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在职高陶艺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7 20:02黄佳维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陶艺信息化教学

黄佳维

摘 要: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陶艺课程作为中职工艺美术类专业的拓展课程愈来愈被重视。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陶艺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更有助于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破解难点,并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 陶艺 教学

伴随中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以信息化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手段日渐融入中职教学的各个学科之中。在职高工艺美术的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适合师生个体对个体、面对面进行技法传授和技能训练,效率相对低下、传达的信息也有限,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陶艺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其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方式立体地表现视觉艺术,创新了职高工艺美术新型教学的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校的职高工艺美术教学,主要包括走班选修课、赏析艺术教育、基础绘画三大块的内容。以走班选修课中的陶艺课程为例,如何将信息化教学运用到我们职高陶艺课程的教学中,这是我们需要积极面对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参与创建“精品课程”,改善了陶艺教学的硬件环境,开发、收集了许多教学资源,着力推进了信息化教学水平。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做法,谈一谈信息化教学在职高陶艺教学中的应用。

一、职高陶瓷艺术教学的现状 —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没有适用的教材—“无用”

陶艺是作为国内外许多艺术院校的课程,是一门强调技术性的艺术,但在职高学校很少有学校开设陶艺课程。我校以工艺美术为主,为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学校特以走班课,即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陶艺课程,并投入建设了陶艺教室、制作工具等设备。但在选用教材方面遇到了难题,我们没有可用的现成教材,市面上陶艺教材很不适用于我们的学生,内容多以讲述陶艺的发展史等理论知识居多。书本中的图片资源也有限,以黑白打印为主,很少有彩色打印的图片资源,不够直观,学生学习陶艺的积极性和兴趣大大降低,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2、理论课、欣赏课—“无趣”

陶艺课中的理论课、欣赏课,在备课时需搜集大量的图片信息,向学生展现不同的陶瓷作品、制作工艺等,若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很难有效完成陶艺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传统的陶瓷艺术教学课程以理论课、欣赏课为主,只讲述理论知识或欣赏图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模式单一无趣。

3、传统的实践课—“低效”

陶瓷艺术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很强,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核心在于“做”,在陶瓷艺术的实践课堂中,传统的实践课教学是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若班级有20个学生,教师向每位学生示范陶艺制作的方法,一节课时间来不及,导致效率很低;若20个学生围观看老师示范,又会有部分学生看不到,做不到普及到每位学生都看清楚看仔细,如何做到让每人学生都接触到每一个制作的环节,如何让实践课变得真正的高效,这是陶艺实践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展示、评价的手段—单一

无论是陶艺的理论课、欣赏课,或实践课,都少不了展示、评价的环节。同学们将作品完成后就是展示、评价环节,传统教学中的模式是将完成的作品放在讲台前面,然后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该种展示、评价手段单一,且缺乏创新。作品的展示、评价环节相当重要,是堂课中学生“创新”的展示,应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衡量他们的作品,因为每一件陶艺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陶艺的兴趣与自信心。

二、信息化教学在职高陶瓷艺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陶艺教学中加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相结合的教学,帮助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器官一起来体验陶艺的美,感受陶艺的魅力,加深学生对陶艺作品实物的感知能力,这些都是教材课本的静态图片与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尽管在实际的陶艺教学中,传统教学的言传身教是必不可少的,与学生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仍是职高陶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时代在前进,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已扑面而来,作为新时代的陶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重新整理教学内容、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把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到极致,优化了陶艺教学策略、拓展了教学时空、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高,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使得职高陶艺教学更契合该课程教育教学目标。

三、职高信息化在陶瓷艺术教学中应用

信息化的陶瓷艺术教学是借助于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东风,主要以多媒体来展现视觉与实践艺术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效率高、作用大的教学手段。以我校的陶瓷艺术课程为例,针对以上陶瓷艺术课程中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我校开展了借助信息化手段的精品课程的开发,即信息化手段在陶瓷艺术教学中的应用,提高陶艺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更好地进行陶瓷艺术课程的辅助教学。

1、信息化资料包

信息化教学在我们职高陶瓷艺术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传统陶瓷艺术教学中“教材无用”、“信息量不足”这一问题。确立本校的陶艺学习目标,查找与挑选有用的资料重新编写校本教材,从内容到题材各方面都更适合于我们的职高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深浅度。开发信息化资料包,我们将编写好的陶瓷艺术教学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PPT、陶艺的图片、教学示范的各种视频等大量的资料存放在我校开发的陶艺教学平台中,实现了“资源共享”的功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丰富多样的陶艺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陶艺的兴趣和热情,对于教师工作的效果都有提升。

2、信息化平台

陶艺课应是一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课程,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作和实践,实现手脑合一的教学目标。职高的陶瓷艺术课程中插上信息化教学平台翅膀,有助于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信息化平台建立的方式与作用有很多,例如:在课前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探究学习、预习上课内容,学习平台可以应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本堂课的“讨论交流群”,分组协作,自主探究学习“陶艺”的相关知识,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在课后进行“陶艺”知识的拓展,设计出瓷器的“设计”、“拍卖”等环节,扩展学生的思维,将课堂中学到的相关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会陶艺的艺术应用。

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利用电脑或手机观看教师已经上传的“陶艺制作”的视频,进行课前的预习,达到学生在家也可以学习陶艺的教学目的。

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陶艺教學,有助于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核心,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发一些相关的信息化陶艺学习软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引导的手段去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创造性与良好的审美情操,是职高陶艺课程的主要内容。

3、信息化展示、评价手段

职高陶瓷艺术教学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去发现陶瓷之美,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去发现美、发掘美、感受美,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而课堂中最后的作品展示、评价环节尤为重要。

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陶瓷艺术长廊”展示本班学生的陶瓷作品,由本人或本组的组长进行作品讲解说明,之后由同学们和老师进行“点赞”的评价,也可以进行作品留言环节;若有些作品在现场来不及完成,学生们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完成作品后进行上传作品的操作,随后同学们再进行评价;除了成品,同学们也可以上传半成品,供同学们相互交流与探究陶艺作品的制作方法;教师则可以选择部分较优秀的作品上传到“校文化角”进行展示,也是对学生们的一种鼓励与嘉奖。在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下,职高中的陶瓷艺术可以更好地带领同学们去观察、探索、实践,共同去体验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张博,吕建民.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7)

[2]周明,龙雪梅. 影响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因素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0(2)

[3]杨勇.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2013(4)

(余姚市第五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宁波)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艺信息化教学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疯狂”的陶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陶艺
做陶艺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