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
心力衰竭为各类心脏病终末的阶段, 为一种由各类心脏疾病致使心功能不全的综合征, 其具有复杂性、预后差、长期性等特点, 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以往认为, 患者心功能若是受损应该做到尽量避免做活动, 不过随着近年对于运动康复的研究, 心力衰竭患者不做运动的观点己经逐渐改变。经过许多研究表明, 实施康复运动是一种有效的心力衰竭的二级预防手段, 对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力储备以及活动耐量、提升生活质量等均有益, 而且还可以节省医疗开支[2]。为了评价运动康复护理在心力衰竭护理中实施的临床价值, 本院对其开展了深入探究, 现详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抽取本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的心力衰竭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60~79岁, 平均年龄(66.12±4.3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其中试验组男24例, 女21例, 年龄61~77岁, 平均年龄(65.13±3.96)岁,病程3~13年, 平均病程(6.72±2.13)年;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10例, Ⅳ级5例。对照组男23例, 女22例, 年龄60~75 岁 , 平均年龄 (67.06±2.65)岁 , 病程 2~12 年 , 平均病程(5.52±2.29)年;心功能Ⅱ级28例, Ⅲ级12例, Ⅳ级5例。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护理, 具体方法:患者接受专科医生定制的训练方案, 并在护士的严格监护下实施训练。训练的内容:步行,时间20~30 min, 距离50~100 m, 速率以患者能够最大耐受的速度为准。运动的频率:第1周为3次/周, 周二、四、六运动;第2周为4次/周, 周一、三、五、日运动;第3周为5次/周, 周一、二、四、五、日运动;第4周为5次/周,周一、三、四、六、日运动。若当日运动后患者没有不适体征、症状时, 于下次运动时加50~100 m。连续实施4周的运动训练[3-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6 min步行距离及护理后各生活质量指标(健康水平、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护理前, 两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554.34±35.96)m, 长于对照组的(482.24±33.22)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s, m)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s, m)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5 388.25±22.23 482.24±33.22试验组 45 377.34±20.90a 554.34±35.96b
2.2 两组患者各生活质量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健康水平、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生活质量指标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各生活质量指标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健康水平 活动能力 自理能力 心理状态对照组 45 75.64±3.35 72.48±1.80 76.45±0.25 77.44±1.97试验组 45 96.24±3.57a 90.28±1.45a 97.78±1.12a 95.67±3.22a
心力衰竭由于心室功能或是结构受损使射血、充盈功能障碍。常规的护理模式大大的限制了剧烈体力活动以及运动康复[6,7]。目前, 运动康复渐渐发展成为了心脏康复方案之中可以使病死率下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部分, 己经被广泛的接受并且用在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之中[8-10]。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了解该病发病的原因, 增加患者的医治信心,有效的提高患者运动耐量, 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前, 两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554.34±35.96)m, 长于对照组的(482.24±33.22)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健康水平、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运动康复护理的模式, 既安全又有效,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广泛应用并加以完善。
[1]Parissis J, Farmakis D, Karavidas A, et al.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lower limb muscles as an alternative mode of exerase train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proposed algorithm.Eur J Heart Fail, 2015, 17(12):228-230.
[2]张守琳, 王世栋.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12(32):5122-5123.
[3]郭庆平, 栗云雁.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7a):15-17.
[4]李宏 , 陈务贤 , 梁榕 , 等.六分钟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广西医学, 2006, 28(7):1111-1113.
[5]刘力平, 朱晓征 , 肖玉娟 , 等.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12):1409-1411.
[6]刘妍.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8):1819-1821.
[7]龚放华.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当代护士旬刊, 2006(8):93-94.
[8]王建华.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中外医学研究, 2012(30):93-94.
[9]朱瑞斐 , 王楠 , 米亚非 , 等.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21):74-76.
[10]李明娥 , 孙慧莉 , 张晓丽.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山东医药, 2008, 48(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