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春风
(军事交通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3)
“不忘初心”是党的十九大重要方针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党的基本路线,重视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的研究对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社会思潮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具体文化自信的践行,应从不同纬度出发,把握文化自信内容。
不同历史阶段都是我国发展的新契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我们应正视历史,从历史发展中总结规律,获取宝贵发展经验。历史是过去社会形势的正确反映,现实相对于未来也属于历史,历史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我们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念,站在文化发展的角度想问题,树立文化自信,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的优越性,树立文化自信,保持对当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
重视历史经验要求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历史文化中总结经验,了解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对未来文化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肯定当下主流社会文化。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写照,我们要从历史中社会发展趋势出发,总结规律,在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中,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发展先进文化。重视历史经验要求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历史趋势,了解其文化优越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先进性文化,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寻求发展。
重视历史经验是指对传统优秀文化发掘继承,形成中华历史文明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自信,联系历史,发挥传统文化优势,用于文化传承、创新,形成独特的思想体系,体现劳动人民的知识智慧。“儒释道墨名法”等不同学说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泉,为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历史支持,便于我们形成文化自信。因此,我们要从孔子、老子、荀子等思想中,了解传统文化优势,坚定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近现代我国受列强入侵,传统优秀文化受到破坏,我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领导建设红色革命文化,为民族文化发展奠定基础。革命先烈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优秀民族文化,表达自身坚韧不屈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应重视历史经验和社会特点的统一,追根溯源,面向未来,实现历史和现实的辩证统一[3]。
文化自信及发展需体现文化科学性,应结合时代发展,坚定不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发展中,应注重以先进科学技术体现文化最大化价值,实现科技和文化共同发展,以“科学文化”确保文化永不过时,以文化“塑人”。同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科学性为依据,为人们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此外,文化自信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作用。
不同区域、民族之间文化具有多样性,需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了解落后文化及腐朽文化,并加以改造。一方面,发展多样性大众文化,满足各阶层群众需求,奠定群众基础。另一方面,需重视对腐朽文化的改造,为坚定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环境。例如,对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应及时扫清思想误区,理清正确价值观念,树立文化自信。
重视科学文化和地区差异的统一要在追求理想信念的同时,以群众为基础,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现科学文化和地区差异的辩证统一,在多样化的社会大众文化中保持自信[4]。
民族文化指的是以中国社会为起始点,重视尊重文化的产生和发源。重视民族文化需了解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成就,分析文化发展中突出问题,克服问题,提高文化自信。民族文化可反映文化内生性,一方面需改造虚无主义,以民族优秀文化诠释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具有内生性,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具有自身独特智慧特征,对增加民族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自豪感有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为实现文化创新发展,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整合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自信。
重视和国外文化的比较,在比较中坚定文化自信,在交流中提高国家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自信需和国外文化交流和比较,积极向外看世界,提倡“洋为中用”,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学习优秀文化。例如,在汉唐时期,国家以包容态度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衍生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广为流传的故事。我们应在不断发展中积极学习,发现民族性思想,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应强化中欧、中美、中俄等文化交流,了解其他国家民族文化,推进我国文化向外发展,走出国门,发挥我国民族文化优势。
重视民族文化和国外文化的统一,应在了解国内文化的基础上,关注国际舞台变化,将国内和国外文化辩证统一,在世界文化中展现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
综上所述,分析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维度,需认识到不同文化自信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文化的历史统一、实践统一,加深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的认知,提高文化自信,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