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探究

2018-03-07 20:00鲍艳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收笔点画笔顺

鲍艳

小学低段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基础学段,教师在写字教学时要在扎实指导、充分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写字中传承民族文化,感受汉字魅力。

那么,怎样在第一学段为学生打好写字基础呢?我们认为该年龄段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将直观的“观察比较法”引入写字教学不失为良策。笔者试以本班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下述教学探索:

一、观察比较,感书写笔顺之规范

汉字是我们汉语文化的载体,其使用者书写的规范性需要得到保证,而汉字的笔顺在规范汉字的过程中是最基础的,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笔顺写字,是小学写字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汉字的书写笔顺是有一定规律的,每个汉字都有各自的书写顺序。按正确的笔顺书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速度,使汉字的书写更加清楚、匀称、美观,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2016年秋季,全新一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写字教学要突出重点提示笔画、笔顺的教学,注重汉字的书写笔顺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特点。一般的汉字都遵循先撇后捺、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这样的基本规律。那么,有时候碰到学生易错的特殊情况的字时怎么办呢?

笔者在教学时,引入观察比较法,把两个笔顺容易弄混淆的字放在一起比较,如“乃和及”,让学生在自己观察笔势的基础上得出前者笔顺是横折折折钩、撇,而后者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另外还可以出示优秀行书书法与楷书字比较,加强对于易错字笔顺的记忆,效果良好。比如“为”字的笔顺,学生很容易误为先写“力”,再加两点。如果知道了简化字“为”是从繁体字的行书楷化而来,它的笔顺问题就很好理解了。图1的“为”运笔路线清晰可见,由此学生就很容易得出楷书的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图2的“火”更加明显地显示它的笔顺是:点、短撇、长撇、捺。

二、观察比较,感书写笔画之美观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因此,写字时应从练习写笔画开始。笔画的训练一般按照先规范,后变化的规律,即书法上常说的“先入格,后出格”。规范就是“横平竖直左撇右捺”,变化则看同样的笔画在不同的位置或不同的字中的不同表现。那么,怎样才能抓好笔画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形状比较找特征

笔画线条的粗细长短、平斜曲直是学生对笔画形状的第一感觉。同一汉字中同一类笔画或不同类笔画因其位置不同,其长短粗细都不同。所以在读帖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笔画形状,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比较方法,准确地比较出笔画线条的粗细长短和各自特征。

汉字中的有些笔画就像一母多胞的兄弟姐妹,名字中都带有同一个字,写法却不同,比如“撇”分为“短撇、长撇、平撇、斜撇”和“竖撇”。试想,如果学生不懂得观察区分,把所有汉字中的“撇”都写成一个样,写出来的字怎会美观呢?

一年级《日月水火》这篇课文需要书写“禾、火”,其中包含了“平撇”、“斜撇”和“竖撇”这几个相似笔画,于是笔者先让学生比一比两个字中的“撇”有什么不同。眼尖的学生发现“禾”有两个撇,一笔短平,一笔稍长斜,而“火”的撇最长,最直。笔者再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竖撇”的上半部分是“竖”,下半部分是“撇”,最后告诉学生看似相同的笔画其实在不同的字中是有变化的,我们要留心观察,这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除了撇的比较,还有长横与短横,悬针竖与垂露竖,竖钩与弯钩等相似笔画的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再进行用笔方法讲授,使学生掌握从下笔到收笔的正确运笔方法,从而写出规范美观的字。

(二)角度比較分高低

一年级学生由于没有几何方面的知识,对笔画扬起的角度大小不能准确区分,有的把每一横都写得非常水平;有的把横折的折都写成了垂直的了。为了矫正这些通病,我们可以用度量比较角度大小,并区别笔画线条扬起的高低,确定下笔和收笔的位置。

练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如果把字中的“横”和“竖”写得一样平直没有变化一定是失败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所谓“横平竖直”并不是要把“横”和“竖”写得水平笔直没有变化。

《金木水火土》是一年级学写生字的第一课,在教写“三”字时,先指导学生区分了“横” 的长短后再请学生书写,随即将学生写的“水平三”(图3)投影到屏幕上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许多学生一看便说觉得不够好看。笔者又将范字对比投影,学生立刻发现原来范字里的“横”都是微微倾斜的。接着笔者又在范字的每一横下面画了一条水平线(图4),引导学生观察每一横的角度,借用量角器量一量倾斜的角度很小很小,最后得出结论书写“横”时要起笔低、收笔稍高才显得美观。

此外,我们可以用角度比较的方法写好斜撇和斜捺:如“禾”、“木”、“文”等字的斜撇和斜捺笔画是对称的,尽管两种笔画不同,但这两种笔画,同在一个位置上下笔,各自向左右的下方运笔,倾斜的角度和线条长短一样,形成对称美。另外,还有斜捺和平捺,斜撇与竖撇,平撇和斜撇等,都可以让学生在区分角度之时把字写美观。

(三)点画比较明方位

书法中的汉字实际上就是由不同方向的点画组成,点画的方向也就是书法形式、书法造型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一个点画,不管是直点画还是曲点画,都有一定的方向性。临帖时,如果你对点画的方向判断不准确,你就写不出点画的那些变化,写的字就很呆板。所以在写字教学中,观察比较点画的方位是很有必要的。

部编语文教材一上要写的字中有“来”和“半”,这两个字里的点属于相向点,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它们下笔分别在左右方,但左右两点都朝中间收笔出锋。“东”、“小”、“少”、“心”等字中有相背点,比较得出左点和右点下笔相向,收笔相背。还有同在一个字中出现四种点画以上的字,包括撇点和挑点,各点方位不同,形态各异,如“绿”、“涵”等字。这样的观察比较练习得多了,学生在独自临帖的过程中对于各种笔画的方位把握自然就更加得心应手了。endprint

三、观察比较,感书写结构之严谨

“结构者,谋略也。”间架结构是汉字书写的基本技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范字的同时估量推测字的结构比例,写出字的最佳形态。

(一)黑白比较知疏密

在书法中,字的结构安排往往是“疏可走马,密不插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比较“黑”与“白”的划分,做到“守白留黑”。

守白就是指学生在书写时通过笔画对汉字内部的划分,但许多学生在书写时喜欢将笔画随意摆放,如很多同学将《口耳目》这一课的“目”写成了图5,其原因就是没能注意中间的两“短横”对字的内部空间“白”的分割。于是,我在教写“目”字时,挑选学生写得规范的和笔画分割不当的字投影在屏幕上,请学生观察哪个字看起来更加美观,后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目”字中两横将字上半部分划分成了两个相等的空间,写的时候不可偏上也不可偏下。还有“耳”、“月”、“田”等字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留黑就是指书写合体字时各部分之间交错笔画的位置安排,许多学生在平时书写合体字常常不注意细节,把本不该交叉的笔画交叉在一起,比如《日月明》中出现了合体字“林”,由于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许多学生将左边“木” 的“点”和右边“木” 的“撇”粘在了一起甚至让他們互相交叉(图6),看起来十分局促。笔者在教写时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作比较,学生发现左边的笔画应该给右边的笔画让路,如果互不谦让,不留空隙,左右两边就会产生矛盾,影响整个字的形象。所以教师在指导写合体字时,要让学生注意邻近笔画之间的穿插谦让。

其实,所谓“守白留黑”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比较掌握汉字书写时的笔画摆放位置,掌握汉字的内部结构。而要掌握这一点光靠一两个字的比较是无法掌握的,必须贯穿与写字教学的过程,时时强调。

(二)结构比较析形美

字结构布局的基本原则是:力求平衡并在平衡的基础上求得变化。要临写好字的结构就要认真研究把握这一基本原则。但字的结构类型众多,千变万化,需要仔细读帖比较观察。首先要看清其外观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是宽扁还是栯圆等,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四周笔画的伸缩度。其次,要研究汉字各个部分的空间占位及相互联系方式。如,左右结构字就要观察比较它的左右占位情况:看它是平分还是宽窄不等、是参差错落还是上平下齐等。最后,要比较分析字各部分的联系状况:有的左右断开,但笔断意连;有的体势倾斜呼应,化险为夷;有的穿插深入,浑然一体;有的直接粘连,情同手足等等。如此这样的深入观察比较方可做到胸有成竹,加之认真练习,便可把握其结构方法,写出形态美观的字来。

总之,引导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比较,既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汉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规律,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欣赏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练字兴趣和细心观察的能力。

(湖州市弁南小学 浙江湖州)endprint

猜你喜欢
收笔点画笔顺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软硬兼施(二)
这些笔顺,你都写对了吗?
课本内外
点 画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蜀素帖》单字选析(五)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