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娟
一、问题的提出
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而这种亲社会行为又能反过来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幼儿开展关爱教育呢?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学前阶段的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绘本却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它是以图片为主,配上简单文字的读本,十分符合幼儿的阅读特点。幼儿通过绘本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母鸡罗丝、霸王龙、甲龙宝宝、小熊宝宝、小兔彼得……知道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朋友、什么是母爱等等。绘本是幼儿最喜欢的读物,为幼儿构建了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神奇世界。
二、以绘本为载体开展中班幼儿关爱教育的实践研究
第一轮:“关爱家人”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反思
幼儿关爱家人的教育目的是:(1)通过绘本阅读感知家人对自己的关爱。(2)积极寻找家人爱自己的方式。(3)愿意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本次主题活动时间为3周,第一周的重点是增进亲子感情,感知家人对自己的爱。第二周的重点是发现家人的爱,了解家人爱自己的方式。第三周的重点是表达对家人的爱,付出关爱行动。
第二轮:“关爱朋友”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反思
幼儿关爱朋友的教育目的是:(1)通过绘本阅读感知友谊带来的快乐。(2)通过绘本阅读,结合实践活动,理解友谊的含义,寻找与朋友相处的方式。(3)愿意为朋友付出努力,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
本次主题活动时间为3周,第一周的重点是增进友谊,感知友谊世界的快乐。第二周的重点是理解友谊是什么,学会和朋友相处。第三周的重点是表达对朋友的爱,付出关爱行动。
第三轮:“关爱自然”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反思
幼儿关爱自然的教育目的是:(1)通过绘本阅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产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2)通过绘本阅读,结合实践活动,对动物产生关爱情感。(3)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关爱环境、关爱自然付出行动。
本次主题活动时间为3周,第一周的重点是感受树林与人类的关系,产生爱护树林的情感。第二周的重点是感受动物的可爱,对动物产生美好的感情,从而愿意保护小动物。第三周的重点是愿意为爱护自然环境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三、以繪本为载体开展中班幼儿关爱教育的后期评估
1.幼儿对阅读活动兴趣比较大
笔者发现幼儿对绘本故事十分感兴趣,而且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一拿出绘本,幼儿就自动坐好,一脸的期待。在绘本阅读中,互动也比较好,幼儿能够对画面进行观察思考,喜欢模仿画面内容。可见,绘本深得幼儿喜爱,幼儿会不自觉将自己带入绘本角色中。情感绘本作为关爱教育的媒介是可行的。
2.关爱行动的持续性有待商榷
在和家长的交谈中,笔者发现部分幼儿在近期关爱家人方面的行为增多,但是一般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比如在刚讲完故事或者老师布置了任务,回到家会表现出关爱行为,但是玩一会就又和以前一样了。可见幼儿的这种关爱行为是在特定的环境才产生的,还没有得到内化,因此一旦结束这个主题活动,幼儿逐渐就会遗忘,在这里得到的关爱能力也会逐渐消失,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如果坚持这样的关爱教育,行动便会逐渐内化,幼儿便能够真正具备关爱能力。
3.关爱朋友目标未能达成
友情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幼儿理解友谊,学会关爱朋友。通过三周的活动,每个活动都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幼儿积极参与,对绘本内容兴趣浓,延伸活动也能顺利进行。但是从目标的完成度来看,这些活动缺乏效率,幼儿对友情的认识比较模糊,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互相帮助有所增加,能够乐于分享,但是争吵、互相告状行为没有减少,所以说友情教育的目标完成度不够理想。
4.关爱教育活动不能只靠“说教”
关爱教育仅仅靠教师的说教,收效是十分小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时,不能靠灌输道理的方法,而是要结合实际。但是作为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不可能每次都正好有实际情况供幼儿参考,绘本的出现就为我们将教育结合实际提供了材料,绘本中的图片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又是简单易懂的,能够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同时还能帮助幼儿联系以往的经验,于是幼儿在阅读中、在讨论中,理解了关爱自然的必要性,自然而然地尝试去关爱自然。
5.关爱教育要具有持续性
三轮的教育活动,让笔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关爱教育必须具有持续性,在教育干预的情境下,幼儿的关爱行为明显增多,比如在关爱自然这个主题中,明显看到幼儿环保行为有了提高,主动观察教室的植物,为植物浇水,外出活动看到小朋友摘花摘树叶都会阻止,浪费行为也减少了。但是笔者同时发现离开展的活动时间越长,幼儿的环保行为就越少,能够保持环保行为的幼儿也越少了。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也发现活动的当天,幼儿能够做到回家不浪费水,跟父母说些关爱自然的话语,但是持续时间都比较短。可见,关爱教育必须具有持续性,并不是一个活动、一个主题结束就完成了关爱教育,关爱教育不仅要在小班开展,也要在中班、大班,甚至小学、初中、高中等学制都进行。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