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8-03-07 02:41袁艳艳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有效性探究

袁艳艳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作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新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纵观目前的语文教学, “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的“盲目性”

很多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会照着教学参考书抄,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缺乏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目标性不明确,学生兴趣索然,课堂教学效率非常低。

(二)教學预设的“单一性”

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往往会过分关注课文中的字、词、句和段的分析,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使得原本应是学生欣赏课文、挖掘闪光点、获得启迪的语文课变成了繁琐的分析课。

(三)教学过程的“封闭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完全根据预设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并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逐渐格式化,课堂活力、积极性、创新性无法得到充分彰显,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封闭的状态。

二、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指的是,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运用正确的教学理念和适当的教学方法,在遵循学生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最终学有所获,在情感、思想及态度等方面有所提升,且实现预设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行为。

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提升策略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性质。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领航

美国教育学家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航标,是决定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性的关键。为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教师首先必须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1.设计有效的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指明了方向。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三个维度的教学行为和水平目标。既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习得语文知识,学会思考,学会运用。

2.制订易于操作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为了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能按照预先设计的轨迹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为此,制订易于操作的教学目标,能让课堂教学行为更加明确、更加细化,不再是在每节课中都面面俱到地将三维目标作为教学重点,这也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二)精心锤炼课堂讲解,提高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

与数理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教学对教师的课堂讲解具有较高的要求,很多内容都需要教师通过自己深化理解后再利用语言传递给学生,不仅要易于学生理解,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启发性。因此,锤炼课堂讲解是提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1.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语言浅显易懂、自然流畅,而且还能运用优美的辞藻及适当的修辞来向学生传递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在享受语言艺术性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

2.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语言要能启迪学生去自主思考与探究,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为此,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注重逻辑性、流畅性和连贯性,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让学生在这种启发性的课堂讲解行为中,轻松地品读课文、深刻地理解课文。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往往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小说、散文、诗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杂文、文言文等多种不同的文体形式,而不同的文体应有不同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学小说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去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学诗歌和散文时,可以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语言的优美;教学议论文时,可以开展辩论赛,让学生通过激烈的辩论去深刻地理解议论文中观点的是非对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建立对世界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和个性化的发展。

中学语文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单一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教学行为,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去掌握语文知识。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去实现自身价值,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是否能按照预设完成、学生是否能感受到教材中课文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是否能获得心理启迪和能力培养。为此,教师应正视其自身的教学行为,并有意识地提高业务素养和专业水平,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有效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