从中国经济增长这块美味蛋糕上分得一块,很多国家竞争的激烈程度几近“相互践踏”。同时,许多国家进口中国产品的需求水平也一路攀升。虽然当前与更低工资国家的激烈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的出口增长,中国国内的需求也出现了下降,但中国并不担心,因为两会的焦点之一便是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北京很快就会通过向高质量研究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改善民营企业,这有助于走出廉价的和低科技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中国渴望通过此举发展成为一个创新型、高效率和高技能的经济强国。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投资“中国制造2025”,将意味着你的投资组合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超额收益。
(作者皮特·范姆,陈一译)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3月7日文章,原题:研究人员可对中国的两会有何期待? 就在中国领导人参加今年最重要会议——一年一度的两会——之际,研究人员预计北京或宣布将决定该国未来多年科研日程的重大决策。
“中国将宣布推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政策”,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和政策专家孙玉涛(音)说。他表示,促进创新并利用其推动发展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他预测中国政府将加大对基础研究和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及生物医学等新兴技术的支持,这些都是“中国很有可能追上”美国等其他世界领军者的领域。
今年两会期间的决定有可能使中国政府对其科技机构进行“大修”。宁波诺丁汉大学科学政策研究员曹聪(音)表示,有人建议此类机构将被合并为一个更大的部门体系,而这将影响中国对科学基金、教育、知识产权和其他与科学有关领域的监管和规划。“合并有望使(中国的)科技体系更高效且更协调”,曹说。2011至2016五年间,中国对基础科学的支出翻了一番。北京的目标之一是使中国到205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中国政府经常鼓励其科技队伍,表示他们的工作对中国的进步不可或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
研究所研究员段异兵表示,如今中国远比华盛顿更认可科技在改善国民福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特朗普将(白宫)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晾在一边的做法不同,(中国政府的)改革新体系和新的人事任命可能更令人印象深刻”,段说。▲
(作者大卫·萨兰诺斯基,王会聪译)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3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效应——更快捷、价更优、全球化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乔纳森·沃策尔认为,更快捷、价更优、全球化,是当下中国出色的创新生态系统的特点,这将给世界带来影响。
在澳大利亚参加商业峰会的沃策尔放着显示过去20年来深圳和上海等城市天际线巨大变化的幻灯片。他表示,这是中国转变最为显眼的方面,但西方还是低估了把中国推入世界超级大国位子上的种种变化。在他看来,鉴于亚洲中产阶层消费者的数量和狂热,一轮“巨大的消费浪潮即将涌来”。他认为,随着中国即将超过美国经济(预测为2032年),到2025年,世界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有将近1/4总部设于中国。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比重稳步增加,其有关基础设施的“一带一路”倡议远超当年美国带头的战后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目前已有2500亿美元的项目开展。不仅如此。最重要的增长预计是来自创新,中国现在是研发支出最多的两个国家之一,中国的研发投资每年增加10%到15%。中国宣称想要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沃策尔把这一切称为“中国效应”。创新“更快捷、价更优、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其他国家不得不在此基础上竞争。
谈到中国的科技企业近来纷纷向其他地区扩张,沃策尔表示,“这些中国巨头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超级App,可以让顾客打车、订餐、看电影,支付一切东西,这一套换在别的国家或市场可能需要10或15个App。”当然,沃策尔也表示,中国的增长未必会一帆风顺,还需要克服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重工业萎缩和资本生产力降低等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作者詹妮弗·休伊特,向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