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
施其明: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是全国首批20个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与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为共建单位,实现了“出版+互联网”跨领域强强联合,并在技术、管理、运营等板块进行了深层次的整合。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等国家重大项目10余项,其媒体融合整体解决方案——RAYS(全称“Readers At YourSystem”),帮助新闻出版单位重构用户连接方式,整合内容资源,打造基于读者数据分析技术的个性化定向投送平台,建设作者、编辑、读者交互系统,帮助出版社快速构建“平台+内容+服务+运营”的出版融合闭环生态圈。
记者: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为纸书增值?
施其明:虽然我们是传统出版行业,但是互联网的工具、营销方法我们是可以采用的,甚至更适合我们纸书,所以实验室在“RAYS”平台上研发了“读者圈”应用,也就是专为纸书打造的小社群。
在去年我们收集的数据、案例的品种里面,发现有1万多个品种的图书都应用了“读者圈”服务。在一本纸书上面印一个二维码——微信群码,读者可以扫码加入读者圈。类似于在这个纸书上面加一个这样的二维码,引导语“扫码加入到我这本书的群里来,里面都是购买我这本书的读者的小社群,有时候可以给你形成互动的小服务,你可以在里面讨论问题,同时还可以与作者进行交流”,比如说前段时间中青社在音乐考级的纸书上印码——扫码全部加入到这本书的音乐考级的圈子来,等等。一个码印在文章上,而不仅是印在一本杂志上,这也是一个读者圈。除了1万多个品种的图书配了读者圈之外,还有7000多个品种的图书配了问答。
记者:什么是图书问答?
施其明:2015年一个编辑说,我在纸书上印一个码,读者可以直接扫码来问作者问题,可以输入文字、上传图片,甚至可以留下自己的语音。一个专业出版社,做了一套医学类的图书,每年都是循环四次地出版,请100个专家把去年的总结做一下。他们在纸质图书上印一个问答码,扫码可以问作者问题。当时他印一个码,码旁边还写着“扫码可以任意选择一个专家问一个问题”,买一本书只能问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要收200元的费用的。问答要有边界、主题,每个栏目一个码。
记者:怎样做到付费阅读?
施其明: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生教辅图书,书中答案的位置上印一个二维码,叫“扫二维码就可以把答案保存在你的手机上”,这是一个额外服务,可以让读者选择付费或者不付费,也就是说你不付费就撕掉两页答案纸对照学习一个学期,你付费就把答案保存到手机上去,只付一块钱。调查结果显示,整个学期读者的付费是整体发行量的78%,也就是7800多元。這个小课题是我们从研究方向到案例收集的主核心,也就是书到读者手里之后,读者还会不会为这本书再付一点点小费用。
记者:小群组对读者有什么用?
施其明:科技文献等出版社的一些图书做小社群。一套书出版进来三五百个读者,下一套书出版又进来三五百个读者,一年半以内已经有1.5万多个读者在自己的小群组里。有些专业类的医学书籍,例如讲“超声刀医学”的图书,还未出版预定就达到了两千册左右。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本关于“放疗”的图书,一千五百册还没出版马上就被预定完了,形成了自己的一个非常完整的读者体系。图书做群组有诸多好处,扫码加入到群组,作者都在里面,可以跟这些作者进行直接的关联交互。一个码要印在文章上,而不仅是印在一本杂志上,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