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飞
摘 要:初中数学教育中,融合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教学的重要思路。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局限于对数学原理的教学,更要融合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数学教学。数学这门学科一直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连接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纽带,做好研究性学习方式更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研究性学习方式;融合思路
初中数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突出的逻辑性决定了这门学科必然要融合研究性学习方式,通过数学老师和全体学生共同探究以认知新的数学原理和解题思路。融合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最大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实现研究的乐趣。
一、研究性学习方式概述
初中各个学科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先后进行改革,过去的学习方式逐渐被淘汰,教师更注重研究性学习方式和学科的融合。和过去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摒弃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融合多种研究性因素和新课改相适应,培育初中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懈探求新知识。
融合研究性学习方式后,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认知数学定理,在认定探究课题之后,通过合作解决探究课题过程中的困难,经过小组讨论协作方式获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灵感。研究性数学学习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在不断探索中养成创新意识,摆脱多年来应试教育的禁锢。
二、融合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数学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计算工具,通过运算和推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新,通过探究式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養,将个人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过去应试教育模式下,僵化的教学方式尽管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但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并不能结合日常生活运用和理解数学。初中生正处于潜力待挖掘的青春期,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用长远视角培养学生的表现。
和应试教育模式不同,研究性学习方式重视公式原理教学的灵活性,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改变数学思维,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初中数学教育融合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对数学学科有很大兴趣,在融合研究性学习方式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运用这一学习方式,具体的实施途径如下所示。
(一)创设情景开展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并没有严谨的数学逻辑,教师要通过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设定的情景中,活跃数学探究课的气氛,在生动的教学情景下,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个人能够主动融入课堂并积极探究数学题目。创设教学情景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遇到难题师生协作解决,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
例如,在学习等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创造情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等边三角形图片,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寻找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并向学生提问“日常生活里有哪些物品平面是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其他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学生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联想实际生活,更容易归纳记忆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二)创设模型开展教学
模型教学法是一种难度较大但更容易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方法,直观具体的模型给予学生视觉冲击,明确数学题目的解决思路。事实上,很多初中生畏惧看起来复杂的数学题目,教学时不能找到题目的着手点,研究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基于初中生的可塑性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学习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相遇问题时,用多媒体的椭圆形当做学校操场,用两个移动图形代表班上的两名同学,通过多媒体的作用向学生制作动态模型,学生可以迅速理解相遇问题需要注意的方面。数学模型的构建要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发挥个人想象力创造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育中融合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摆脱过去应试教育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通过深层次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不过目前来看,初中数学教学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并不完善,对这一学习方式的应用仍然存在漏洞,未来的实践中,师生还需要密切协作,共同探究完善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致力于初中数学日常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湘敏.初中数学教育中融合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讨[J].云梦学刊,2012(S1):174-175.
[2]刘燕.谈初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78.
[3]桑明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