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有限,励行致远

2018-03-07 19:58孙欣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铁岭学校发展

孙欣

某物之所以为某物,是由于其内在规定性,这个规定构成了它存在的界限。然而事物由于其内在的矛盾必然要向前发展,就势必冲破界限,否定原有的自身从而走向无限。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体。清醒地认识现实条件的有限性,是理智、现实的态度;充分认清自身的潜力所在,追求有限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则是积极、稳妥的态度。有限的人力资源使用得当,可以发挥“无限”的主观能动性;有限的物质资源运营得法,可以产生“无限”的效益;将各种有限调配合理,便可以创造冲破“极限”,到达无限远方的奇迹。我正是本着这种“正视有限,励行致远”的思想做了30年教育,在问题中革新,在发展中践行,在奋斗中筑梦。

一、行成于思——“正视有限,励行致远”从何而来?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反作用于思想。思行合一带给我们心灵成长的力量。在前行的路上,我们的思与行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不断的扬弃中超越自我,形成有益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路径,才能让我们行至无尽的远方。

(一) 何为有限

每一位教育人都非常清楚:做教育工作,无法回避的永远是问题。教育的发展从来都不仅仅是喜庆祥和的,而是在不断遇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日臻完善的。那么,今天摆在我本人、我的学校、我家乡的教育面前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有限!是时间、空间、人力物力的有限。

30年小学教育工作使我深知,小学阶段给予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时间多么有限。5年,看似很长,其实学生的年均在校时间只有约32周,每周约35小时;40分钟,好像不短,但要容得下那么多须要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怎能够用?我们希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但有限的时间无法将学生所有该具备的能力都培养到位,致使教育的结果总会留下遗憾。

我国目前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我省又地处边疆,经济欠发达,远离政治文化中心,这些必须正视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很难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审视自我,科学地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的学校呢?许多像“铁岭”一样的小学地处拥挤的闹市之中,操场和功能室馆面积狭小,生均面积严重不足。有限的空间给学校发展、学生体育锻炼、各项活动实施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给师生安全带来诸多隐患。

更大的问题是人,是教师,他们本该是教育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队,但是在常年的时空禁锢之中,许多教师失去了志存高远的理想和锐意进取的斗志。人均18节以上的周课时量,繁重的教学任务、层出不穷的与教育无关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学习力不足,导致他们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缺乏认识;教师的工作总是在疲于应付,专业能力的提升受限,也大大限制了他们所教的学生发展。

在如此多的限制之中,教育的发展怎能不举步维艰?

(二)何谓致远

教育需要“远虑”,要为来日计。对学生而言,这种“远”就是有无限可能的人生,教生一日,念生一世,教育工作者的每一个教育行为都应该直接或间接地指向学生前进道路上的节点,都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对教师而言,这种“远”就是长远的职业生涯、高远的职业追求和深远的职业情谊,校长应该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何能让他的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达到事业的巅峰;对学校而言,这种“远”就是绵延不绝的文化,历久弥新的影响力,还有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为时代、为民族输送的精神养分。教育人思考这些问题,代表着梦想与追求,折射着胸怀与境界,体现着人生的质量和水准。

教育要立足当下,更要面向未来。那就是要立足学生、教师、学校的现状,面向他们未来的发展;就是要在一条时间轴上做出点点滴滴的积累,为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蓄积实力与能量。如何让师生在教育中感受到自我实现的程度和目标达成的境界?如何让师生适应有限的生存环境,拓宽发展空间,获得生命的“景深”,飞得更高,走得更远?那就要打破校园的“围墙”,让师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中丰厚底蕴、转变思维、开闊视野。

敢于从“致远”的高度去谋划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胆量魄力,需要远见卓识,甚至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大气。真正要实现“致远”的境界则必须敢于革新,勇于实践,打破空间的樊篱,丰盈时间的内涵,解放师生的手脚,让教育为每个人的梦想插上翅膀,向着更高更远的天际飞翔。这样,方可减少因当下的“有限”而带来的遗憾。

(三)从有限到致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长的历程总会伴随着角色的改变、思想的转变、行为的蜕变。

我的工作起点是10年教师生涯。我像所有的好老师一样,为了走近学生的世界,和他们一起跳皮筋、打口袋、打雪仗、堆雪人;为了找回逃学的学生,我冒着炎炎烈日走遍了学校附近的每一个游戏厅;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每天第一个来到学校,暮色中最后一个离开……10年中,我获得了诸多荣誉,但也产生了无数困惑:学生成绩提高了,家长满意了,学校认可了,可这就是我的教育追求吗?“学生未来的发展究竟需要什么?”我想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在阅读中汲取人类精神的营养,但教学时间不允许;我想增加学生的活动量,领他们在草地上踢球,到田野里奔跑,带着行囊去远行,但学校的管理不允许……我感觉到自己的教育理想被现实紧紧地束缚着。

1999年,我担任了哈尔滨市铁岭小学的副校长。在与三届校长和学校同仁辛勤耕耘的日子里,我考虑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学生,还包括所有教师。

当年,在短时间内,学校的班额急剧膨胀,学生由2000多人猛增到近7000人,其中的三分之二还要在校外租教室上课。学校新调入教师60多人,大家整日辗转于教学楼与租用教室之间,心绪浮躁,根本无暇顾及自身成长。我清醒地认识到繁荣背后深藏的巨大危机——教师的劳动不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天天上课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不但不会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怎么能帮助教师找到教育的幸福感满足感呢?endprint

我尝试着通过带领大家进行教育科研来突破“瓶颈”。10年间,我带领全校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指导多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层面进行展示汇报,取得骄人的成绩。这些教师的迅速成长为大家指明了方向,让更多教师看到了希望。

课题研究激活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活水,也助推了学校发展的进程。但成绩的背后隐含着的思与行的规律究竟是什么呢? “正视有限,励行致远”这8个字在我的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源于我们工作中的“有限”,而不断地改革必会让我们走向“致远”!

二、 思践于行——“正视有限,励行致远”去向何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思想只有付于行动才会真正落地生根。如何让思想的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空间,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魅力,我在踏踏实实的践行中不懈求索,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向“致远”前进。

(一)求“变”,竭力躬行

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时常萦绕在我心间:校长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和同情心,使命感是人内在永恒的核心动力。在实践理想的道路上,使命感一直不断地为我注入变革的力量。2012年,我成为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长,我深感使命更重,责任更大。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必将在未来的工作中为我的教育同仁们,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打造出一片教育新天地。

想達到“致远”的境界,实现终身教育,仅仅有一个人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谁?要靠一个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核心领导团队,要靠所有教师同心聚力携手前行。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首先与学校的管理层统一了“正视有限,励行致远”的办学方向,大胆地任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中层领导和学年学科负责人,同时还和大家共同确立了一套“有度、有序、有理、有节”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位铁岭人充分认识到学校各项工作的真实情况,明确了要发展必须“正视有限”,扎扎实实地解决好每一个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才能胸有成竹地迈开致远的脚步!

2017年,为了适应学校集团化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又建立了3个学校管理中心:师生发展中心,以为学生未来奠基为核心,以教师发展为重心;课程评价管理中心,以学科关键能力为突破点,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综合保障服务中心,对学校各种资源进行统筹协调,为全体师生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这样,一方面实现了管理项目化、扁平化的有效统一;另一方面打破了执行校长的区域意识,全校一盘棋,立足有限,励行致远。

在此基础上,我努力给校领导和教师“做减法”,减去他们身上要刻意保留下来等着别人检查的负担,减去他们重复无效形式主义的徒劳,释放所有人的创造力,让大家轻装前行,放开胆子去争当教育专家。这样的改变,一下子卸掉了同事们身上的羁绊,解放了思想。大家各展所长,人尽其才,开始向教育的更深更远处探究。几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达到50余篇,在国家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千余项。学校越来越有文化氛围,教师越来越有学术气息。

(二)求“实”,砥砺践行

小学教育,重在基础。就每个学生个体而言,是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就整个教育体系而言,是在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打基础。那么,夯实基础则必然成为小学的重中之重。为了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学校要做全方位的努力,关注行为习惯、强化基础知识、提高个人修养、增强身体素质、培养社交能力……所以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在各种教育形式中,课堂教学一直备受关注。长期以来,几乎所有教师都困在讲授方法研究的局限之中。但是,在分析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的因素时,我们发现小学阶段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即“结构化”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将持续发挥作用。可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大都采用照本宣科、依序而讲的方式,不愿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探究讨论。于是,我带领学校数学名师团队进行了8年多的实践探索,以试卷分析课和整理复习课为突破口,提出试卷评析课“思,实,寻,清”基本模式,真正做到以“错”定教,建立导航单整理方式,培养学生结构观。此项研究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学会定为2014年度成果一等奖。

之后我们又把这种模式从整理复习课推广到整个数学教学,进而推广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这样的研究与实践不仅为学生开启了一段光明的学习之路,让他们在课堂上习得了如何找准自身问题并加以分析的方法,逐渐形成了主动积累、定期梳理、及时反思、自我修正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发展大有裨益,更让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成为了不再只是低头走路,而是仰望星空的谋划者。

学生真实的发展不仅仅包括智力的发展,还应该走出课堂,跳出课本,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提高,学校能提供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成长而产生的创意却是无限的。学校通过“出彩铁岭娃”活动让每一个铁岭学子都能成为“谁与争锋”的主角。开学第一课、校园文化节、童声合唱团、快乐亲子、致远秀场、足球联赛……五彩斑斓的文化活动给铁岭学子注入了无限的可能,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空间里释放自我,在富于变化的环境中学会创新,在充满童趣的场地里放飞灵性。

(三)求“新”,勠励笃行

打好基础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学会创新则会让学生的发展如虎添翼。创新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意识和勇气,是逃离思维陷阱的重要前提。打破有限的格局需要创新,实现致远的目标更需要创新。几年来,我们锐意进取,不断为“致远”教育增添新的内涵。

我们在教学模式上推陈出新。从2012年至今,铁岭小学不断深化研究各种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手段、新方法,并提出了“模块集成式”研究,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的选择与集成都直指学生的核心素养,把课堂打造成模块的超市、智慧的集成。通过“问题引领、多维预设、模块选择、集成导学、分层达标”积极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开放、灵动的课堂生态,充分体现教与学的按需选择、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彰显教学个性,催生教学智慧,让“选择”成为课堂的主旋律。endprint

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锐意创新。我们在有限的小天地中,运筹谋划,开辟出“一室多用”的大场地,将功能单一的活动室改造为集“机器人、美术、数学”为一体的综合型“致远灵动实验室”。我们重新辟建“致远书吧”,让学生可以坐在台阶上,依偎在沙发旁,小憩在半圆洞里,用最喜欢、最舒适的姿势看书。我们在校园中为学生量身定做“致远秀场”大舞台,巧妙的伸缩设计拓展了操场的空间,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放飞童年梦想。

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求新。伴随着国家日益开放的脚步,我们不断探索教师学生成长的新方式新途径。从2012年至今,学校共派出师生千余人次,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參观游学、开阔视野;我们建立教师发展监控数据,对教师定期进行心理辅导,不定期进行疗养,疏解情绪缓解压力;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将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生请进来,和学校师生交流沟通,让他们互相感受文化,理解世界 。

今天,“正视有限,励行致远”的思想已经成为全体铁岭教师,乃至学生家长的共识。我们努力让每一位铁岭学子带着这样的思想萌芽开启他们的人生:不回避问题,更不向问题妥协,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目光始终关注远方,胸怀天下,前途无量。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因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一个至真至善的教育情怀,而教育的结果却总是留有遗憾。我多么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将在哈尔滨市铁岭小学看到这样的情景:

这里每一位教师都怀着悲天悯人之心在完成着教育工作。他们拥有最高尚的情操,最远大的理想和最充分的自由。他们怀着无限的热情,发挥着无限的潜能,心无旁骛地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成长。他们是这个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推进者,他们是这个民族的良心。

这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将得到最完善的呵护,不仅呵护他们最珍贵的童年、最美好的纯真,还要呵护他们的每一点与众不同、每一次勇敢质疑和每一回停步、跌倒、自新;呵护好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让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种生根。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厅一室、一景一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调整着、更新着,但无论怎么变,目标都只有一个——服务于人。学校中的所有都要尽最大可能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工作。整个学校也将充分地融入这个社区、这座城市、这个世界,在源源不断地汲取外界无限滋养的同时,还要用我们的力量推动它们前进。

教育进步永远没有止境,学校发展充满无限可能。而我,将一直和我的教师朋友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帮他们拓展发展时空,助他们成为优师、名师、大师,让他们在自我实现中享受职业幸福;我将一直和可爱的学生在一起,赞赏他们的才能,尊重他们的个性,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授之于他们,赋予他们独立前行的自信;我们将一直和“铁岭”在一起,勠力攻坚,团结一心,和“铁岭”一起跨越区域,走出国门,拥抱世界。

正视有限,励行致远,我们一往无前。

编辑/魏永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铁岭学校发展
铁岭石油花样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铁岭雷锋纪念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铁岭境内辽代州城设立的环境依据研究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美丽的小城铁岭,我的家!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