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侠
摘要: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参与度逐渐提高,投资和风险管理开始广泛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中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一方面关系着使用报表信息的人,另一方面对衍生金融工具能不能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当前时期,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信息披露
在衍生金融工具开辟之初,各国就在规范其在使用中会计处理,但是至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达到完善化。资本市场操作人员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对各种工具的使用已经逐渐掌握,并完善具体操作技术。然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一直没有处理程序得到公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是衍生金融工具一直在创新其具体产品;其二是衍生金融工具有一定的规律,人们可以认识和掌握,从而很好地运用。
一、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核算上的不足
在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发展中,公允价值计量是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体现上,是一种比较好的计量方式,特别适用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其本身能够有效预防产生金融风险。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被认为导致金融危机形势更加严峻,在会计核算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顺周期效应导致市场的交易价格失去公平性
顺周期效应,简而言之就是在市场出现高涨的时候,交易价格会对有关资产经济价值产生高估;而在市场出现低落状态时,交易价格会对有关资产的经济价值产生低估[1]。所以,可以从该定义中看出,顺周期效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其表现是:市场发展良好时,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所获利润增加,金融机构受到刺激而实施过度的贷款发放,同时开展大量投资,导致未来经济存在危机隐患;在经济危机或者是低迷时期,由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较差,市场长时间处于看空状态,造成过于低估有关金融资产的价值,依据市场交易价格对资产价值进行计量,就会出现缩小,这种恶性循环导致金融危机越发严重。
(二)估值模型对市场价值造成扭曲
如果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无法从市场中获得,就要构建估值模型对公允价值进行估值。因为担保债务债权一般没有活跃状态的二級市场,其常用的估值方法就是估价技术。定价模型的不足主要是有很多假设条件存在。实际运用中,因为公式变量确定方法的弹性比较大,假如选择的变量不合理,计算结果也会出现不可比、不合理的现象,甚至导致使用信息的人在依据此信息时出现选择错误。
(三)计量层次转换导致巨幅波动
在次贷危机中,主要涉及到的产品大部分是场外产品,没有活跃的市场,也没有有关产品的价格[2]。依据公允价值的分层计量规定,如果金融产品缺乏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也没有类似产品价格可以参考的情况下,一般就是采取内部模型的定价方式。但是,假如市场中有金融机构迫于形势进行了清算,将这些产品低价出售,这时就出现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产品计量模式从第三层次转变成第一层次,造成其他金融机构以较低的交易价格对大量的金融产品进行估价,出现资产的巨大缩水与大量亏损,继而导致市场发生进一步恐慌。在这一环节中,会计处理在对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上,出现了过于迅速和真实的问题。金融机构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能够确定大量没有实现、没有涉及到现金流量方面的损失。然而,使用报表的人无法直接从财务报表和附注中及时发现未实现的损益,造成市场出现更大的恐慌。
二、强化衍生金融工具中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增加新的会计科目
因为要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所以如果公允价值发生变动,由此产生的损益要当期确认或者是递延到所有者的权益中。如果损益在当期就进行了确认,在现有的利润表中最好增设一个关于公允价值造成权益发生变动的科目,从而反映出因为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而出现的未实现损益。 衍生金融工具中的损益,如互换利得、期货损益、期汇损益等都应该包含在因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而造成的损益中。如果损益递延到所有者的权益中,那么资产负债表中最好增设两个科目,一个是“资本公积-递延期货损益”,另一个是“资本公积-递延期权损益”,从而将递延到资本公积中的交易资产反映出来,同时也能够反映可以用来出售的资产在公允价值上的变动额[3]。
(二)增加一个全面收益表
增加一个全面收益表的目的主要是,这个财务报表可以更组织化展示已确认,但是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没有得到直接报告的一些项目[3]。全面收益表不仅要报告已经得到确认,并且已经得到实现的一些损益,也要报告已经得到确认但是没有实现的一些损益,也就是其他类全面收益,衍生金融工具中产生的损益就在其他类全面收益之中。增加一个全面收益表的设置,提高了没有实现的利得项目透明度,更方便理解财务报表,也使各个公司在报表方面有了较高可比性。
(三)公允价值转变计量层次运用
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是市场经济,也是实现全球市场化的一个附属品。在出现金融危机时,多数市场手段会失去效用,公允价值计量也是如此。依据国际和国内的现行会计准则,可以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①有活跃市场存在的负债或者资产,公允价值由活跃市场报价进行确定;②没有活跃市场存在,参考对情况比较熟悉并且自愿进行交易的资产双方在最近市场交易里所采用的价格,或者是参照具有相同实质的其他负债或者资产在当下的公允价值;③没有活跃市场存在,并且也达不到上面所说两个情况的,负债或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采用估值技术。第①层次中所确定的公允价值是最好的估价模式,相同负债或资产能够及时在交易市场实施交易活动,期货、股票等交易场所每天都有大规模的交易发生,有关负债和金融资产计量的公允价值是市场报价,这种公允价值毫无疑问能够提供的有关决策信息是最为可靠的,同时也比较及时。然而,如果市场处于不活跃的状态中,或者是没有流动性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就是一个难题。endprint
三、衍生金融工具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
(一)会计规范体系不完整、可操作性较差
我国在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方面,主要依据当前的会计准则与有关规范性政策实施,然而这些规定都较为笼统,没有具体可行性,衍生金融工具也缺乏独立的准则与配套细则。在会计的核算与报告中,会计制度与准则是基本规范,如果不够完善会造成信息披露出现不全面。
(二)信息披露内容在深入化、全面性等方面存在不足
衍生金融工具要求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详细披露,但是我国的披露太过简单,只要求综合披露会计主体所涉及到的衍生工具风险,从而抵消不同类型衍生金融工具遇到的风险,披露不够充分。
(三)披露不及时
在变化较快的金融市场中,投资决策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信息披露必须要有较高的实效性。但是,我国如今的信息披露时间较为滞后,导致市场投资者不能及时获取财务信息,对决策造成一定影响。
四、强化衍生金融工具中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的规范体系
在会计准则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随着持续创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进行修改和丰富。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并且有配套细则方便实施。新会计准则一方面是要有方向性、框架性上的规定,另一方面也要有详细化、具体化的规范,可以依照此规范进行会计核算的有效实施。同时,在合适的时候,衍生金融工具也应该建立一套专门化、独立化的准则。明确实行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风险信息的分类披露,在表述信息时,要重视精准表达信息,并能够表达出实质问题,从而使会计核算得到规范,使会计处理风险得到大幅度降低,提升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与相关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得到深入、全面、充分地披露
在进行信息披露时,要保证信息披露的主体对其财务状况做出全面报告,确保得到对称的信息,而不能将对控制权的实体利益有利作为披露出发点,而取舍信息披露的内容,导致投资者不能对其中蕴含的风险做全面有效的识别,继而造成决策错误。所以,要改善当前财务报告的模式,深入、全面、充分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中的有关信息。唯有如此,投资者对衍生金融工具披露状况才能有较为准确、充分的了解,从而保证其决策的尽可能准确,推动金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监督管理的机构要将监督工作做好,为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制定切实可行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从根本上规范信息披露。投资者也需要做好配合工作,在对信息披露有疑问时,要及时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对于一些投资者在信息披露方面作出一定贡献的,有关部门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而披露者,也可以适当学习国外较为成熟的一些披露制度,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对披露质量不断进行完善和提高。
(三)信息披露要及时
会计信息的变化速度较快,在广泛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当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提高了对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为此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使衍生金融工具在披露信息方面的时效性和频率得到提高。如今,衍生金融工具在提高信息披露效率与速度方面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增加推广可扩展化商业报告语言的力度。另外,也可以构建财务报告中期披露体系,由于财务报告在传统制度编制的基础上,通常是以季度、年为基础的,而相比于传统的财务报告,中期的财务报告能够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做实时报告,时效性较强,因此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恰当借鉴国际方面的经验
我国如今的衍生金融工具还在初级发展时期,并且新准则颁布实时较晚,不够成熟化。而国際金融市场相对而言较为发达,在信息披露方面比我国现行的披露更加全面化、规范化,同时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逐渐实现全球化。为此,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方面要加强与国际的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衍生金融工具方面制定的有关准则和制度。采用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使我国创新有关准则的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而且有助于我国依据国情实施出有显著效果的信息披露体系。
五、结语
我国如今正在快速发展市场经济,而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更加方便使用的衍生金融工具,大大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此,要加强规范会计核算,并提高信息披露的全面化、深入化和及时化,促进市场健康运转。
参考文献:
[1]陈芳婷.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5):175-177.
[2]修国义,穆珊珊.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浅析[J].科技与管理,2013,15(1):87-89.
[3]侯嘉懿,周袁皓如.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6(24):241-242.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