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虎振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认真总结2017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省直有关部门、部分中央驻豫单位应邀出席会议,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农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刚才,杨海蛟副厅长宣读了人社部、农业部《关于表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7位同志代表全省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上台领奖,洛阳、安阳等有关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会议还要组织讨论,进一步听取意见,交流经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改革创新、产能提升,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实现了稳中向好、稳中有新,为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5899万亩,新增产能150亿斤,达到1250亿斤。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194.64亿斤,同比增加5.38亿斤,是历史第二高产年;其中夏粮产量710.8亿斤,同比增加15.5亿斤,是历史最高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肉蛋菜果等产量稳居全国前列,预计油料产量650万吨,同比增长4.8%;蔬菜产量8300万吨,同比增长6.7%;水产品产量128.2万吨,与上年持平。
省政府出台了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两个行动方案。“四优四化”开局良好,2017年夏收优质小麦实现产量、品质、效益三提升,秋播优质小麦840万亩,同比增长40%;发展优质花生1908.53万亩,同比增长12.8%;优质林果1259万亩,同比增长9.5%;调减玉米249.9万亩。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986家,实现年营业收入2.36万亿元、利润18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6%、4.4%,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业三分天下有其一。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520个,销售收入约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半壁江山。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1家,其中国家级60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万个,带动从业人数34.3万。
农业科技发展成效显著,小麦、玉米品种选育水平名列全国前茅,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全省农业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2项,居全国前列;集成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融合示范技术136项,制定地方标准107套,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1%。农机装备更加优良,2017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2亿千瓦,同比增加330万千瓦,大中型农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8%,提高1.7个百分点。“互联网+现代农业”有序推进,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上线。农业影响力持续提升,2017年农产品出口额达149.2亿元,同比增长16%。高水平承办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首届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第二十届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投洽会,组织参展中国国际农交会、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中部(长沙)农博会等展会,集中展示了我省现代农业新成就。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信阳茶叶、灵宝苹果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信阳毛尖入选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排名第二;正阳花生、新乡小麦、郑州黄河鲤鱼、南阳黄牛入选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首次发布了河南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
持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3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37.7%,提高0.8个百分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5.6%,提高1.3个百分点。去年秋季秸秆禁烧首次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提高2个百分点。建设大中型农村沼气工程54处,超额完成我省民生十件实事确定的工作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3597个,同比增长21%。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41个、国家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县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达到20个。南水北调水源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有效推进。
全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实测耕地面积11284.7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112.7%,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基本实现应发尽发,我省这项工作在全国农业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我省呈报的工作报告上作批示给予肯定。省委、省政府出台“三权分置”实施意见,农村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放活,农村土地流转3853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8.6%。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总量达24.7万个,同比增长12.3%;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7万人,总数达到53.4万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第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全面完成,第二批6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试点进展顺利。农垦改革有序推进。积极贯彻新《农药管理条例》,努力对接赋予农业部门的新职能。
认真编制落实《河南省“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协调投入中央及省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7.9亿元,支持53个贫困县发展7大扶贫产业,覆盖153.2万贫困人口;在贫困县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76万个,其中参与带贫的主体达9864个,覆盖带动100.5万贫困人口。推介236个农业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实现贫困村农技服务全覆盖。农业系统涌现出一批扶贫典型,驻滑县北李庄村第一书记宋伟同志入选全国驻村第一书记标杆人物和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贫人物。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个意识”。扛牢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开展“以案促改”,推动作风持续转变。扎实开展农业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创建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2个、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10个。持续推进“放管服”,取消行政职权9项、下放8项。坚持管行业必管行风,集中开展了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监督治理。切实维护农民权益,通过督导检查,发现涉农负担问题311起,查纠涉农资金6957万元。积极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实现了农业系统的安全稳定。
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19.18元,比上年增长8.7%,增长率比全国高出1.4个百分点,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的体会是:始终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令旗走,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始终抓好大事要事,引领改革发展;始终传承团结协作精神,依靠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机制,同心合力推进工作;始终贯彻从严从实要求,争创一流业绩。2017年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省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的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省农业厅,向关心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农业科教工作者、农民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三农”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体现在: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持以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进一步创新丰富了习近平“三农”思想。中央召开了高规格的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了“1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总体部署;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要求,释放出了鲜明的重农强农信号,标志着我省“三农”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农业发展也面临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不充分;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强农带农作用发挥不充分;农业设施发展不平衡,现代装备技术发展不充分。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我们要始终强化“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任务时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我们要始终强化担当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动农业全面转型升级。我们要始终强化风险意识,注重安全生产,抓好风险管控,科学防范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我们要始终强化公仆意识,增强科学观念,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以更加从严从实的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担当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2018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大力推动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们必须肩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的政治责任,持续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确保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
一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产量和产能、增产与增收、生产和生态的关系,强化产能意识、增收意识和生态意识,树立大食物观安全理念,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条红线,坚持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同向发力。
二要稳定口粮面积。重点是小麦面积稳定在8200万亩左右,水稻面积保持在90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持续保持在1200亿斤以上。要落实好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制、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护、粮食生产大县奖励等政策,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要持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深入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力争今年新建500万亩;已建好的要抓提升、抓管护,确保长久发挥稳产保粮的核心作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用好补贴政策,力争每3年深耕深松1遍;大力推广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提升基础地力。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带动推广节本、高产、高效技术。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四优四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品种占比不高;二是产销衔接不够紧密,产业链条短、稳定性差,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三是精深加工能力弱,精深加工产品仅占20%;四是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力。
一要强化示范带动。在发展优质小麦方面,去年秋播,我们安排8800万元建设22个示范县,每县建立10万亩示范区,推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今年秋季要种植1200万亩,示范范围扩大到30个县,各试点市县要同步抓好本级示范区建设。要提前谋划秋播,结合粮食功能区划定,优先在高标准粮田内布局,逐县、逐乡、逐村落实面积、落实地块、落实品种。在发展优质花生方面,协调落实好花生示范县项目资金,今年要创建20个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的优质花生示范县,带动全省发展优质花生2200万亩。重点抓好正阳等10个高油酸花生示范县建设。在发展优质果蔬方面,大力发展耐储运品种,着力提高设施化水平,稳定发展反季节蔬菜。以水果、蔬菜、茶叶为重点,创建3个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10个瓜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打造20个优质果蔬示范县。
二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行“四优”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分类完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大“四优”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指导农民按标生产。在优质小麦示范区率先推行标准化,去年秋播的84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已全部上图入库,今年的1200万亩也要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加强与粮食等部门协作,继续推行优质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以贯彻落实《河南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为抓手,制定实施细则,加大对老旧果蔬设施的改造力度,引导发展高标准温室大棚,拉长蔬菜上市期,推动果蔬产品标准化生产。
三要做强“四优”产业。各级农业部门要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并强化和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衔接,聚焦“四优四化”和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两个行动,进一步完善好财政、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四优”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发展优质小麦为重点,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组织用粮企业、金融部门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优质专用小麦联合体,提高产销一体化程度;改造一批大型主食生产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力争将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规模最大的工业化主食加工及方便食品生产基地。以优质花生为重点,推进油料产业转型升级。建好正阳花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年处理5万吨以上的高油酸花生油加工项目,努力打造两到三个现代化花生加工产业集群,力争将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花生生产加工基地。以优质林果为重点,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优质果蔬、茶叶等优势产区建设,今年要发展优质林果1300万亩,重点支持果蔬产业集群发展和果蔬精深加工,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发展产地冷链、储藏、烘干等设施设备,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林果基地。
四要深化产销对接。在全省范围内举办1次大型的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和4场专题产销对接会。各地也要举办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提高“四优”产品订单率和履约率,实现优质优价。继续推动与大型粮油企业的战略合作,力争把我省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采购基地。重点抓好与茅台集团、中粮集团、鲁花集团等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对接好企业需求,在息县、新蔡、邓州、唐河等地新建一批茅台专用有机小麦基地;在周口、新乡等地建设一批中粮专用优质强筋小麦基地;在周口、驻马店等地建设一批鲁花专用优质花生基地。同时,积极引导支持鹤壁淇花、开封富莱阁等省内加工企业建设一批原料基地。鼓励发展农产品直销,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为抓手,推进“四优”产品直接进批发市场、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
当前,我省农产品品种丰富,但多而不优;农业品牌众多,但杂而不响。我们要开展好“农业质量年”活动,坚持产管并举,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推动我省农业由数量品种优势向质量品牌优势转变。
一要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首先是产出来的。抓好标准制修订,积极配合省质监局筹建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我省地方农业标准制修订规划,力争新制订小麦、花生、果蔬等50项地方标准。抓好标准化管理,各地要编制本地标准生产实施规程,从规范生产记录台账抓起,重点监督龙头企业、获证农产品生产企业落实“五有一追溯”要求,力争年内实现4000个以上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抓好标准宣传推广,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农产品专项整治”“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让更多农业从业者了解标准、采用标准。
二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也是管出来的。健全监管机制,结合食品安全省建设,重点提升乡镇监管站功能,力争3年内实现村级协管员全覆盖;加快追溯体系建设,在6月底前实现省级追溯平台试运行,各地也要加快建设本级追溯点,对接好省级平台,力争今年追溯示范点增加到500个。加强质量监测和抽查,构建完善从龙头企业到规模化种养基地,从常规区域到问题易发区域的例行监测和预警体系,强化水果、茶叶、水产等产品的专项监测、风险评估,今年监测样品要超过6000个,力争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加大“检打联动”执法力度,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农资打假巡防督查活动,强化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协作,加大对问题农资、不合格农产品处置力度,推动建立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全面深化质量安全县创建,今年所有县区都要开展创建工作,争取9个国家安全县和17个省级安全县挂牌,指导南阳、平顶山和商丘创建省级安全市,力争到2020年“菜篮子”大县全部达到国家安全县标准,所有县区达到省级安全县标准。
三要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开展农业品牌提升行动,研究出台我省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意见,各地也要制定实施方案。今年继续遴选发布河南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力争区域公用品牌达到40个,企业品牌达到9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达到270个。结合“三品一标”创品牌,引导重点项目向“三品一标”认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各地要制定完善奖补措施,力争今年“三品一标”认证增长10%以上。要着力加强证后监管,维护好品牌公信力。重点办好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投洽会,组织参加好中国国际农交会、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等展会,提升我省农业品牌影响力。
当前,我省农业过于依赖化肥农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去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是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具有标志性意义,我省有关贯彻落实意见也将出台,各地要抓好落实。
一要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重点是继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抓好“控水、减肥、减药”,推动农业节本增效。控水方面,在旱区大力推广集雨补灌、蓄水保墒技术,在灌区实施水肥一体化集成模式示范,重点在长葛、汝州、渑池建设4700亩示范区。减肥方面,以精准施肥、调整化肥结构、转变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4大技术为抓手,确保农作物化肥用量年增长率降到0.8%以下。重点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产区推进精准施肥,在优质果蔬产区扩大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示范,支持开展统配统测统施等社会化服务,力争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减药方面,要推进精准施药、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重点建好25个国家级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8个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30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27%以上。各地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扶持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加大政府购买统防统治服务力度,力争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37%,农药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
二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好平顶山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推广“千头猪百亩田”农牧结合模式,适时组织现场观摩。推进果菜茶沼畜种养循环发展,创建认定30个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稻区建设国家级示范区4个、省级示范区10个,带动全省稻渔种养42万亩,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切实加强农膜生产使用新国标宣传,研究制定我省农膜新标准及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解决地膜回收治理缺标准问题。今年秸秆禁烧重点是巩固成果,防止反弹。要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导检查,用好1.9万个“蓝天卫士”,实现人防技防高水平结合。各地要行使好《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赋予农业部门对焚烧秸秆的执法权,强化依法监管。推进秸秆“五料化”利用,继续抓好整县试点项目,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
三要推进农业环境治理和养护。认真做好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重点推进丹江口库区典型流域面源污染治理试点项目。开展清洁土壤行动,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并组织实施,建设好驻马店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在新乡和驻马店选取两个产粮大县开展试点。加强渔业资源养护,继续落实黄河、淮河、长江干支流3个月的禁渔制度,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实现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出路在于科技。必须坚持科教兴农,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科技由主要推动高产向带动农业革命性突破、产业格局重大调整转变。
一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争取新建西甜瓜、奶牛等10个产业技术体系,引导创新力量聚焦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开展协同攻关,力求在智慧农业等重要环节上实现新突破。突出“四优”发展,今年争取制定发布产业技术标准、规程29项,集成示范推广新成果25项。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支持企业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推动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解决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问题。谋划建立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提高成果转化应用效率。落实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充分发挥生物育种中心、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作用,抓好南繁基地建设,打造生物育种高地。积极开展商业化育种,加大对“秋乐”等企业扶持力度,提升种子企业竞争力。
二要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快构建“一主多元”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继续抓好中牟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加强1031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乡镇)站规范化管理,开展星级服务创建活动。持续优化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推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和“百站包万家”服务常态化,对接服务好16个农业产业化集群、1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小农户实现科学种养。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建好216个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和274个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开展各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确保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不低于95%。
三要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推进力度。3月中旬完成3.76万个益农信息社的建成运营和验收,到年底基本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1个益农信息社和1名村级信息员。推行“政府+运营商+服务商”模式,开展好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四类”服务,助力公益服务下行和农产品“触网”上行,实现农民进“一家门”办“百家事”。完善省级信息进村入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接省电子政务平台和涉农部门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
四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河南农业大数据中心和“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互联网+精准农业”示范园和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加快“二维码”等技术在生产、加工等环节的应用,开展智能节水灌溉、饲料精准投放等精准化、可视化作业。积极推进新郑“好想你”等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开发利用好测土配方施肥手机APP服务终端,率先在全省100个“四优”示范县开展服务。持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力争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3%。建设好全省农机智能调度平台,探索农机定位耕种作业方式,抓好20个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建设。
目前,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总体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够完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迫切需要构建新型工农关系、产业关系,推动农业多产业、多功能、多链条融合发展,实现产品竞争向产业链条竞争转变。
一要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好一产和三产,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互联互融互通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建立优质项目库,在财政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力争今年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1:2.5,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覆盖率超过25%。强化龙头企业培育,突出做强肉制品,做优面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5大行业,培育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高的龙头企业。发挥好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改组上市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支持五得利、克明面业等企业在2475个高标准粮田万亩方建设面制品加工基地,支持鲁花、金龙鱼等企业在优质花生产区建设食用油和花生食品加工基地,支持科尔沁牛业、焦作蒙牛、花花牛等企业在优质草畜主产区建设加工基地,实现就近生产、就地加工转化、就近供应。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利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贮藏窖、保鲜库和烘干设施,力争新增农产品初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用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金,在抓好17个试点县基础上,重点推广加工企业延伸型、新技术新业态渗透型等模式,采取竞争立项办法,新增一批整建制推进县。各试点市县要抓好项目落实,为后续全面推进树立可复制样板。
二要深化链条融合。重点是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各产业链条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引领,力争创建5个以上国家级先导区,优先将“四优”示范区、农产品初加工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金、益农信息社等布局在先导区,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以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融合发展联盟,重点培育速冻食品、猪、奶、牛、禽、果6大类产业化联合体,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发展壮大产业化集群为抓手,聚焦产业链条的核心环节、薄弱环节,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延链补链,上连原料基地、下联消费市场,形成产业链条闭环,推动从单一加工链条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发展。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带动,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N+农户”模式推动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带动小农户进入产业链、分享利益链,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
三要深化农业多功能融合。推动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编制各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强化与金融部门对接,扩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合规采取多种融资模式投资休闲农业。积极会同发改、财政、工信、旅游等有关部门,着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推动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新建10个示范县和30家示范基地、企业,促进名特优农产品“线上”交易。着力发展“旅游+”新业态,以实施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为抓手,积极创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大力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工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重点打造创意农业、分享农场、共享农庄和农家乐,为农村聚人气聚财气。着力发展“生态+”新业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观光牧场、康养基地,打造农村生态宜居新空间。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园区、种养基地等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推动农村“双新双创”。
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目前,我省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好,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
一要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地制度改革。我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高质量做好扫尾工作,通过一村一策、建立台账等措施,加快解决遗留疑难问题。加快数据的质检、合库汇交等工作,尽早建成国家、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拓展确权登记成果在土地流转、“两区划定”、规模化经营等方面的应用。开展专题调研,着手研究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措施。要贯彻好我省“三权分置”改革实施意见,探索和丰富具体路径和办法,积极承接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试点。重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既要抓好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又要抓好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型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村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统筹兼顾,在培育新主体和扶持小农户上双向发力,重点实施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将各种政策、资金和金融、保险等要素往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发挥在产业兴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我省农民合作社是新型经营主体的大头,要注重抓好分类指导和规范提升,推动开展联合与合作,增强带农帮农富农能力。
二要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试点任务落实,6个国家级试点,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年底完成所有试点任务;18个省级试点,年底要基本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界定等工作。全面铺开清产核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指出,这是一项技术性工作,也是面上改革的第一场硬仗,一定要下定决心做好,确保按期向中央交卷,到二十大时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亮点。这项工作上半年全省要整体启动,2019年7月底基本完成。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将清产核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成立工作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培训,全力以赴推进。要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这项工作要贯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全过程,重点是建立成员登记、股权登记和“三资”监管平台,实现与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确权登记信息运用平台的互联互通。要着手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书登记,这是农业部门的一项新任务。今后,每个村都要登记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书,赋予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法人主体和财政扶持资金的承载主体。
三要持续推进农垦改革。农业部门是牵头部门,要持续抓好改革任务落实,到今年底基本完成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对接,加快省属农场改革步伐,尽快出台黄泛区农场、正阳种猪场改革方案。各地农业部门要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汇报,争取支持,确保在企业化改革、办社会职能改革、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落实企业养老保险政策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推动做大做强农垦经济,未出台改革实施意见的市(县)要尽快出台。要层层分解任务,开展分级督导,对结果进行通报,对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
四要持续推进农药管理体制改革。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把原来三个部门的职能全部交由农业部门负责,各地要承接好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督管理职能,尽快推动核定农药管理机构、职能和编制,确保有机构办事,有人管事。积极与同级财政部门沟通,确保将农药监督管理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要全面启动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各级农业部门要对照条例依法履行好各自职责。加强农药监管执法,实行跟踪监管,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农药安全生产,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依托中国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加快提升覆盖全省农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抓工作,关键要有抓手、有载体,各类“园”“区”建设就是农业部门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工作载体,必须努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好16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好想你”等4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建设,探索开展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做好正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指导、监管等工作,与省财政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动出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力争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验示范的排头兵。
二要抓好“两区”划定工作。根据国家安排,我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任务分别为7580万亩、1000万亩。上半年,28个试点县要完成“两区”划定上图入库、建档立册,建立“两区”数字化地图和数据库,形成一张可查证、可监测的种植结构图;按照农业部要求,今年底,要基本完成水稻和小麦生产功能区划定,各地要充分用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等现有成果资料,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面抓好划定工作,力争把“两区”建设成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
三要抓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重点建好信阳茶叶、灵宝苹果2个国家级特优区,指导落实建设规划纲要,突出地域、品牌、文化特色,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现代加工基地和仓储物流基地,打造信阳、灵宝特色优势产业。要聚焦中药材、食用菌、铁棍山药等特色鲜明、聚集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争取再创4个以上国家级特优区。同步启动省级特优区建设认定工作,争取今年认定4个。
四要抓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加大对平顶山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支持力度,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支持济源市、长葛市、清丰县、鹿邑县和黄泛区农场等创建国家试验示范区,打造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样板田。
五要抓好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1月30日,农业部已经正式批复我省建设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提出了“全国一流,世界领先”“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建设、高水平建成”的目标,这是全国首家。我们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积极协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地市,研究好产业园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园区建设。要对照国际先进的标准、技术、管理体系,加快完善好产业园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政策,吸引国际国内大企业、大投资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向园区集中集聚,做强一批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将产业园打造成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六要抓好“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落实《河南省农业对外合作发展规划》,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对外开放优势区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计划首批认定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各5家,作为推荐国家级备选项目,并给予资金补助,为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搭建试验、创新、服务平台。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是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我省今年要实现33个贫困县110万贫困人口脱贫,农业产业扶贫的任务很重。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确保顺利完成扶贫任务。
一要政策优先。对接制定好农业产业扶贫年度目标任务,持续抓好落实。加大投入力度,将中央和省级农业结构调整、一二三产业融合等资金项目优先向贫困县倾斜。要加大技术支持,将农业科研试验和农技推广示范基地优先往贫困县布局,实现贫困村“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和“百站包万家”科技服务全覆盖、常态化,让农业科技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帮着贫困户种出优质产品。优先建好管好贫困村的益农信息社,发挥好供需对接作用,推动贫困地区电商发展,让贫困户种植的产品卖得出去,卖出好价钱。
二要聚焦“四优”。利用好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这个最大“致富点”,将各类“四优”示范县优先向贫困县布局,重点抓好贫困地区优质小麦、优质花生示范县建设,优先落实订单生产,推动粮油企业与贫困县签订购销合同,完善企业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最大程度克服“种多、种少,买难、卖难”问题。充分调动企业和贫困户发展“四优”产业的积极性,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变“要我富”“要我带”为“我要富”“我要带”,提升产业带贫效果。
三要主体带动。充分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以折股量化到贫困户的方式,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和贫困户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整合合作社示范社、龙头企业评定等政策资源,重点向带贫作用大的主体倾斜。要推广新农直报平台,动态掌握新型主体生产经营状况,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扶贫作用明显的主体,解决担保难、融资贵、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继续抓好带贫模式的总结推广,新增1000例农业产业扶贫范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要招商助推。各地要抓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落实,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市场前景选准培强地方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围绕两个转型升级行动支持发展的产业,突出特色农产品产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特色加工产业等7大扶贫产业,充分利用各级招商平台、展会资源,吸引企业到贫困县贫困村办厂兴业。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将贫困户带入产业链条,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就业、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让贫困户实现全链条、全过程增值收益。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把握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工作保障,提高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能力水平,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牢固树立“管行业必须管作风”理念,持续巩固中央八项规定成果,继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新表现。要聚焦新时代农业领域的新特点,加大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项目资金监管跟踪问效,坚决防止跑冒滴漏、吃拿卡要、权力寻租,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要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农村“三乱”治理,选取群众反映强烈的一至两个突出领域开展专项治理,选取部分农民负担问题突出的地方实施重点监控,确保农民该得到的实惠一分也不能少,不该掏的钱一分也不能掏。要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结合业务工作和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等下沉一线,把准农业工作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抓好工作落实关键在人。当前,我省农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重点加强“四支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农业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围绕20字好干部标准,着力增强干部八种执政本领,更加注重严管厚爱,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要在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大潮中考察干部,在农业改革创新和攻坚克难中识别干部,在推进农业重点工作中凭实绩选用干部,切实把优秀农业管理干部选好用好。二要加快培育农业科技研发队伍。加强农科教协同,形成领军人才、骨干人才、转化人才、后备人才的完备支撑体系。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20类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多层次、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三要加快培育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立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制定我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办法,积极探索县以下专业技术人员“特岗特设”办法,大力开展农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用3年时间把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人员轮训一遍,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四要加快培育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队伍。重点实施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探索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举办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大赛。今年要培训职业农民20万人。
要加强沟通衔接,积极争取加大财政资金支农力度,承接好中央财政“大专项+任务清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结合推动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争取省财政支持,整合有关存量资金,争取扩大增量投入。各级农业部门也要争取当地财政加大投入,将各级财政资金管好用好发挥好作用。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进一步扩大信贷支持规模,创设适合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信贷产品,推动降低农业贷款成本;要会同财政等部门发挥好农业信贷投资担保公司的作用,重点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政银担保投”,合力创新融资担保和风险防控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要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在落实好国家现行农业保险政策的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会同财政、保险等机构,围绕“四优四化”加大补贴力度,扩大大灾保险试点覆盖区域,力争实现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生产示范县高保障保险全覆盖;积极研究创新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价格指数保险、“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等新产品,推动尽快开展小麦价格保险试点。要积极争取设立两个转型升级投资基金,通过资本纽带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与合作,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条。
农业安全工作是稳中求进的稳压器,任何时候都大话说不得、责任松不得、手腕软不得。必须牢固树立“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总要求,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管控好潜在安全风险。要注重防范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加强与财政、气象等部门协调,通过政策、技术、预警、保险多管齐下、协同发力,积极应对极端天气灾害和突发性病虫灾害。要注重加强农机作业、渔业生产、沼气建设使用、农业试验实验等重点领域安全,深入排查隐患,堵塞监管漏洞,落实安全措施。要强化市场风险防范,一方面要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进口量与生产量动态关系,利用各类信息和研究成果,把握价格规律,降低价格风险;另一方面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对接合作,加大农业保险力度,增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要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积极探寻农业领域信访规律,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稳妥处置信访事件。要落实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明确责任主体,杜绝重大事项盲目决策。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要立足农业,放眼全局,聚力聚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当好参谋,发挥好农业部门职能作用。要主动加强与农办、发改、财政、国土、水利、粮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将多方力量、各种资源要素向农业工作聚集;各级农业部门内部也要强化责任,加强协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充分发挥各类新型主体、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风好扬帆正当时。同志们,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我省迈向现代农业强省的重要一年,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