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益臻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旋律。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在初中地理课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为了使中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国情知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热爱祖国,树立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思想,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立志成才。
关键词: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国魂,是我们对祖国的一种最真挚的情感。地理学科富含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事实、地理现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地理课是爱国主义教育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中国地理,无论是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城一地,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地理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教材,千方百计地发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因素,在教学中强化思想教育。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要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事实、地理现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
一、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的知识,渗透不同的内容,认识祖国的优越性。“中国的疆域”一节中,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生明确了中国的位置之后,通过课堂活动,从纬度和海陆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联系五带划分的知识,让学生继续读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启发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与我国国土面积相当的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并把这些国家的纬度位置与我国相比。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除美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外,其他三个大国大部分领土都位于高纬度和低纬度,纬度位置不如我国优越。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切实感受到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2)认识海陆位置的优越性,老师提示学生在图上找到内陆国家——蒙古和海洋国家——马来西亚,然后将这两个国家的海陆位置与我国对比,分析它们的不足,从而认识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
“地势和地形”的内容学习,首先让学生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然后让学生分析这种地势对我国的影响。(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一方面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所以我国季风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2)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交汇处河流落差大,有利于水能资源的开发;(3)地势西高东低,使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沿海和内地的交通。其次,通过读图,认识我国各个地形区,概括出我国的地形特点,即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雄伟壮阔的大好河山增加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巍峨的珠穆朗玛峰,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青藏高原、“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内蒙古草原,地面崎岖、布满喀斯特地貌的云贵高原,肥沃的黑土地东北平原以及“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等。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在“三观”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观”指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在讲述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状况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学习有关环境的问题时,教师可讲授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但由于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使学生坚定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还有,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例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田为主,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针对这一部分内容,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爱惜水源的意识,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洗衣洗漱不浪费水,其次,尽量不使用或者少使用化学洗涤用品,减少水污染,为国家乃至全球的水资源的清洁和储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中学地理教材中蕴藏着极为丰富、得天独厚的爱国主义内容,素材十分广泛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颂扬祖国的壮丽山
河、秀美风光,颂扬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以及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也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现状,认清面临的问题,展望美好的未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例如,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孕育着数千万的儿女,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1949年以来,国家對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