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皮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2018-03-08 00:20:35◎李
文化产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皮雕雕刻艺术

◎李 斌

(陈砦花卉市场“顽木顽皮”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0)

【关键字】河南省 皮雕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私人订制

中国是具有皮雕工艺文字记载的最早国家,古代皮雕工艺繁盛,原始社会人就会用兽皮御寒做衣。《管子·五行》:“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除了皮币,作为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戏也是皮雕的一种,古代对皮革的使用可见一斑。后来人们对皮革进行更为复杂的加工,除雕刻花纹图案外,还通过蜡染做出鲜艳的色彩,或镶嵌宝石、玉器等,使其在艺术品中脱颖而出。皮雕工艺繁复、手艺精细,从选料到裁皮、打湿、印花、雕刻、敲打、染色共有7道工序,涉及到的工具少则几十种、多则近百种。其中的印花、雕刻和染色三道工序,每步都要花上四五十个小时,更要求根据不同的图案和质地选取合适的染色工序。当前皮雕技术市场化发展稳中向好,但在传承人交接等方面依旧存在不可忽视的难题,下面以河南皮雕技艺为例,对其发展理念、传承困境及时代意义进行系统阐释。

一、技艺价值

广义上的皮雕技艺并非源起一脉,它在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以极大的包容性吸收多元文化特色,实现跨时空发展。尽管工业化生产代替了传统手工作坊,皮革制品却从未因此而远离人们的生活。相反,随着审美与时代风尚的复归,充满人情味的手工技艺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并承载着复兴文化的人文情怀与彰显个性的消费心理。

如今我国正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皮革加工中心、贸易中心和最大的皮具消费国,西方一些后工业化国家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手工的价值,如Louis Vuitton、Prada、Coach、Chanel等世界名牌的精致皮具大多都是纯手工缝制的[1]。纯手工的皮雕技艺在日趋精致的制造业发展进程中宕开一笔,代表着返璞归真的价值追求,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观念分野的重要驱动力量。

河南省皮具雕刻艺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在文化传承中还是在消费市场上,传统皮雕艺术与其他新兴产业相比也都是不遑多让的。郑州“顽木顽皮”皮雕特色店经过十年发展,从工具配备、设计水平到雕刻技术都在稳步提升。柳丁麻绳与皮革质料的融合,带来的不只是复古优美的视觉冲击,更重要的是经久耐用的产品质量。和机器统一加工生产相比,手工雕刻、缝合更能贴合不同皮质的实际情况,使每一件皮雕制品呈现最本真的艺术风貌。此外,手工雕刻技术具有自然拙美的特点,不同的皮质本身带有各异的纹路,具体的雕刻细节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进行调整,因而皮雕艺术有发展“私人订制”模式的天然优势。“私人订制”经营模式拉近了手工匠人与消费者的距离,推动了皮雕技术的商业化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打下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显示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非遗”内涵

皮雕技术的发展见证了由狩猎刀耕到现代文明的演进,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皮革自身的淳厚美感与雕刻所赋予的文化符号交相辉映,每一道纹路都象征着生命的延展,每一笔落痕都凝结着匠人的精神。如今虽然皮雕技术的市场化进程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文化传承上依旧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难题。

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工作强度较大、技术细节繁多以及设计理念的更新都是对传承人的巨大考验。在重视稳定、高薪的择业风气下,文化传承方面出现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等现象,保护形势严峻。传承人需要坚守初心,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市场,融汇多种设计理念以适应市场需求。要通过线下线上的宣传树立良好口碑形象,寻找更多有志于“非遗”传承的人,共同努力拓展皮雕技术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皮雕技术与现代化市场的融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转型机遇,突出“私人订制”的客户专属体验,推动皮雕制品的平民化、生活化,实现“非遗”的文创化发展。

“顽木顽皮”皮雕特色店中,小到摆件,大到皮包、乐器,以大巧不工的产品特色赢得了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只依靠匠人精神和“君子固穷”心态是难以在市场经济中立足的,皮雕技术的商业化发展贯彻了“活态传承”理念,这不仅鼓励了皮雕行业对图案样式的创新尝试,更为工具更新换代、吸纳人才、深造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2]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其创新发展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皮雕艺术主要从色调搭配和图案表现形式上进行产品创新,如运用流行色中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表达,或典雅或活泼等艺术风格,形式上加入镂空、烫绘等技法,通过晕染等方式做出图案的肌理效果。“顽木顽皮”在此基础上突破了固有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消费者主体意识,提高客户参与感,激发创造力与市场活力。通过“私人订制”服务与DIY体验活动,改变了传统“设计师——匠人——消费者”的先后触发模式,打破了众多“同质化设计”的僵局,不仅实现了自给式供需对接,更推动了非遗工艺品牌的建构,让消费者切身体会到皮雕艺术的魅力。文化发展传承是原始的文化基因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获取资源、应对挑战而生成现实的文化形态及其成长的历史过程。保护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就是保护这种文化的现实性和成长性[3]。现代皮雕艺术正是取法市场,融合了匠人与消费者的智慧,在现实性与成长性的平衡中实现现代化转型。

手作和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迎合了创新创意的时代背景,随着匠人精神的复兴,手工产品再度被人们重新认识并尝试着挖掘其新的价值[4]。皮雕艺术在审美情趣中融入实用功能,紧密结合时代风尚,彰显了“似淡而实美”的人文情怀,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在“非遗”文创化进程中发挥了典范作用。

猜你喜欢
皮雕雕刻艺术
The Young Artisan Playing with Leather Engraving
Special Focus(2021年1期)2021-03-22 08:01:30
一种皮雕的加工制作工艺
On art
浅析皮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纸的艺术
浅析皮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天工(2018年5期)2018-05-14 17:02:30
雕刻树叶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