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创新研究

2018-03-07 18:20明,汪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皖西纪念品红色旅游

杨 明,汪 清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0712)

当前,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主流的休闲方式,欣赏美景的同时,更期待体验当地的文化,购买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已成为一种习惯,因此,旅游纪念品的“文化性”已成为各个旅游城市争相追逐的“亮点”。但由于国内在旅游产品设计方面原创动力不足,大部分旅游纪念品仍然简单粗糙、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皖西地区也不例外。皖西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旅游城市,却很难寻觅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本土红色旅游纪念品。笔者通过对金寨革命老区、独山革命旧址的实地调研发现红色旅游纪念品几乎空白。鉴于此,笔者认为皖西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展现城市形象的红色旅游纪念品亟待开发。

1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

皖西红色文化是指皖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的30年间,在相关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革命人物中形成的具有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革命史料、革命遗址和革命精神的总称。皖西红色资源丰富,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1.1 革命根据地

大别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是红军的发源地之一。在鄂豫皖边区的三大武装起义中,有两次发生在今六安境内——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1929年,在商南(今属金寨)立夏节起义胜利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32师,建立了以商南(今属金寨)为中心的豫东南根据地。同年,在六安独山爆发了六霍起义,至1930年4月,独山、西镇、金家寨三支游击队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33师,初步创建了人口40多万的皖西革命根据地,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P46-51)。抗日战争时期,皖西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基础,作为安徽省及大别山区抗日革命根据地,为其他抗日根据地输送抗战和建设人才。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皖西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不断得到巩固,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1.2 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馆

皖西各县区均为革命老区,迄今为止发现革命遗址数量549处,数量位居全省之首。包括寿县30处,霍邱47处,金寨县268处,霍山县120处,舒城县18处,金安区24处,裕安区48处,叶集试验区8处,其中有19处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4处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如金寨县革命旧址群中8个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山革命旧址群景区中有9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在2017年,皖西有9个红色景点入围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分别为舒城县新四军第四支队纪念馆、皖西烈士陵园、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裕安区苏家埠战役纪念园、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霍山县诸佛庵镇革命遗址、金寨县红二十八军军政及重建旧址、金安区张家店战役纪念馆。这些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馆都承载着先辈的光辉岁月和红色精神。

1.3 革命人物和革命文学艺术

皖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里涌现了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如朱蕴山(六安人)、高一涵(六安人)、高语罕(寿县人)、刘希平(六安人)等皖西志士积极开展新文化运动,发出革命运动的先声。同时,从六安走出的开国将军有108位,在全国十大将军县中,排名第三。皖西30年红旗不倒,坚持革命斗争,在这过程也诞生了许多革命文学艺术[1](P282)。如皖西北特委创办的《火花》半月刊、《红日》三日刊、《党的建设初步》《红旗报》及霍山县委创办的《雪花报》[1](P85-86);革命志士高语罕开办的《皖江新潮》《芜湖学生会》;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先驱者蒋光慈(六安人)以赞美故乡为题材的诗文《乡情》,革命题材的《太阳月刊》和《咆哮的土地》,尤以《咆哮的土地》最为著名,小说以土地革命为背景,是中国红军革命史上的实证[1](P29-33)。还有一首诞生于皖西金寨县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传遍中国大江南北,成了红色经典歌曲,至今传唱。

2 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2.1 现状分析

2.1.1 市场现状

皖西拥有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近年来,围绕这些资源建成了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主轴,以“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地”和“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为“两翼”的“一轴两翼”的红色旅游格局[3]。但是与湖北黄冈、河南信阳、山东临沂和江西吉安等城市红色旅游发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就是皖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多短板,其中之一是和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发展极为不对称。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雷同、质量粗糙、包装简陋、地域红色文化内涵缺失成了当下皖西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突出问题。同时市场销售方式的不规范,让很多红色文化产品杂乱无章地摆在“地摊”上进行出售,成了“地摊货”,红色文化精神的严肃性缺失。

2.1.2 存在问题

2.1.2.1 红色文化内涵不足

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品类主要以市面上常有的旅游纪念品为主,如仿真枪、望远镜、指南针、军用水壶等,还有徽章、纪念币、伟人图像的帆布包等,这些纪念品加工粗糙、千篇一律,无法激起人们对红色文化的敬仰,很难形成购买行为。皖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内涵没有在旅游纪念品种得到很好的彰显。

2.1.2.2 地域文化特色不鲜明

皖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也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应在深入挖掘地域民俗民间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新,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地域符号化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当前皖西革命旅游景区融入地方民俗民间特色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几乎很难寻觅,很多是把一些伟人经典的语录机绣在少数民族工艺品上,这些纪念品虽具有地域特色和红色文化内涵,但这样的融合并不属于皖西地域特色。因此,产品地域特色仍不鲜明,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2.1.2.3 设计风格杂乱无章,缺乏品牌意识

皖西红色纪念品造型、图形、色彩和材质设计风格缺乏统一的品牌识别度,进入景区店内更像是进入了“超市”,让游客很难感受红色文化的视觉冲击和文化沉淀,更多是造型缺乏创新、图形缺乏构图、色彩缺乏搭配、材质缺乏加工。同时,店内的产品品牌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大杂烩,纯商业化气息较浓,即使分类有佳,仍很难看到眼前一亮的原创设计。

2.2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基于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的理论研究和设计的重新改良具有极强的必要性。首先,经文献查阅,发现针对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研究开发的文献较匮乏,皖西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共26篇文献,针对皖西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理论研究仅3篇文献:张善庆《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策略》[4]、聂勇《对皖西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再思考》[5]、张树萍《皖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6],他们都从红色文化产业化的战略角度以不同视角提出了皖西红色文化应通过资源整合得到传承和保护。这些学术成果给笔者带来了启发,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笔者研究和探讨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创新的动力。其次,皖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和红色文化内涵传播的必要性。在“体验经济”发展的今天,消费者会更加从自身情感和感官体验出发,如果思维认同,则会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红色旅游纪念品通过购买实现游客个性、品味、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的自我满足与认同。这种“体验”式的消费更加注重纪念品原创性和文化性,一方面是对纪念品本身的肯定与认同,更是对该旅游景区的积极反馈。因此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产业化和品牌化的打造。

3 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策略

3.1 当地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

当地政府应积极参与到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纪念品开发中来,地方政府应在打造大型旅游文化景观的同时,对“小”的文化景观——旅游纪念品加大重视力度[7]。可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民间社团进行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旅游纪念品的创新开发,并结合六安市创意产业园的优势资源,开发红色文化创意衍生品,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8]。

3.2 加强皖西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特色进行宣传

互联网时代,各地的信息都无缝对接。当地媒体应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与快速,加大在各大网络平台的宣传与报道。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播媒体、微博等媒介对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工艺特色、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进行分享与推广[9]。让更多人了解皖西大别山区的红色资源,并通过这些红色文化衍生品让更多的年轻人在创意中感受红色的革命精神。

3.3 设计师、工艺师和手工艺者应担起重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良好的产品,政府引导与媒体宣传也是徒劳。因此,设计师、工艺师与手工艺人应在继承红色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加强皖西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创新,结合新材料、新工艺、新色彩和地域民俗特色[10],让传统意义上的纪念品成为赏心悦目的工艺品,在突显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又彰显皖西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11]。改变人们对传统旅游纪念品的不良看法。同时,可以开发专项红色旅游文化纪念品,考虑红色文化的特殊性与严肃性,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应用载体的用途及适合度。可开发皖西著名战争事件系列的陶瓷纪念品、木雕石雕纪念品;皖西著名将军人物系列的陶瓷纪念品、木雕石雕纪念品、布艺绣品、竹编制品等。

4 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创新探索

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将对一些代表当地特色的符号化元素进行抽象提炼,综合运用到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和包装等方面来展现视觉要素设计与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传达皖西红色文化内涵。

4.1 造型创新

造型设计是旅游纪念品传递文化内涵的载体,可利用皖西地区特有地形地貌、标志性建筑物或文化景观来实现造型地域性,诸如皖西大别山区的地貌形象、金寨革命博物馆、六霍起义纪念塔、六安市主体雕塑—“燎原”雕塑等都可以作为皖西红色文化造型符号抽象应用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可通过抽象法、夸张法和添加法来实现红色旅游纪念品造型的创新。抽象法即是将复杂的造型抽象为较为简单明了的形态,突出主题;夸张法即是用高于人们传统审美的创作手法,利用夸张法对红色旅游纪念品的造型进行创作,可提升某红色文化元素的光辉形象;添加法即是有意识地为一些过于简单的造型添加一些相近或类似的设计元素,增加其丰富性。其品类可以开发为冰箱贴、手机套、陶瓷制品、木雕制品、挎包布艺制品等。

4.2 色彩创新

色彩是红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的视觉载体,也是最能直接打动游客的设计元素。在现代社会,色彩已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己色彩符号,且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皖西作为一块红色土地,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人物等都彰显了“红色”对于皖西人的重要性。除了红色文化中固有的“红色”,皖西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同样拥有秀丽的“绿色”。红绿的搭配,可让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12]。但是“红色”和“绿色”作为红色文化地域固有的一些颜色搭配,并不能引起游客色彩上的共鸣,因此,色彩的面积、纯度和明度的搭配成了旅游纪念品色彩创新的一个切入点。利用面积大小的对比、红绿纯度和明度的变化,并结合皖西地域民俗民间的一些色彩融合,在彰显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的同时,传达出皖西地域特色。

4.3 材料创新

不同的材料将会展现出不同风格的旅游纪念品,对于红色旅游纪念品可以选择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传统材料方面,可选用纸质、竹质、木质、粗布、陶泥、金属等,部分材料可选择当地盛产的材料,诸如舒城的竹质材料,可以利用舒城不同质感的竹质来表现红色文化[13];现代材料方面诸如人工树脂材料、塑料、玻璃等,用现代材料来制作传统的工艺品也许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如用人工树脂材料制作皖西红色文化标志性建筑,通过材质创新来避免产品的千篇一律,且质地轻,易于携带。在材料创新方面在体现创意的同时,更应考虑材料和设计元素的契合度,不应生搬硬套。

4.4 工艺创新

随着近些年“工匠精神”的兴起,人们愈发追求对产品工艺的打磨。红色旅游纪念品作为皖西形象的“代言物”更应具备良好的工艺来传承和传播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可结合地域特色工艺进行创新融合,如舒城的竹编工艺,翁墩剪纸、撕纸和刻纸技艺,张玉柱剪纸工艺、六安漆艺、传统刻字技艺等传统非遗技艺,都可对当前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工艺进行改良与创新。

4.5 包装创新

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简约化和内涵化一直是设计师们追求的方向。但较多旅游产品的包装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简易到用普通塑料袋进行包装,一种是材料和工艺过于繁复的包装设计;包装设计创新应在材料、结构、色彩、图形和文化内涵上加以改良,材料上尽可能选择环保且轻便的材料,便于循环利用和携带;结构设计应科学巧妙,可以有效地保护旅游产品,易拿易放;色彩上应根据旅游产品风格与特点进行搭配,形成强有力的色彩识别符号;图形、图案和文字设计应简约明了,突显品牌和特色;文化内涵表现上应突出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从整体造型、色调和图形上形成整体的视觉符号和文化识别性[13]。

4 结语

当前,皖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创新尚处于初级阶段,红色旅游景点和红色教育基地仍缺乏继续延续红色精神的旅游纪念品,因此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品牌打造对皖西旅游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皖西旅游从传统粗放型旅游模式向产业化模式转变的关键,即实现皖西红色资源、旅游纪念品产业和皖西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整合,形成融合式创新发展,以红色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皖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六安市党委史研究室.红色六安[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共六安市党委研究室.红色六安概览[EB/OL].http://www.ahlads.gov.cn/UserData/DocHtml/1/2012/12/26/333662193296.html,2012-12-16.

[3]金寨县人民政府.让红色文化尽快长入旅游经济——对六安市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EB/OL].http://www.ahjinzhai.gov.cn/DocHtml/1/99/12/00133465.html,2017-05-22.

[4]张善庆.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策略[J].衡水学院学报,2013,15(2):74-76.

[5]聂勇.对皖西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再思考[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26(1):19-21,33.

[6]张树萍.皖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曾小红.论湖湘红色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2017,37(5):26-28.

[8]肖龙,钟福民.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20):151-155.

[9]马强,包训成.新媒体时代论德育视角下皖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利用[J].文教资料,2015(16):49-50,58.

[10]马世新.乐山旅游发展和旅游纪念品现状分析与对策[J].艺术科技,2017,30(7):52-52,160.

[11]刘德鹏.红色旅游纪念品的象征意义与市场发展研究——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1):47-51.

[12]孙贤斌,谭绿贵,李传武,等.皖西大别山“三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24(6):91-94.

[13]屠娅梦.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猜你喜欢
皖西纪念品红色旅游
旅行纪念品的错觉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最大规模的蝙蝠侠纪念品收藏
回马枪
回马枪
科比告别赛 纪念品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