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18-03-07 06:15邵峰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高职院校

邵峰

摘 要:文章通过阐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选择多样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等策略,旨在为研究如何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好计算机基础教学,以满足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应用人才,这不仅是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还是高职院校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要理清技术应用人才的实际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推进信息素养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这也转变成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1]。由此可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策略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划分成3方面目标:(1)职业能力目标。即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等。(2)知识目标。即为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运用;掌握操作系统操作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掌握互联网基本应用等。(3)职业素质目标。即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数据、分析信息数据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语言表达等综合职业素质。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使得师生被束缚于传统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过于依赖教师及教材,进一步形成注重理论教授,而忽视实践教学的局面,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培养。现如今,单一的教学方法势必无法满足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求。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统一的教材势必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再加上,一味利用多媒体工具对课件进行呈现,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演示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进而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造成不利的影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2.2 实践操作教学学时不足

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在微机室授课,采用理论讲授加上机实践操作的授课形式。然而,伴随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使得高职院校所需教授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还要讲授计算机发展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能,势必影响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的课时,由此使得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被压缩,进而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2.3 教学内容相对过时

相较于其他学科,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征: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各式各样的软硬件设施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计算机课程教学离不开相关软件的有效支持,以促进教学工作的直观开展。然而因为更新不及时,大量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依旧沿用过去的教学体系,存在明显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硬件设施等滞后的问题,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趋势,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进而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3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 选择多样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选择多元丰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参与教学法,即为教师设置5~10 min的课堂“个性”时间,让一些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对高的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自身的学习成果,亦或经由网络途径下载的具备学习价值的作品,然后由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认识。通过这一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促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获取对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还可促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除去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对好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外,还应当充分结合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对薄弱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又比如,还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在中文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环节,教师可利用网络工具、学习支持系统等,实现Excel电子表格的计算、图表的生成操作等内容与视频的有效相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学习时间及调节学习进度,确保学生按要求完成知识学习[2]。

3.2 加强实践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倘若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重心放置于完成计算机考证考级任务上,势必会使得学生产生依赖教材,注重掌握记忆理论知识的趋向,而难以收获灵活应用的成效。因而,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應当重点开展实践教学。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可采取教师示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下,重点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内化成学生的操作技能,再对学生所需知识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3]。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入相应的计算机教学案例,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做有效补充,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现阶段众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普遍的缺乏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问题。因而,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举例而言,在office办公软件基本操作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向学生讲述有关office办公软件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对该应用软件的相关用法进行演示,在此基础上,便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自身所需的各式各样的专业知识,诸如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前提下自主思考,利用扎实的计算机基础来解决专业问题[4]。

3.3 改革创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的课程,长期以来均提倡“精讲多练”,其中,“精讲”要求教师提炼课程基本知识中的精髓并向学生予以传授,“多练”则要求学生要明确自身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强化训练。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大多提及的是理论原理、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文化基础不足是重中之重,一味向学生传授概念、原理,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模糊,进而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五笔字型输入法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均习惯于运用拼音输入法,并掌握得较为娴熟,如此一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仅需点到为止,而无需让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学习训练。又如进制相互间的转换计算,大多数学生均难以有效掌握,而Windows中的计算器软件是具备自主转换功能的,因而教师针对这一知识点仅需适当介绍使用方法即可。将应用作为切入点,充分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对各式各样无实用价值的知识点予以摒弃,将教学重心转移至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上[5]。

4 结语

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革新自身思想认识,提高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明确认识,加强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选择多样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以保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高职院校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