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灵台
我出生于浙江鄞州的儒商之家,自幼对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颇有感悟,成年后喜爱京剧、书法、篆刻等,自幼便立下“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志,于1959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1963年毕业后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工作2年,后调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工作至今。我虽初学西医,半路皈依岐黄,但一贯主张“能为西医之已为,善为西医之所为,敢为西医之不为”,提倡“中医之未明处,西医助之;西医之未能处,中医补之”,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达五十余载。
从“肾”治“肝”,另辟蹊径
在跟随上海市名老中医夏德馨教授临诊时,我从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若拘泥于清热解毒等苦寒之法,难以取效,应当另辟蹊径,寻觅新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有湿热症状外,尚有肾虚,间或有命门之火不足的表现。况且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缠绵、病程较长,患者感染乙肝病毒旷日持久,必然暗耗肾精,即所谓“久病伤肾”之说。此外,本病多湿重热微,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轻则脾阳不运,重则脾阳不振,暂则脾病而已,久则肾阳亦虚,正所谓“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惫”。因此,我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主要体现在肾精肾气亏损,或命门之火不足,湿热未尽,在全国率先提出以“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创新理论,获得同行广泛认可。
根据益肾温肾为主,清化湿热为辅的治则来选方用药,我拟定了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申报院内制剂——巴菟补肾益肝冲剂,选用甘温缓和的益肾温肾类中药,如巴戟天、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等,温补命门而不热,补益肾精而不峻,在补肾同时又可充实肝体,改善肝脾功能,使“命门火旺,蒸糟粕而化精微”,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和实验研究,证实补肾为主、清化为辅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七分”黄疸,独树一帜
黄疸是临床常见病症,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中医学关于黄疸的论述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历代医家对黄疸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我翻阅大量医典医案,总结名家经验后认为,黄疸的病因不外“湿、热、毒、瘀、虚”五端,且多兼症。“阳黄”与“阴黄”不能函括黄疸病证的全部内容,需要更加细化的分类辨治。
2004年4月,我首次提出“介黄”之说,认为阳黄与阴黄不能包括黄疸病证的全部内容,临床所见“似阳似阴”“非阳非阴”的黄疸患者,从辨证角度难以截然分类。究其根源,可能包含阳黄阴黄之病因病机,且按阳黄或阴黄论治亦难奏效,此乃阳黄与阴黄之间特殊的病理阶段,我将其命名为“介黄”,其本质是从阳黄到阴黄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病理阶段,即具有阳黄与阴黄二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的多种特征,但又不能全部或完全归于阳黄或阴黄。经过数十年的临床总结和提炼,我提出了黄疸七分类的辨证论治方案,即阳黄、阴黄、介黄、恶(急)黄、稽黄、塞黄、虚黄7种分类。
黄疸的治疗应法取仲景,同时结合历代名家经验和论著,多法并用。外感伤寒之黄多热,内伤杂病之黄多湿;得之外感者,不可用补法;得之内伤者,不可用攻法。治则治法当取“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切忌大汗大下、温补燥热、破气闭气,阴黄误用阳治或滥用苦寒之药。半阴半阳之证,必先退阴复阳,阴退乃从阳治。黄疸日久者需循扶正祛邪之则,诸症不离脾胃。同时要遵寻关幼波老先生的经验,即“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黄疸均需从肝论治,注意肝脏的生理特性,以保护、促进肝脏功能为主,扶正祛邪当为治“黄”大法。此外,尤应注重药物的炮制及煎煮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外治论肝,舒肝消胀
慢性肝病的常见症状多为肋胁疼痛、腹痛腹胀,多因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而使肝失调达、疏泄不利;气郁日久,血流不畅,逐渐积滞而成瘀血,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肋胁疼痛、腹痛腹胀。我在临床发现,理气、活血之法对病程短的急慢性肝病胁痛、腹胀者均有明显治疗效果。而病程超过半年以上的慢性肝病胁痛、腹胀者,则不宜应用理气活血之法,不仅止痛消胀效果欠佳,还可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因此,我认为慢性肝病患者胁痛、腹痛的基本病机是:“虚”以气虚为主,“实”为气滞血瘀,气虚不能行血,脉络瘀阻。治则当以益气通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不应再拘泥于理气、活血通络法。
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的启示,我将传統经络学说和现代透皮吸收制剂的优势结合起来,将现代透皮给药与穴位功能结合起来,研制成功了治疗慢性肝病胁肋疼痛的中药穴位敷贴透皮剂“肝舒贴”以及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穴位敷贴透皮剂“消胀贴”,使中药之性达疾病之所而发挥最佳治疗作用。目前,肝舒贴和消胀贴已进行二次开发,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病伴胁痛、腹胀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民族医药,协调发展
2015年11月,我当选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会长。近2年来,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领导下,我与肝病分会同仁开展了民族医药论治慢性肝病的有益探索。
作为肝病分会会长,我重点开展了编撰民族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知识手册,发掘防治肝病的民族特色药物和诊疗技术,系统挖掘近10年来具有确切疗效的防治肝病的民族特色医药和技术方法,共同解决民族医药整理和发掘中碰到的难题和瓶颈,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理论知识和学术经验的协同发展。
我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五十余载,取得了一些成绩。回顾既往工作经历,撰以诗文而自勉。
悬壶半生暮回忆,俯仰无愧凭戒欺,
一心皈依岐黄门,自恃守中亦知西。
矢志之途尚依稀,路遥何惧重攀跻,
真如佛云有来世,续修正果再为医。endprint
大众医学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