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与传承

2018-03-08 02:40:38陈立朴
文化产业 2018年13期
关键词:琴师琴弦古琴

◎陈立朴

(旅游杂志社 北京 100016)

自从中国古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文化部授予的两项最高荣誉之后,在中国迅速掀起了一阵“古琴热”,各类型培训机构、古琴生产厂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毋庸置疑,古琴热潮确实推动了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但是,在这背后,群众也应该认识到如今古琴内涵与精神的淡化,以及愈发商业化发展的倾向。古琴,由古代的庭院走向今天的市场,也由最初人们修身养性的乐器变成了现在人们追逐利益的工具。部分人打着对古琴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旗号,但他们真正的目的却只在于追求商业利益。对此而言,古琴,到底需要传承什么、发展什么,是目前学习古琴、热爱古琴的爱好者们必须理解的。

一、古琴艺术的发展历程与传承

中国古琴发展至今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尚书》《诗经》等著作中,《益稷》《尧典》中记录的尧舜时期的古琴;《国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里的琴瑟便是古琴;诸多典籍中体现了治国与音乐的结合、生活与音乐的结合,展现了古琴不同的艺术风格。最早的古琴是五弦,周代是七弦,三国时期为十三徵七弦,并且一直稳定发展至今日[1]。在周朝时期,建立了以古琴为主体的礼乐制度,并一直延续至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中记载:“……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体现了古琴所担任的政治使命。孔子也学习古琴,弹奏古琴,并且创作出许多曲目,其门下弟子也大多精于古琴。在古代浓烈的艺术氛围下,涌现出的古琴大师层出不穷,如晋国的师旷、鲁国的师襄、魏国的师涓等,都是当时广为人知的古琴大家。

六朝时期,出现了经典古琴曲目如《大胡笳鸣》《广陵散》,代表古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隋唐时期,西域记录乐谱的方式传入中原,从此古琴艺术有了全新的记谱方法,完善了古琴乐谱的记载方式。晚唐时期,古琴大师曹柔创造了减字谱,为人们阅读古琴谱提供了便利,并沿用至今。两宋是古琴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当时出现了怀旧复古主义,同时古琴乐与民间乐之间的良好互动,也推动古琴艺术在复古主义中没有被埋没,而是曲折发展。至明清时期,开始广泛流传琴谱,仅典籍记载便有140多种,明代曲目更达到300多首,有关古琴的理论也日趋完善。

古琴在发展历程中受到不同时代文人雅士、英雄豪杰的喜爱。例如:伯牙、蔡文姬、庄子、周瑜、司马相如、岳飞、阮籍、谭嗣同等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举止情怀也受到了古琴艺术的影响。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经典古琴曲目随之被后世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中国古琴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独具特色,众多古代教育家、思想家都将其作为怡情养性的手段。古琴不同于其他乐器,它沉寂、好听不闹,不是用于表演的音乐艺术,而是用于休养生息,发挥美育、德育作用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古琴的制作工艺

古琴的制作工艺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许多古人对古琴的制作工艺都颇有研究,甚至将古琴的制作方法以艺术的形式留存下来。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斫琴图,这幅画展现了古琴的表面、槽腹、底部、以及为古琴上漆,制作琴弦等一系列制作流程,为当代的古琴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南北朝与隋朝时期的古琴制作技巧得到进一步发展,唐朝时达到了顶峰。唐朝时期,有许多制琴师,四川雷氏家族是造琴世家,属于当时的佼佼者,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制琴师,其中最著名的是雷威,其所制古琴音色通透,造型优美,琴人抚之,能令人如痴如醉,因此被尊称为雷公琴。就现存的古琴来说,如著名的“鹤鸣秋月”“九霄环佩”,皆是出自于唐朝雷氏,由此可见,其发挥的价值不可估量[2]。因此,唐朝的古琴制作尤为著名,所以如今的许多古琴爱好者都梦寐以求能拥有一把唐琴。宋朝采用了唐朝的古琴制作工艺,并设置了造琴局,著名的制琴师如金道、朱仁济等人,元朝则以严古清等人为主,明朝则有方隆、祝公望、朱权等人。清朝在古琴制作方面几乎是空白,直到晚清时期才出现了杨时白等人,但主要学习的仍是唐朝的古琴制作工艺。

古代制琴工艺都是口口相传,还有就是将工艺经验书写在琴书中。例如《碧落子斫琴法》《太音大全集》《风宣玄品》等书籍都有相关记载。古琴的外形优美,选择材料均是色泽光鲜润滑、软硬适中、没有坑洼的上等材料。古琴采用无声音阶,表达了道家与儒家风格的一致性,展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创新古琴制作保护的与传承古琴艺术

对古琴的构成而言,琴弦是必不可少的。古人使用的琴弦饱满、韵味、细腻是今天的钢弦无法代替的。明朝时期,琴师会根据琴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琴弦,以制作出最上乘的古琴音效。从明清时期开始,优质的琴弦均出自回回堂,但由于战争导致回回堂在1939年停业[3]。而后人们使用的琴弦则是方裕庭生产的“今虞琴弦”,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琴弦停产,一度导致古琴传承陷入窘境,所以缺少优秀的制琴师也是影响古琴普及的重要原因。

今天,中国各大音乐高校相继开设了古琴专业,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涌现了古琴的学习热潮。但也出现了买琴难、买好琴难上加难的问题。琴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古琴演奏的效果,优质琴弦的匮乏直接阻碍了古琴的传承与发展。

有了衡量印制的标准后,就会制定出制琴的标准。材料和制作技巧是决定古琴音质的主要因素。古琴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与传承,制琴师已经完全掌握了古琴制作技巧,但制作一把好琴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制造上等琴弦。有相关研究琴弦的项目,通过多次实验后掌握了制备条件与材料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发挥了制作过程的可控性作用。主要解决方法为:从发声原理与材料的声学特色出发,探索蚕丝物理性质、微观构成以及声学特色,反复实验,研究古代琴弦制作技巧。

四、结语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影响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展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针对古琴艺术制作与传承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结合当代发展潮流、古代制作技巧,才能制造出优质的琴弦,以打造上乘古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保护与传承的双赢目标。

猜你喜欢
琴师琴弦古琴
阿爸的琴弦
当代音乐(2020年4期)2020-08-14 09:44:29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50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艺术品鉴(2017年9期)2017-09-08 02:22:50
断弦
断弦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雨花(2015年12期)2016-01-18 22:35:53
《庄子说》(九)
中老年健康(2015年9期)2015-05-30 23:22:10
额头上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