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辰山植物园海棠专类园改造对策

2018-03-07 01:54虞莉霞
绿色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土壤改良海棠

虞莉霞

摘要:以上海辰山植物园海棠专类园改造为研究对象,针对原专类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从整体布局、植物立地条件改良及植物设计配置等方面对提出了改造方案。以期为同类植物专类园的营建和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类园改造;海棠;土壤改良;绿地排水;植物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7-0129-04

1 引言

物专类园是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植物景觀的良好途径之一[1]。海棠是我国传统的春季木本观赏植物品种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海棠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广泛、形式多样。现代园林中因海棠闻名且栽植规模较大的有北京植物园、南京莫愁湖公园等[2]。海棠专类园是指以展示海棠为主题的园林空间,主要是突出海棠品种丰富,能更好的呈现海棠美感[3]。近年来我国不断从国外引进新的海棠品种,使得海棠的园林美学价值有了质的提高,建立海棠专类园可以更好地展示海棠品种多样性的美丽,且具有很强的科普价值和科学价值。

2 上海辰山植物园海棠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海棠园现状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海棠园位于1号门广场西侧,辰山西湖南侧,与梅花园相邻,占地面积约11000m2。白2010年建成后,海棠园作为春景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客春季踏青观花的主要景点。然而由于土壤环境、立地条件和种植布局等各方面因素,导致了春花植物生长受阻,景观效果不佳的问题凸显。

2.2 主要问题

2.2.1 土壤理化性质差

海棠园整体土壤存在容重大、非毛管孔隙度小、渗透性差、质地粘重等问题。土壤严重压实和水分调节能力丧失导致植物根系发根困难而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2.2.2 积水严重

海棠园整体地形设计未能解决地表径流排水的问题,加上透水性差的土壤环境,导致部分植物根系长时间淹水,严重的导致植物死亡。所以积水问题需要重点解决,就整个专类园排水而言,应该从整体布局,做到点、线、面全部的排水流畅。

2.2.3 整体布局缺少连续性和统一性

原海棠园和梅花园以自然草坪作为分割,两者缺少相互呼应的美感。整体呈现带型种植斑块,没有韵律和变化,也和其它春景植物如樱花和木兰的专类园布局不协调统一,沿河驳岸没有很好的利用。

3 海棠园改造对策

3.1 整体布局与地形改造

海棠园的地形改造延续了辰山植物园五大洲绿环的地形设计风格,整个区域分成若干独立的斑块,每个斑块呈现梯形的抬高地形(图1)。从整体上和植物园大地形相协调,也和东侧的木兰、樱花园相呼应。本次改造在北侧西湖驳岸边增加了种植带,从海棠园一直延伸到儿童园和藤蔓园。从地域空间上来看不仅延长了观赏游线,形成了春花夹道,更使得临湖景观有了大的提升。

3.2 排水设计改造

虽然海棠在上海地区适应性较强,但是并不耐水湿,所以排水问题是解决种植立地条件的首要环节。改造后的海棠园布局呈周围高、中心地的围合式布局,排水管网的铺设主要考虑的中心低洼的区域、种植区域排水、以及外围主管线和园区大排水管网的连接。铺设的排水管线根据功能和服务区域分为以下3种:①主排水管采用DN300排水管,主要功能是收集整个专类园的雨水。通过连通整个区域将雨水汇人雨水井和排人河道。②二级管网采用DN200排水管,主要是收集特定区域的雨水。主要针对低洼区域、无明显坡度的区域,通过环状围合并和主排水管连通。③盲沟采用无纺布包裹碎石代替PVC管。连通种植树穴与二级管网,在地表径流无法及时排水时盲沟就起到了增援的作用。这些排水管网把树穴和斑块整体串联了起来,由点至面使确保汛期的绿地正常排水(图2、3)。

3.3 土壤改良

海棠喜欢排水良好、土壤深厚、保水能力好,总盐度低于0.2%,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或者中性(pH值5.5~6.5)的砂质壤土[4]。针对海棠园和梅园原土壤问题,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满足海棠的生长需求是改良的目标,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原专类园表层30 cm表土作为改良土壤原土。深翻表层以下土壤,捡除土壤杂物(砖块、石块等),此部分土壤作为塑造地形用土。②集的表层土中添加黄砂、火山石等细颗粒材料,并适量加入土壤结构改良剂,来调节土壤总孔隙度,解决板结和不易渗水的问题。③植物废弃物腐熟后形成的有机介质,降低土壤容重;混合有机肥料(如牛、鸡粪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形成土壤团粒结构,从而调节土壤的水分和空气平衡。综合考虑采用了“7份原土+2份砂+3份有机基质+0.6份有机肥十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土壤配方来进行土壤改良。

4 植物设计和植物选择

4.1 整体设计理念

海棠因花期、花色、果色、叶色、株型等植物形态的差异使其产生丰富多样的观赏性,所以在整体植物配置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植物品种的观赏特征,以及如何结合地形空间来丰富由单类群植物形成的视觉效果。

(1)改变原先海棠和梅花完全独立分隔的种植方式,专类主体分为海棠和梅花两大区域,在河岸边尝试两种植物穿插的种植方式,形成夹道景观。相互融合的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延长整体的观赏时间,同时在海棠盛花时期正直梅花展叶,相互穿插互为衬托。

(2)海棠园区域主要根据海棠不同的观赏特性采用自然组团式种植。海棠主要以花色形成不同组团如粉色花组团、白色花组团、紫红色花和叶色的组团,另外还根据不同株型形成垂枝型组团、直立型组团和矮型贴跟海棠组团等(图4)。

(3)根据不同的空间和地形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入口处以垂枝株型对植形成视觉焦点;直线型地形坡底和车行游览车路线列植形成花道;南侧条带状大斑块为地形高点,种植高大直立型海棠,地形缓坡向下的地方种植低矮型木瓜海棠,使林冠线随地形起伏层次更为明显;北侧临河夹道斑块海棠和梅花穿插种植,选择可孤植独立成景的优良品种。

4.2 品种选择

我国海棠资源丰富,海棠品种繁多,在树形、花型、花色、叶色、果实上都有较大差异。在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合理搭配不同形态的海棠品种,才能较好地展现海棠的群体美[4]。综合分析海棠专类园的整体布局和组团设计,根据不同品种海棠的观赏特性进行分类组团(图5~7),选择种植苹果属海棠32种,木瓜属海棠26种,详见(表1)

5 结语

海棠专类园是海棠美学展示、种质资源保存、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基地。海棠专类园营建的关键除了海棠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合理搭配不同形态的海棠品种以最大程度展现海棠的个体形态美与群体的和谐美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对海棠园的立地条件进行优化和改善,使其满足海棠健康生长的环境要求。辰山植物园海棠专类园的改造项目,不仅是对海棠园立地环境全面改良的尝试,更是对海棠品种资源应用形式优化的一种探索——目的是让海棠专类园能拥有更健康的土壤生长环境,更加自然、优美的整体布局,使市民游客能观赏到更丰富的海棠品种和更多样化的配置形式。改造后的专类园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今后将在海棠文化内涵,并结合本土特色等方面对海棠专类园不断进行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汤钰,包志毅,等.植物专类同的类别和应用[J].风景同林,2005(2):25.

[2]杨润溪,李厚华.海棠的同林价值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32(3)289-294.

[3]刘洋,黄卫昌,彭贵平.上海辰山植物同海棠同现状分析及建议 [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6):835-838.

[4]李厚华,赵 冰,李鹏民.中国海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土壤改良海棠
沙地幼梨树行间套作大豆高效种植技术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嘴狗》
找春天①
我喜欢的季节
我有一个特别的月饼
甘洛海棠镇三题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