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晖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幼儿可以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自由玩耍,开展游戏。如何开展和利用好区域活动,让区域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是我们一线幼儿老师一直以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一线幼儿老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区域活动要为幼儿创设贴近生活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能单一、枯燥地介绍区域活动的内容,而是要将趣味性、情境性和要教授的技能融合到一起。如:今天建构区的任务是要给不同的小动物搭建不同的房子。老师事先创设好建构区环境:布置好草地、河流、大树的场景,给幼儿提供毛毛虫、小鱼、小鸟的毛绒玩具。老师在介绍今天建构区的任务时,要引导幼儿想办法,怎样给小鸟、毛毛虫、小鱼等动物搭房子;引导幼儿考虑,小鸟生活在大树上,所以房子就要搭得高高的;毛毛虫生活在草丛里,所以房子要搭在绿绿的草地上;小鱼的房子就要搭在小河边。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最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所以幼儿在这样一个充满情境的游戏环境中,就能够很自然地完成建构区的搭建任务了。
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并要及时跟进
今天孩子们要进娃娃家做游戏,老师的指导流程大致是这样:介绍今天的活动区任务;解决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孩子收玩具;最后老师点评游戏情况。
活动开始,老师以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一步步引导孩子想办法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如:上次游戏,娃娃家的人太多了,导致很多人无法正常游戏。针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老师引导幼儿讨论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先去看看书,到图书馆休息,也可以先去咖啡屋休息喝咖啡,等人少了再进区。
孩子们在自主游戏的时候,老师巡回观察指导,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用照相机拍摄下来。游戏没有十全十美的,老师要善于抓住矛盾,这样下次活动才能更成功。
三、区域材料投放要丰富,教师要利用各种资源搜集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材料可以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更好地投入游戏。区域材料投放一定要丰富,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家长搜集材料。如让家长从家里带来不用的或过时的各种眼镜、包包、丝巾、帽子、领带等物品投放到角色区中,孩子在自主游戏的时候,老师引导幼儿利用这些物品装扮好自己,正如“星期八小镇”那样,让幼儿以社会人的身份投入到角色,投入到游戏中;幼儿园每天喝酸奶的盒子,老师搜集起来并洗干净,将酸奶盒投放到建构区;将幼儿穿小的衣服、鞋帽带到幼儿园,老师进行分类整理投放到娃娃家,幼儿在娃娃家里通过练习给娃娃穿脱衣服,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废旧的纸筒、蛋壳、矿泉水瓶、奶瓶等物品可以投放到美工区进行装饰……我们把这些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这些不用的材料能够为我们的区域活动服务。
四、建立区域常规,确保区域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在玩区域活动的同时要建立区域常规,区域常规的建立能有效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孩子进区、拿放玩具、收玩具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常规。因此我们创新了音乐常规,在每个环节都建立了不同的音乐:选择区域用的是轻柔的音乐;拿材料进行游戏用的是活泼的《玩具进行曲》;最后收材料选择了缓慢的音乐。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音乐,培养幼儿听不同的音乐进区。只要进区的音乐一响孩子们就自由选择好区域,并佩戴好标志卡;听到拿材料游戏的音乐响起孩子们才开始自主游戏;结束的音乐一响孩子们就陆续收拾好材料,放回原处。让幼儿学会听音乐并在不同的音乐指导下进行区域活动。
五、区域活动的布置要合理,动区和静区要分开
区域活动的布置要合理,要考虑区域之间的互动。有些区域之间需要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互动,如:娃娃家和幼儿厨房、超市的幼儿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会有语言、动作上的交往,如果把这几个区分割得太远,就不方便幼儿之间的游戏交往。
动区和静区要分开,不要相互干扰。如:图书区需要给孩子们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就不能和建构区、娃娃家这样动的区规划到一起,要动静区分割合理。
老师要站到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孩子的需要观察,了解孩子想要什么,想干什么,从实践活动中及时发现并改进问题,有效发挥区域的教育价值,讓孩子们在边玩边学中增强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我们的区域活动才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小慧,杨日飞.“幼儿为本”:新《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核心理念[J].现代教育论丛,2017(3).
[2]邵美涵.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分析[J].职业技术,2017(9).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