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 林滔 刘旭 王腾滨
在特高压1000kV各种一次电气设备例行试验中,避雷器例行试验是各类设备例行试验中工作量较大,工作难度较高的试验之一。一方面,与其他1000kV电气设备一样,高大的体积增加了试验难度;另一方面,1000kV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是所有1000kV一次电气设备例行试验电压最高的一个项目。较高的试验电压,使得原本在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时影响较小的试验因素,在1000kV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时表现十分明显,测试难度大大增加。
本文主要探究1000kV避雷器例行试验优化方案,重点研究采用不同测试线和试验接线对1000kV直流泄漏试验的影响,从而得出现场兼顾效率、准确性与安全性的优化方案。
1000kV避雷器需要进行的停电例行试验有三类:监视器动作检查、绝缘电阻试验、直流泄漏试验。
1000kV避雷器在线监视器与500kV的不同,通过瞬时脉冲高电压无法动作计数器,需要在大电流下方可动作,因此1000kV避雷器监视器动作检查需使用专用的仪器。
1000kV避雷器绝缘电阻试验与其他电压等级的避雷器不同,不仅需要进行底座绝缘电阻测试,还应进行极间绝缘电阻测试。
1000kV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原理与其他电压等级避雷器基本相同,但是由于试验电压一般超过23万伏,因此空气湿度、测试线角度等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较明显。
由于1000kV避雷器监视器动作检查与底座绝缘测试与常规避雷器相同,故本文不再赘述。以下对极间绝缘电阻试验及直流泄漏试验的优化试验方法进行探究。
1000kV避雷器总共有五节,本文将最低处一节称为第一节,从低至高依次称为第一节至第五节。
图1 绝缘电阻测试接线图
图1为第一至第五节绝缘电阻测试接线优化方案,下面从试验效率、安全性、数据的有效性分析该方案。假设第一至第五节绝缘电阻值依次为R1至R5。
试验效率:1000kV避雷器每节约3m高,在试验过程中必须使用登高器具,若在试验过程中来回的更换接线,消耗的时间较长。而采用以上方案,试验过程中,登高车只要依次从第一节往上向第五节移动,即可完成所有试验,然后从第五节往下向第一节移动,即可拆除所有的接地线。避免的登高车在测量每一节绝缘电阻时,上下往复移动,从而提高试验效率。
安全性:每次测量结束后,即可将加压端放电接地,然后向上移动登高车,进行下一节绝缘电阻测试。登高车移动过程中,上次加压端即在放电,节省放电时间,又保证了试验的安全性。
数据的有效性:第一节实测的绝缘电阻测试值为R1并上R2至R5的串联值,实测值会略小于R1真实值。同理第二节绝缘电阻测试值为R2并上R3至R5的串联值,第三节绝缘电阻测试值为R3并上R4和R5的串联值,第四、第五节绝缘电阻测试值为R4和R5的并联值。根据电阻串并联关系,每一节绝缘电阻的实测值都小于其真实值,故当这个测试值满足试验要求,即可判断该节避雷器绝缘电阻合格。若测试值不满足试验要求,可以利用屏蔽端,准确测量该节避雷器的绝缘电阻,从而得出试验结论。
因此,采用上述方案进行避雷器极间绝缘电阻测试,在保证数据有效的前提下,减少试验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试验安全。
在进行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前,应拆除避雷器底座与在线监视器的连接线,确保试验电流能完全流过测试表记。
图2 第五节直流泄漏测试方案
方案A:由于避雷器均压环较大,均压环底部与第五节底部基本在同一水平高度,如果将加压线直接接在第五节下端并拉开至90°,引线与均压环距离太近,不满足试验要求。故将加压线接在第四节下端,用短接线将第四节上端与第四节下端短接,并用乙烯带将加压线拉至与避雷器成90°,将乙烯带固定在均压环上,采用高压读表法,如图2方案A所示。
由于加压时,短接线上也有高压,故周围空气电离的电流可以通过短接线流过微安表,影响试验数据。为了避免这方面的影响,可以将短接线改成专用屏蔽线,让空气电离的电流通过屏蔽线的屏蔽端流走,不经过表记,提高试验准确性。
方案B:将加压先直接接在第五节下端,拉开一定角度,受均压环影响,只能拉开约30°左右,否则加压线离均压环太近,采用高压读表法。
表1为某1000kV避雷器第五节实际测量的0.75U8mA泄漏电流。
表1 第五节0.75U8mA泄漏电流测试数据 单位:μA
通过对比以上数据,方案B的测试值高于方案A约10μA左右,可见引线的拉开角度对试验结果影响比较大,主要原因是1000kV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电压高,在同样的杂散电容下,产生的杂散电流比其他电压等级的避雷器高。
而采用屏蔽线,试验数据略低于普通短接线。但是,当现场湿度比较大时,由于空气中水分较多,此时空气中水分电离产生的电流增加,普通短接线和屏蔽线的结果差别较大,前者高于后者较多。或者当短接线较长时,空气电离的电流也会增加,此时采用屏蔽线的效果也比普通短接线好很多。
综上,方案A(屏蔽线)为较优方案。
图3为第四节直流泄漏测试方案:
图3 第四节直流泄漏测试方案
方案A:将加压线接至第四节下端,第五节下端与均压环短接,通过均压环接地,乙烯带将加压线拉至于避雷器90°,将乙烯带固定在均压环上(同第五节),测量第四节泄漏电流,采用高压读表法。
方案B:将加压先直接接在第五节下端,同第五节,拉开角度只能30°左右,采用低压读表法。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第四节0.75U8mA泄漏电流测试数据 单位:μA
通过对比以上数据,虽然方案B采用低压读表法准确性应比方案A的高压读表法高,但是对试验数据影响较大的还是引线的拉开角度,由于均压环的影响,方案B无法将引线拉开至90°,故综合考虑,方案A为较优方案。
第三节试验接线如图4所示,通过乙烯带将引线拉开至90°,采用低压读表法的方式。
图4 第三节直流泄漏试验接线图
方案A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第三节0.75U8mA泄漏电流测试数据 单位:μA
不论引线拉开角度和读表方式,该方案均为偏差最小的方式,故该方案为最佳方案。
第二节直流泄漏测试方案如图5
图5 第二节直流泄漏测试方案
方案A类似于前面几节的接线方式,通过短接线或屏蔽线短接第三节,并用乙烯带将引线拉开至90°,采用低压读表法;方案B直接将加压线线接至第二节上端,受升压装置高度的影响,引线拉开角度大约为45°,采用低压读表法;方案C将加压线接至第二节上端,并用乙烯带将引线固定为90°,采用低压读表法。其试验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第二节0.75U8mA泄漏电流测试数据
对比以上数据,方案C试验数据基本与方案A(屏蔽线)相同,方案C略好一点点。方案A与方案B的数据对比情况类似于第五节的数据。因此,考虑到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方案C最佳。但是,由于在试验过程中,固定乙烯带花费的时间较多,且方案C乙烯带牵引长度约为7m,在空中摆动较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故综合考虑试验数据准确性、试验效率、安全性,方案A(屏蔽线)为推荐方案。
试验方案如图6所示
图6 第一节直流泄漏测试方案
不采用类似于第二节方案C的接线方式,主要原因是若将加压线接至第一节上部,并用乙烯带固定,此时乙烯带长度约为10m,引线及乙烯带摆动极大,存在的风险隐患高。
方案A用短接线或屏蔽线将第二、第三节短接,加压线接至第四节下部,并用乙烯带将引线牵引至90°,采用低压读表法。方案B将加压线直接接至第一节上部,此时引线最大约可以拉开至60°,采用低压读表法。试验数据见表5
表5 第一节0.75U8mA泄漏电流测试数据
接上表
对比以上数据,方案A(屏蔽线)泄漏电流约小于方案A(普通线)4μA,而方案A(普通线)泄漏电流小于方案B约4μA,与第五节的情况略有不同。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测试第一节时短接了两节避雷器,使用短接线的长度比测试第五节长,故空气电离的电流也增加;第二,方案B第一节的引线拉开角度约为60°,比第五节的30°略大,故杂散电容变小,杂散电流也减小。综合考虑,采用方案A(屏蔽线)为较优方案。
影响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温湿度、瓷瓶的脏污程度、引线的拉开角度、读表方式、测试线的类型等。
环境温湿度一般无法通过人为的方式改变,只能尽量选择湿度低的时候进行试验。
瓷瓶的脏污的影响,可以用高压水枪清洗后进行,也可以采用裸铜线屏蔽瓷瓶表面电流。
引线拉开角度,通过以上的数据对比,可见在试验电压较高时,引线拉开角度是影响试验的数据最大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建议在进行1000kV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时,尽可能地将试验引线拉开至90°。
测试线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的加压线均为屏蔽线,但是本文的方案需要将某一或二节避雷器短接,此时的短接线也应尽可能的采用屏蔽线。屏蔽线可以将废弃的兆欧表或者直流高压发生器的加压线裁断制作,也可以联系厂家专门订做。
综上,在进行1000kV避雷器每一节直流泄漏试验时,采用方案A,乙烯带和高压引线的固定方式在进行每一节试验时,都不需要改变,唯一变化的是试验时应短接的部分和微安表的连接。在现场试验时,乙烯带和高压引线的固定较耗时间,因此采用方案A只要固定一次加压线和乙烯带后,每一节的测试均不需要改变其固定方式,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劳动量。短接时,考虑试验的准确性,用屏蔽线进行短接,试验数据更准确。因此每一节试验均采用方案A(屏蔽线)为本文推荐的优化方案(第三节、第四节试验时不需要短接)。
1000kV避雷器绝缘电阻试验可以通过测试数据结合计算,实现从下至上依次完成每一节绝缘电阻,提高效率;1000kV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采用方案A (屏蔽线) 是综合试验的准确性、安全性、试验效率后的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