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苗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剧团 陕西 商洛 711400)
在我国山西省内,很多乡村至今仍旧保留着大戏台;其他地方诸如陕西等地也有漫长的戏曲发展历史。中国的戏曲也因地区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格,京剧、豫剧、秦腔等剧种都展现了当地独特的人文。戏曲不仅展现了唱、作、念、打的技艺,更是将古老的故事加入其中,其素材广泛囊括了历史故事、日常生活、神话故事等等,而在当代,人们更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戏曲的传承问题[1]。
中国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其中戏曲艺术,有很多的技巧、身段,更是糅合了各个类型的元素、容纳了音乐等要素。而要想将戏曲艺术美准确地表现出来,则需要依靠角色的力量。表演者可以根据戏曲曲目、历史故事,加上对故事的理解,在舞台上进行诠释。角色与戏曲之间相得益彰、互相诠释,当角色将戏曲故事展现在观者面前,也正是将戏曲美不断传播的过程
演员在舞台表演时,应当保持良好的状态,在一次性的过程中完成表演,呈现出艺术的美感。演员在表演中要呈现出真实的感觉,让观者感到身临其境、深入故事当中,产生更加深刻的感触;演员要很好地将情感投入其中,再加上技巧,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动人、整体表现力递增。因此,在舞台上做好角色塑造,使得表演更具美感,这就需要演员的基本功过关。首先,演员需要非常熟悉故事的情节,了解其中的故事、把握其中的重点情节,并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演变,从而能够通过文字、演唱的方式将观众带入故事,成功地感染观众。其次,演员来在了解故事之前,需要学习相关的戏曲技巧,具有一定的演戏功底。在国内,戏曲的类型比较多,不同的剧种对演员的功底要求不同,这就需要演员自己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技巧;而在塑造一个角色的时候,演员如果想要知道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则有以下几个标准[2]。
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好的艺术表现一定需要首先呈现出真实性。例如,古时女子被三纲五常束缚,而汤显祖则从时代生活的真实背景出发,创作了不朽的作品《牡丹亭》;秦腔是依据西北独有的自然条件、体现当地民俗风情的艺术形式。因此,戏曲正是站在生活之中、是再创造产生的文化成果。
根据文献研究,最初音乐的产生于人民劳作当中的号子声,逐渐演变成为艺术形式,戏曲的诞生也离不开生活。演员在展现艺术美的时候,首先需要展现的就是真事的生活,展现生活百态、苦辣酸甜,正如老舍先生的《茶馆》一样,城内一隅,尽显世事百态。只有将真实展现出来,才能让观者感同身受、如临其境,不觉忆起自身生活,从而与艺术之间产生共鸣。因此,展示生活之真,是演员需要关注的重点。
要想真实地表现生活,演员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人物当中,人戏如一。这就需要演员自己感受人物的内心变化,适当使用相关技巧进行演绎,最为重要的就是将人物内心展示出来。例如《霸王别姬》当中,演员需要将虞姬的情感变化呈现出来,才能真正打动观者。对于艺术表现的过程来说,情感正如画龙点睛一样,让故事与众不同、让人物深入人心。如果没有情感的加入,则无法令观者共鸣,整体美感将无法被表现出来[3]。
演员的基本功,对于展示艺术美来说,是基础,也是锦上添花。演员对技巧熟练,能够熟悉表演流程,对于情感表现也更加准确,也能总结出一些固定的动作、技巧等,在技巧的展现时,使戏曲更加独特,从而使观者也能更好地感受戏曲独特的魅力。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于与时俱进。各个时代在艺术传承过程中都融入了时代特色。古代,由于市民娱乐的需要,戏曲曲目激增;近现代的中国历经炮火战乱,人们群众奋起反抗侵略者和反动派,则出现了《刘胡兰》《智斗》等戏曲。当代科技发展带给人们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电影、综艺占据了年轻一代的心,戏曲爱好者正在减少、传承者也在减少,我们对此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如何将戏剧与当代艺术相互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到戏曲的魅力,如何在当代展现戏曲之美,是每一个戏曲爱好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戏曲在保留传统模式的同时,需要紧随当代发展的潮流,拓宽戏曲发展的形式,让戏曲在新时代中展现新的风采。如今,更多的戏曲人在行动,戏曲的舞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形式,而是利用各种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展示新时代的戏曲之美[4]。
戏曲要想长久发展,除了进一步传承古代故事、演绎过去的传奇,还需要立足当下,积极拓展戏曲的内容及形式。当代科技带给戏曲新的发展路径,在灯光、舞台上都表现出更好的效果。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戏曲、喜欢戏曲,必须丰富戏曲的内容,把内涵作为戏曲表现的重点,将服饰、妆容、身段等美感传递出去,让人们不断感受戏曲的魅力。不能仅仅在技术效果上对戏曲做研究,而忽视受众体验和感受的效果。
对于当代人来讲,娱乐的方式多样,流行乐曲更受欢迎。在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下,一些人对于戏曲的认识是咿咿呀呀,没耐心听,也不知道在唱些什么,其实,戏曲中也包含着很多的人生智慧。为将这些文化精华更好地传承下去,要鼓励年轻人以多种形式展示戏曲艺术,例如绘画、音乐、剪纸等,这不仅能够为他们的作品带来新的创意,而且使广大观众、听众逐步了解戏曲,从中感受戏曲之美。
对于一门艺术来说,曾经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和历史。很多古老艺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要实现代代相承的梦想,需要强化教育引导、扩大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愿意学习、让更多的人加入传承当中来,让子孙后代也能够感受戏曲独特的艺术之美。
虞姬拔剑自刎,观者不禁落泪;女儿十里红妆,体验民国民情;三人巧妙智斗,感受人民智慧。戏曲一场,方圆之间尽是乾坤。戏曲的魅力需要观者细细品、慢慢尝;而作为演员需要将那深情、豪情、柔情化作语言、动作,在舞台中演绎各种人生,让观者深入其中感受艺术魅力。当代科技带给各行各业以速度,而观者留给戏曲的耐心甚少。这需要我们重视戏曲创新的力量,在演绎过去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让艺术呈现出时代特点、展现出新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