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治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发扬民主精神和尊重同学意愿,更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在心中有正气、对未来有美好期待的同时,本着公平理性的态度,朝向班级发展和自身成长作出更加理性的抉择。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两个基本问题: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该如何培养人?多年的思考和实践让我意识到:
第一,教育工作必须将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第二,品德形成的过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回归。
在以上思考的基础上,我尝试让学生在班级民主生活中成长,借助学生对班级民主生活的参与和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理性思考、协商对话、责任担当等素养。
当下流行的班级民主一般采取举手投票、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作决策,却很少思考:是否每个团队成员都具有作出理性决策的意识和能力?由于对班级事务不够了解或缺乏审慎理性的思考,很多时候学生的选择出于无知或盲从状态。我认为,如果班级民主不是建立在深思熟虑、审慎理性的基础上,所谓的班级民主只能是流于形式或走过场。那么,如何建设民主型班级,让学生在高品质的民主生活中成长?对此我进行了多年的思考和探索。
一、理性思考,明晰民主实行的前提
高一开学初,我对全班同学说:“我是一个民主的班主任,我希望和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民主型的班级。在这里,同学们将过上怎样的班级生活,不只是取决于班主任,更取决于全班同学的民主选择。”
听我这么说,全班同学很兴奋。有学生问:“老师,民主是不是就是班级事务由我们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我说:“是,但是又不完全是。”他们蒙了,说:“民主不是投票是什么?”可见,学生理解的民主,基本上停留在举手、投票层面。
我认为,建设民主班级的基础是:价值澄清,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认真思考民主的前提和目的。于是,我问:“同学们,请问你们最渴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班集体中?”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团结。”
我说:“团结很重要,但团结不是最重要的。”听我这么说,同学们充满好奇:“老师,为什么团结不是最重要的?什么比团结更重要?”
我说:“我不能直接告诉大家结果,但请大家想一想,当今社会最团结的组织是什么?”学生想了一会儿,一个男生小声说:“黑社会。”这一答案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我说:“黑社会是很团结,但是我们能够把班级建设成黑社会吗?当然不能。因为黑社会的团结缺少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正气、正义、正能量。只有建立在正气、正义、正能量基础上的团结才是合理合法的团结。可见,很多时候我们想当然的答案不一定是合理的答案。”
然后,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投票决定班级事务的确是民主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民主绝非如此简单,比如:为什么有些同学坚决反对对自己不利的决定而支持对自己有利的决定?为什么有些同学一味要求享受权利却不愿意履行义务?究其原因,在于有些人心中重私情而少公心,民主,只是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
借此,我引导学生明白:民主,不应该是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应该是全体同学谋求共同发展的途径。民主治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发扬民主精神和尊重同学意愿,更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在心中有正气、对未来有美好期待的同时,本着公平理性的态度,朝向班级发展和自身成长作出更加理性的抉择。
所以,建设民主型班级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是:思考民主,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明晰民主实施的前提—心存正念,公正理性。
二、积极行动,涵养民主践行的能力
学生民主精神的启蒙和民主能力的培育更多是在民主生活的实践中习得的,而不是在对民主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的。所以,教师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班级民主生活中行使民主权利,体验民主生活,进而在民主生活中学会行使民主权利,客观理性地作出民主决策。为了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实践能力,我通常会在班级建设中引入民主议事。
案例一:高一新组建班级,是否需要制定班规?
班会课上,我问学生:“请问我们班需不需要班规?”问题一出来,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者不断大声重复“要!要!要!”,反对者也不断大声重复“不要!不要!不要!”。
我说:“同学们不仅要具备表达意愿的勇气,更要具备理性、清晰地表达意愿的能力。今天晚上,我们将召开一次关于是否制定班规的大讨论,请同学们秉着心存正念、公正理性这一前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由,最后民主投票,少数服从多数。”
当天晚上全班同学激情澎湃、各抒己见。
刘淑娴同学说:
我们的目标是创建最优秀的班级,我们不用班规也可以最优秀。我們要培养同学们的自制力,如果我们仅仅靠自己的自制力就可以做得很好,会让别人更加佩服,这样才能说明我们真的优秀。
彭明德同学提出反对意见:
优秀不等于要和其他班相比,现在我们处于班级建设的初步阶段,班规可以在我们现在并不优秀的情况下保证我们逐步走向优秀。
彭明德对班级所在阶段的定位(初步阶段)准确而理性。
紧接着,郭文叙同学提出自己的见解:
反对制定班规的人都有一个前提:我们都有很强的自制力。大家都认真地自我衡量一下,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比较强的自制力?培养自制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还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有同学违反纪律,会对班级的风气造成一定的破坏,这才更不利于我们创建优秀的班级。再说,班规也许早期对部分同学是一种约束,但是等我们培养好了自制力,班规就是无形的了,我们就感觉不到班规的存在了,比如《刑法》。
郭文叙《刑法》的例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但我感觉他这个点还没有说透。于是我提问:“什么是比如《刑法》,能不能说清楚一点?”endprint
郭文叙反问我:“老师,请问《刑法》存在吗?”我说:“当然存在。”
他接着问:“那你觉得《刑法》限制了你的个人自由了吗?”我想了想,摇摇头,明确地说:“没有。”他说:“那是因为你并不想杀人或者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所以,《刑法》对违法乱纪的人来说是一种威慑,但对好人来说则是一种保护。班规也一样,对违反班规的人将会是约束,但是对遵守班规的人则会是保护!”
他的这个观点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鼓掌,也由此引导全班达成了一个共识:班规是对违纪同学的约束,是对遵守规则的同学的保护。
刚刚达成这一共识,马上又有同学就“约束力”和“自制力”的关系提出了疑问:
约束力不是自制力,约束力是外在的,而自制力是内在的。怎么能靠班规这种约束来培养内在的自制力呢?
这一观点同样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鼓掌,只是问题刚刚提出,马上有人回答:
经过一段时间,约束力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就是自制力,因此外在的约束力慢慢会变成内在的自制力,两者并不矛盾。
……
讨论持续了一个小时,同学们的观点基本表达清楚了。接着同学们的讨论,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刚才同学们讨论了规则的“约束”问题,这里我要和大家谈谈“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
人生来就享有上天赋予的基本权利,如自由、平等、生存、发展、休息等权利。但是同学们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却可能和他人发生冲突,比如凌晨1点,绝大部分同学在享用自己睡觉的权利,但是某同学睡不着,他想享用自己聊天的权利,那会有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当他享用自己聊天的权利时却侵犯了别人睡觉的权利。所以,虽然说“天赋人权”,但是当一个人无条件地享受自己的权利时往往容易侵犯他人的权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理论。社会契约,简单讲是指为了维护大家共同的权利,我们必须在一定情境下放弃自己的部分权利来保证另外一部分权利得以行使。如凌晨1点,大家都在享用睡觉的权利,此时就要放弃聊天的权利。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生活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中,我们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讲,规则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
最后全班同学民主投票,通过了制定班规的议案,班级开始起草、制定班规。
民主议事的过程对学生成长而言意义重大:因为表达观点的过程就是价值呈现的过程,辩论的过程就是价值澄清的过程,最终表态的过程就是价值选择的过程。至此,学生才真正明白班规的目的不是为了约束自由而是为了保障成长,才更能理解班规的基本精神,才能从内心接受班规的存在。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理性思考的过程,更是精神成长的过程。
案例二:非主观意愿的迟到,算不算违纪?
由于严重交通堵塞,某周末全班有十几个同学迟到。依据班规,迟到算一次违纪,要扣除学生一定的班级积分并给予相应惩罚。此时,有学生提出质疑:非主观意愿造成的迟到,应不应该算违纪?
针对这一质疑,我再次引入班级议事,全班同学民主讨论并达成了如下共识:
(1)因为闹钟没响而迟到,算不算违纪?结论:算。理由:闹钟不响不属于不可避免因素,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规避这一意外的发生,比如多定一个闹钟。
(2)因为公交车晚点而迟到,算不算违纪?结论:算。理由:公共交通本就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乘坐公交车应该提前出发。
(3)哪些因素所导致的迟到可以不算违纪?结论:①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迟到不算违纪,如突遇刮台风,下暴雨等,理由:安全第一,往返途中要确保安全;②严重交通堵塞(2小时以上)导致的迟到不算违纪,理由:乘坐公交车需要提前出发,但是一般不可能提前两个多小时出发。
以上两个案例都不是简单的民主投票、少数服从多数的浅层民主,而是先借助民主议事让同学们自由、充分地表达观点,引导他们在思想碰撞中修正自我,形成更加理性、客观的价值判断,最后才以民主投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作出决策。
我们所理解和建构的民主生活,不反对民主投票,但反对投票式民主,反对无知状态下的投票和盲目多数决定;我们所理解和建构的民主生活,包括民主投票的过程,更包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理性思考、相互尊重、协商对话的过程,而这一切不正是一个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民主素养吗?
所以,教师应该而且可以创设条件,在民主议事中启蒙学生的民主精神,在民主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民主能力。
三、适当规范,确保民主实施的效果
班级民主议事极大地激活了同学们对班务的关心和班级发展的关注,每到议事,同学们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这确保了班级民主的群众基础。但历次民主议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个问题讨论几次却难以达成共识;由于议论中的语言冲突和情绪冲动,個别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投票结果出来后胜出一方的骄傲和被否定一方的失落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让我意识到提高民主生活品质的必要性。
如何提高班级民主生活的品质?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独裁政治容易产生暴君,民主政治容易产生暴民。换言之,没有民主素质保证下的民主投票、少数服从多数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可见,追求高品质的民主生活离不开学生民主素养的提升。如何提升学生的民主素养,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参与班级民主生活?全班同学再次启动民主议事,制定出了议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1.积极参与原则。班级是每个人的班级,对班级事务负责就是对个人成长负责。
2.相互尊重原则。平等参与,尊重他人言论,包容不同意见。
3.公正理性原则。理性首先意味着个人观点的表达是基于理性的、深思熟虑的思考;还意味着对他人观点的理性审视和对自我原有观点的修正、完善。
4.协商一致原则。议事不是为了逞口舌之利,因为逞口舌之利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隔阂乃至怨恨;议事的目的是为了在公正理性的基础上达成共识。endprint
5.民主集中原则。以民主投票的形式做出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对于正反双方基本持平的方案,暂时搁置,一段时间(两个月)内不再讨论。
这五项议事原则规范了同学们对待议事的态度和议事行为,确保了议事的顺利进行和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
随着班级建设和各项活动的推进,有同学提出了新的问题,比如,班会课上小张同学说:
民主型班级是很好,可以让大家充分发表观点,最大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需要。但是问题也很明显,最大的问题是太浪费时间,不对事情进行筛选,经常组织讨论,导致时间大量浪费,严重影响同学们的学习。
小张提出的问题非常现实,学生时间有限,在保证民主品质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想办法提高民主的效率。为此,全班同学研究决定:对班级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以“班级议事”的形式进行民主决策;不太重要的事情,以“班级议案”的形式进行民主决策。
如何判断一件事重要不重要?如何判断事情是应该以班级议事的形式作决策还是应该以班级议案的形式作决策?我们制定了如下流程:
第一步:提案人提交班务提案至班务公开栏处,写明主题、要完成的工作及其意义,公示3天。
第二步:同学们在3天公示期内了解该事项,如果认为需要组织班级议事,则在“班级议事”栏后面签名;如果认为不需要组织班级议事,则在“班级议案”栏后面签名。
第三步:数据统计:如果选择“班级议事”的同学居多,则由班级主席团组织进行班级议事;如果选择“班级议案”的同学居多,则由提案人起草班级议案的方案。
班级议案基本流程:
1.提案人写好议案主题、议案理由和备选解决方案(1-3个),将议案张贴在班务栏处公示。
2.同学们可以赞同以上理由和方案,也可以在“其他意见区”写下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并在备选解决方案處写下自己认同的解决方案。
3.全班同学在5天内完成民主投票(在自己认同的解决方案后签名,一个签名表示一票)。
4.提案人将结果上报班级主席团,主席团统计数据后向全班宣布结果并执行议案决议。
从议事原则的制定到议事主题筛选规则的出台再到班级议案基本流程的确定,这些规范不仅保证了同学们有足够的空间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也规范了同学们的议事态度和议事行为,提升了决策效率,保证了民主的品质。
以上三方面是我认为在民主治班中比较关键的几个节点,也许复杂,但是非常必要。从思考民主到践行民主再到规范民主,我的民主治班史,同时也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启蒙和民主实践能力培育的历程。
【贾高见,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至善
读者热线:010-62003990
栏目投稿信箱:zgdy_huati@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