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洪辉
(武夷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大学生政治认同是指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在政治生活中与政治体系一致的政治价值取向和相应的行为活动。[1]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优劣关系到思政工作的成败。伴随着媒体技术不断演化,各类媒介传播途径交相辉映,媒体传播开始出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效用共融”的新趋势,由此促使融媒体理念的诞生。融媒体给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带来了更为便利、快捷及生动有效的途径,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其造成威胁。融媒体时代,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意义深远。
与融媒体时代共生的是“信息爆炸”,大量良莠不齐、真假不辨的信息涌现,部分西方国家企图搭上融媒体的便车,以“信息爆炸”为掩护,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意识渗透,这对政治认同正处于成型阶段的他们而言无疑构成了巨大冲击,使得我国高校的思政工作面临全新难题。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要在融媒体环境当中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行为进行合理适当的监管和导引,利用融媒体理念倡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防范西方国家借用新的媒体方式,“西化”、“分化”和“恶化”我国大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意识形态,帮助他们甄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正确引导他们政治认同的形成。
融媒体能集结各类媒体的全部优势,将其整合进行多元化的信息内容的筛选和判别,能够为塑造和巩固大学生心目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价值判断,培育他们的政治认同打造出崭新的工具和路径。通过架构在融媒体理念基础上的全新的政治认同培育模式,将政治认同培育通过“融媒体理念”,深入到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塑造全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政治信心、提升政治参与热情,产生巨大的合力。融媒体的优势以及政治认同培育新模式的强大功能都要求在融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应成为当代高校思政工作的着力点。
为客观全面了解在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本研究特通过问卷等方式进行相关数据收集。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抽样对象为武夷学院大一至大四在校本科学生,涵盖理工科类、文科类、艺术类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66份。有效调查对象中:女生为251人,男生为215人;大一学生115人、大二学生106人、大三学生128人、大四学生117人;理工科学生275人、文科学生129人、艺术类学生62人;群众33人、共青团员357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76人。
为使本研究更具针对性,首先对融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媒体选择进行了调查。调查研究发现,有88.8%的学生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媒介,将书籍、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媒介的学生仅为11.2%。在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有97%的学生表示有使用过微博、朋友圈、说说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在这些学生之中又有41.8%的学生是每天至少一次使用自媒体平台。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传统媒体效应日益减弱,在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也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
其次,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总结分析出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表现为政治信任主体坚定、局部动摇,政治素养多层次、不成熟等方面。
政治信任就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公民在与政治体系进行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的主观预期,相信、托付并支持政治体系的心理取向。[2]政治信任是对政治认同的直接反应,主要通过大学生对国家、执政党、制度、政策的价值取向和相应的行为活动等方面体现。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中,55.6%对圆“中国梦”表示信心满满;42.5%的大学生认为圆“中国梦”困难重重,但在党的带领下终会实现;关于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83%的学生充满自信;对于 “五位一体”总布局有95.5%的学生认为合理有效。从调查结果看来,在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任主流积极,具有坚定性,具有高度爱国热情,对党和国家信任,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认同度较高。
但在融媒体时代,各类与主流价值取向相背离的信息涌现,西方意识渗透日益严重,导致小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任出现摇摆不定的情况。在政治制度选择的问题上,有7.7%的学生选择了多党制,5.4%选择了两党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上,有7.1%的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表明这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认识不清;关于政府执政能力的调查,认为还需继续增强的学生占到了9.9%。这部分的学生反映出对党和国家的制度认识较模糊、对政府的信任度不高、对党和国家缺乏信心等问题,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反思,并采取行动,予以克服。
政治素养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处理政治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自身在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方面的综合水平。[3]政治素养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有着密切关系,政治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各类政治问题、政治事件的认识及判断,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从实际情况,结合调查数据来看,当前大学生政治素养参差不齐,总体来说文科学生政治素养更高,理工类、艺术类学生的政治素养相对较弱。文科学生政治知识掌握相对较好,更加关注政治类新闻,能更为客观合理看待政治事件;而理工类、艺术类学生政治知识掌握相对薄弱,对政治的关注更淡漠。问卷中设置了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等涉及理论基础、时事政治问题共5题,五道题的平均正确率仅为29.7%,其中文科类学生五道题平均正确率为41%,理工科类学生五道题平均正确率为25.1%,艺术类学生五道题平均正确率为27.1%。
在“你是否主动关注政治类新闻?”的调查中,有11.4%的学生经常主动关注政治类新闻、81.1%的学生偶尔关注、7.5%的学生从不关注,在经常关注政治类新闻的学生中文科学生占到了68%、理工科学生22.6%、艺术类学生9.4%。关于大学生是否有必要关注政治类新闻的回答,选择很有必要的占到了42.7%,选择没必要的为3.4%,其余则选择无所谓。在调查中还发现了部分学生对党认识、入党动机存在功利性及迷茫性,有44.7%的学生是因为找工作容易、入党光荣等功利性原因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21.8%的学生想入党原因则是因为家人要求或随大流。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太乐观,对政治的关注度不高,参与政治的热情及能力不足、行为不成熟,当前大学生整体的政治素质仍存较大提升空间。
马克思曾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环境具有影响人、塑造人的作用,环境的优劣与否,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有着重要影响。融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各类意识形态、各种价值观鱼龙混杂,使得大学生政治认同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大学生的政治信任变的摇摆不定。这就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严控信息传播、建立信息督导队伍,优化大学生政治认同环境。首先,应加快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针对融媒体时代所出现的虚假信息泛滥、错误价值观频现等新问题,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准确的补足漏洞。各高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守则等学生规范文件中加入“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正确对待信息”等有关内容。其次,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种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内容严格把关,对信息传播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测,及时清理和删除有害信息,让容易对大学生政治认同产生误导的信息没有容身之处。最后,建立一支以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为主的信息督导队伍,利用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与大学生关系亲近的优势,在日常交谈、微博、朋友圈、说说等平台,时刻注意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动态,以便能够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夯实政治认同理论基础能有效端正大学生的政治信任,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提供有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理论知识的主要手段,但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教学方式陈旧无法引起学生兴趣,为夯实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强化理论教育,改进教育内容及方式已刻不容缓。一是内容扩充。在已有内容基础上增加政治学相关理论,培养当代大学生参政意识,提升其对我国政治体制的认同;增加理论同实践结合相关知识的讲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论认同;增加更多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二是手段革新。一方面,改良课堂教学方式,更多运用翻转课堂、微博课堂等新兴的授课方式,更多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融媒体视野下构成传统同新兴方式融合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实现思想政治理论传播的全覆盖,既有传统板报、宣传栏、报刊、校园广播的宣传教育途径,又充分利用易班、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等新兴的受大学生欢迎和青睐的媒体平台,全方位地夯实当代大学生理论基础,培育其政治认同。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理论积累,同时也需要经过政治参与磨砺。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意愿强烈,但因在目前的教育中鲜有涉及实践锻炼的内容,加之日常生活中参与渠道较少,从而造成他们的政治参与水平有待提高。以融媒体为载体,积极拓展政治参与实践途径,努力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将有效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其一,政府部门应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平台,利用融媒体手段加快“电子政府”、“阳光政府”建设,让大学生能知晓政府的工作模式、流程,对政府部门的决策等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及建议的途径。其二,高校要优化“校园政治”参与平台。在校园日常事务管理中,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收集和听取学生的意见,实现民主决策;在团、学代会、班级民主生活会、学生干部的选举、奖助贷的评选等活动中,杜绝形式主义,严格按照民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其三,高校可采取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当前热门的虚拟现实技术(VR),仿照我国现行的政府部门架构、运作流程及模式,构建网络虚拟政府,让学生在虚拟平台中成为政府的管理者,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辨清现状,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探索将融媒体更好的应用于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新路径,才能不断提升共识、凝聚力量,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为早日圆“中国梦”储备可靠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孙志叶.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及对策[D].沈阳:东北大学,2011:11.
[2] 冯岩.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信任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5:13.
[3] 扈春香.高校发展学生党员与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2):39-41.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5.
[5] 新华社.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17-07-2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