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舟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否能够成功就业,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否与就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匹配。应积极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高校大学生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就业技巧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用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校通过全面、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148-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位匹配度要求愈发的提高。特别是“高精尖”综合应用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也显得越发的重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唤醒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才能帮助大学生建立职业目标,进而帮助他们提升求职核心竞争力。高校若想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这就需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导入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导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构建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新平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融入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之中
高校新生入学伊始,就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新生适应性教育之中,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启迪大学生树立好科学的职业观,激发大学生职业感的确立,帮助他们尽早找到自己的职业梦想。第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需要以专业方向作为依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类(专业)指导,对新时代下的职业要求和专业学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预判,帮助新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专业,更加客观地分析未来的就业市场,树立专业学科自信和就业危机意识。第二,对全体新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为每一位新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个人档案。职业生涯教师通过生涯数据分析,帮助大学新生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趋向,协助他们树立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第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还应对学生职业目标进行细化分析,协助他们在每个职业生涯阶段发现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职业阶段目标。例如:高校艺术类的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要积极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请知名美术教师向学生们讲授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技能,每个阶段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帮助大学新生树立职业生涯目标,旨在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尽早地植入大学生的头脑里,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动力支持。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对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生涯分类指导,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热爱,掌握专业技能、职业技能、求职技巧和就业基本能力等,构建完整的职业生涯培训体系。例如: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依托专业特色,为社会培养音乐教育类、美术教育类、影视文学类专业技能型人才。除了这些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还帮助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就业实践、顶岗实习等,提升学生求職综合素质和技能,进而提升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还需构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使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齐头并进。职业生涯课程要贴近专业教育的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帮助学生除掌握专业技能外还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素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做到与时俱进,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引导。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强化职业生涯访谈、职业生涯实践的尝试,使学生在职业生涯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实践之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自己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短板与缺憾,进而有效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实现教育全覆盖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对高校大学生实现教育全覆盖。帮助每一位在校大学生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树立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第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构建,高校要在校内选择一些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热情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辅导员或专业教师,充分调动校内资源,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建设;第二,高校在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校外教育资源,定期聘请一些知名校友、企业从事生涯规划培训的专家,以生涯培训讲座、职业生涯规划沙龙等形式,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的规划和确立提供指导,及时解决他们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思想上的困惑,给出个性化的方法和建议。例如:高校可以从辅导员队伍中选择能力素质较强的人员,充实到高校职业生活规划队伍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反馈并矫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提升职业生涯教育时效性,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应实现个性化“精准指导”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实现普及后,还应该对大学生实现个性化“精准指导”。部分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主动性不强、生活自立能力差、人际交往情况差、惰性较强、职业目标不明朗、对任何教育和活动无兴趣等问题,本质来讲还是该生缺乏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或者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过程中目标与实际能力不匹配导致的。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在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对大学生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提供个性化“精准指导”。高校职业规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职业性格测评工具“MBTI”“霍兰德职业兴趣分析”“SWOT”等,系统分析出每个大学生的职业性格和职业目标,进而为学生制定出详细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些职业阶段目标有助于详细地帮助学生分析出自己的努力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及时修改并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让学生在实现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动态调整,也令教师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精准帮扶”。
五、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高校要为大学生构建校内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校内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生涯讲座和职业生涯大赛“以培促学”“以赛带培”,丰富职业生涯教育途径,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生涯人物访谈,选择部分优秀大学生尝试让他们参加企业的校外实习,通过校外见习,使学生的职业目标更加贴切社会实际需求,同时也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动态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无限接近自己的职业定位。高校在整合职业规划资源的过程中,还应完善就业生涯教育制度建设,通过设立奖励自主创业、自主择业的基金,鼓励那些职业生涯规划成功者,“立标杆树典型”构建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利用校企联合基地,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孵化器,将学生职业规划的目标转为现实,让目标生根发芽,促进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最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系统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楠.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教育的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2016(10).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