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的剧目排练课程建设

2018-03-07 09:47:12姚英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排练剧目

姚英姿

(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湖南邵阳 422000)

舞蹈艺术是美术、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现,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人的身体动作,通过具有造型性和节奏性的直观动态的舞蹈姿态、动作和造型,来塑造比较典型的舞蹈形象,将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是一种反映人类社会活动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舞蹈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综合性艺术。所以,优秀的舞蹈表演人才也应该熟练掌握基本的舞蹈艺术表演技能和理论基础,可以兼具编导、表演、教学以及研究能力,将舞蹈可以完美融入到生活之中的复合型人才。

舞蹈教学的核心课程是舞蹈剧目排练课,不仅可以综合体现出舞蹈教学训练,也是其训练的目的和结果。舞蹈剧目排练课是将表演者的舞蹈技术技巧、基本、表演风格和音乐等融为一体,体现舞蹈艺术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因此,舞蹈剧目排练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是相关院校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实用型、综合型舞蹈表演人才的必然选择。

1 积极构建以剧目排练课为基础载体的课程体系

面向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的剧目排练课程建设,各相关院校应该着眼于加强对具有表演潜力的艺术人才重点培养,将舞蹈剧目排练课作为基础来构建舞蹈教学的课程体系。

1.1 突出课程安排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首先,需要注重安排舞蹈基础理论课,在此基础上适当增添一些拓展性的课程,如哲学、美学、文学和音乐等,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同时,还应该基于学生课程选择上的更多自由,搭建相对灵活的选学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较好的环境、师资和条件,促进学生艺术底蕴、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其次,还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将舞蹈剧目排练课的课时进行增加,除了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剧目见习和实习机会,还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演出、舞蹈比赛等,尽可能多为学生增加实践交流的机会,积极构建舞蹈表演、教学和编创一体化的时间应用体系,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艺术才能。

1.2 加强与舞台剧目相联系的基础课程原理性、元素性训练

在舞蹈课程的体系构建中,首先需要奠定形舞蹈剧目表演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技术,其课程训练应该突出以中国古典舞为主干的基本功训练。就是利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来对学生的能力(空中和地面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弹跳中的爆发力和韧性能力以及旋转能力的训练)和柔韧性(腿、腰等部分的柔韧性)以及技术技巧的训练(转、跳和翻等技术),进一步将动作技能与身体的结合进行强化,整合艺术表现力、技术技术技巧与身体素质能力,将自身的技术个性和表演个性进行充分挖掘,促使其身体表现力的提高。利用中国古典舞声韵课程,从神(心意、神韵)、形(外在动作,包括姿态、动作连接的运动路线)、律(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劲(即就是力、有缓急、轻重、长短、强弱和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等基本动作要素的融合训练,从而帮助学生能够逐渐领悟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体系和舞蹈训练方法。其次,要加强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舞蹈课程建设,开发和挖掘舞蹈剧目表演的鉴赏力、观察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就是利用民间舞课程的构建,引导学生能够掌握动作之间的韵味和律动,还有不同风格特色的地域民间舞,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其内在的表演素质开发和挖掘出来,促使舞蹈表演可以实现从模仿到创造、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2 大力加强剧目排练课教材建设

2.1 广泛选取优秀传统剧目编排精品课程教材

编排精品课程,首先就要编排精品教材,只有以精品教材为基础的课程,才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接近精品课程的要求标准。因此,在选取优秀传统剧目编排精品课程教材的时候,应该借鉴研究机构、相关教学以及演出团体编排的现的成品舞蹈教学剧目,精心对比,合理选择,结合本课程组授课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与专业技能水平,综合加以吸收。通过选取具备一定音乐形象、技术技巧训练价值的与对应学生发展阶段特性的、形象完美结合的保留剧目和优秀传统剧目。编程精品排练课程,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较高水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吸收其他先进院校的高水准教学内容。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优秀剧目的不同时期风格和特征,优秀编导的手法和创意,优秀表演人才的表演特征,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认识、感知、鉴赏、理解、表演、编导、创作能力,丰富和拓展表演的手段与范围。

2.2 积极选编具有院系特色、本土风格的乡土教材

选编具有院系特色、本土风格的乡土教材,也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在该方面的建设中,还需要充分发挥专业编导与院系教师创作、采风和编排的主动性,重点关注师生协调方面和提高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能力。要尽可能提供多的时间让师生可以去现实生活中去积累素材,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理解,在选择比较有象征意义、典型的素材,通过剪辑、浓缩等方式交工,将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水乳交融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创造出具体生动、有血有肉、具有文化内涵、反映时代脉搏的舞蹈艺术作用,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充分展示出来。

3 坚持致力于剧目排练教学实践创新

3.1 注重排练剧目与表演理论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

首先在安排教学内容上,应遵循“了解基础理论知识、充分理解专业要求和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则上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应该基于保证基础理论课程安排的基础上,增加基本功与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相关专业的联系,还可以为其舞台表演打下良好的技术与能力基础。同时,还需要对欣赏课的教学进一步加强,从而促使艺术鉴赏能力和美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实现。其次,要强化演出实践与剧目教学的结合,要在做好基本的教学工作背景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演出与比赛,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来积累舞蹈表演的经验,将自身的潜能进一步发现和挖掘。还可以促使师生在舞蹈教学与演出实践的磨炼中共同得到进步,在舞蹈创作方面得到启发,推出优秀的新作品。

3.2 树立独、领、群相互转化的针对性培养对策

在舞蹈剧目排练课堂教学的时候,其原则应该是采取一视同仁的公平原则,在开始前不应该确定“独”“领”“群”的人选范围。对群舞中的独舞演员和领舞演员都是采用上大课的方式,从课堂实践教学中选择其中的优胜者,在进入具有针对性的培养阶段。这样不仅让每个人都拥有了相同的机会,也更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进取心,有助于他们形成个性化表演风格特色。

3.3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引领和学生主体创造作用

舞蹈剧目课堂实践教学中,要结合其课程的特点,利用对授课形式的创新来处理好学生主体创造和教师主导引领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将动作准确、完整示范的能力,还应该将其通过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清楚姿态、动作的要领;其次,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之中的互动交流,针对学生的动作、剧情等进行自由讨论,同时设置预演环节,让学生自己体会自己所设计的方案,然后对其进行修改。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从而就能够逐渐形成教师带领加强基础、学生自主改变创新等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动作的掌握和分析,让学生可以充分将情感投入到舞蹈角色中,将舞蹈的内涵用身体表现力和真切情感表现出来。

4 结语

总之,舞蹈剧目排练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是相关院校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实用型、综合型舞蹈表演人才的必然选择。舞蹈教学中的舞蹈剧目排练课不仅是舞蹈教学的训练,也是舞蹈训练的目的和结果。舞蹈剧目排练课将表演者的舞蹈技术技巧、基本、表演风格和音乐等综合集成于一体,培养了学习者的全面、综合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因此,相关舞蹈院校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实用型、综合型舞蹈表演人才,就需要积极改革与创新舞蹈剧目排练课程,突出课程安排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首先需要注重安排舞蹈基础理论课,在此基础上适当增添一些拓展性的课程。加强与舞台剧目相联系的基础课程原理性、元素性训练,在舞蹈课程的体系构建中,首先需要奠定形舞蹈剧目表演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技术,其课程训练应该突出以中国古典舞为主干的基本功训练。

其次,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加强舞蹈剧目排练课程教材的教材的建设。要广泛选取优秀传统剧目编排精品课程教材,在选取优秀传统剧目编排精品课程教材的时候,应该借鉴研究机构、相关教学以及演出团体编排成品舞蹈教学剧目的相关经验,通过选取具备一定音乐形象、技术技巧训练价值的与对应学生发展阶段特性的、形象完美结合的保留剧目和优秀传统剧目,编程精品排练课程。积极选编具有院系特色、本土风格的乡土教材。

最后,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坚持舞蹈剧目排练课的优化与创新。注重排练剧目与表演理论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在安排教学内容上,应遵循“了解基础理论知识、充分理解专业要求和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则。采取一视同仁的公平原则,树立独、领、群相互转化的针对性培养对策。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能力的舞蹈表演人才。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排练剧目
舞动未来
舞台剧目
黄梅戏艺术(2022年1期)2022-05-07 02:00:48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青海湖(2020年6期)2020-09-07 08:08:22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艺术评论(2019年6期)2019-01-30 09:00:52
优秀剧目进校园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掠影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