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逸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70)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和对技术技能的培训,体现了党中央对关乎民生、关乎就业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高等职业教育逐渐普及。并且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同时,高职学校中贫困生的比例也随之增加。如何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是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
“对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金……”这是我国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好事。早在2007年国家就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帮扶,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回馈社会。十九大以来,针对贫困人口的扶贫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作为被帮扶对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针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方式、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国家对于贫困生的关注度日渐提高,同时帮扶的方式、方法不断拓展,但是由于贫困生占比较大,且致贫的原因不同,贫困群体表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贫困生的资助管理工作表现出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现行的贫困生资助方式中,以“补、减、免、助”等无偿资助方式为主,贫困生在入学之前就准备好各种证明材料,旨在通过学校减免学杂费以及领取学校贫困补助的方式完成学业。但是,从新的时代背景下来看,对于贫困生的帮助不能局限于金钱资助,这就使得学生养成了“等、靠、要”的思想,扶贫也要扶志。
新的时代背景下,仍有许多高职院校采用传统的贫困生资助管理模式,即学校制定管理方法,学生遵守、执行,缺乏适应性与灵活性,不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帮困体系中。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帮扶要求多元化,这种传统的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应该调动贫困学生的主动性,建立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由政府出资、社会资助,学校对象化管理,贫困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方式来改善对贫困生的资助管理。
高职院校在贫困生的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帮助他们减轻求学负担,顺利完成学业。但是,据研究显示,学校所扮演的角色太过单一,没有注意到贫困生性格塑造这一环节。许多高职学生性格比较单纯,三观仍然在塑造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受到贫困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有的贫困学生为了争取学校有限的资助名额,不择手段。这就导致学生的性格塑造出现扭曲,走向社会以后会因为这些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因素,使其不能很好的回馈社会。因此,当下的高校除了必须进行的“四课”教育以外,必须增加其它方面的教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帮助贫困生进行思想、个性的塑造。
对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身边的同学就是他们情感支撑的来源之一,比如大学中的一些社团活动、寝室联谊等活动。但是,贫困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加上性格自卑,一般很少参加同类型的活动,这就影响了贫困学生拓宽人际关系的发展。其次,家庭作为学生的情感支持重要来源,一般贫困家庭的成员在文化层次方面相对不高,文化水平有限,不能为贫困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得出,大部分贫困生由于受到贫困的影响,容易产生以下几种心理障碍:(1)焦虑。家庭贫困导致这些学生急于想要改变现状,从而对于自己的就业问题、未来发展问题容易产生焦虑心理;(2)自卑。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最为敏感,贫困使他们对生活、学习不自信;(3)抑郁。学习动力不足,情绪低落;(4)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尤其是在参加一些联谊活动时,由于贫穷,导致其显得不合群。
以上这些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很容易造成贫困生之后走向社会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因此,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对于贫困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能够面对现实,接受来自生活的挑战。告诉他们,在困苦的环境中更容易磨练意志。并及时疏导他们,勇敢的挑起生活的重担,不能因为物质生活的好坏否定自己。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积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积极面对人生。
多元化的帮扶渠道,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多位一体的合力机制,帮助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成长。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多处于青年时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生活、学习等方面对他们的影响都会反映到三观的形成中。贫困生相对于同龄人更早成熟,但是青少年时期的他们并没有太多能力解决问题,因此学校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他们应对这个时期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人生追求的意义。教师在引导他们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明白,贫困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以及智慧改变的,但是如果心智发生扭曲,影响的将是一生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当下的金钱小圈子,正确处理眼前的困难与人生发展的关系,积极面对现实,在生活中锤炼意志,将来才能走的更远。
3.2.1 设立统一的贫困生资助专项基金,对社会资助资金进行专门管理。目前,对于贫困生的资助主要是国家、社会、学校等多主体的合力,给贫困生更多的机会能够走进高等学府。但是一些学生由于信息获取不及时,或信息传播的不平衡,导致他们错失机会。所以,对于由国家固定拨款的资金,理应建立统一的贫困生资助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使得贫困生都能够有机会申请资助,获得入学机会。同时,来自社会一些爱心人士、企业等的捐助资金,同样要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使得这些资金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到贫困学生。
3.2.2 加强贫困生动态管理,努力提高公信度。在资助过程中,应将经济资助与学生的自立、自强相结合,思想品质与日常行为紧密结合,必要时适当调整,增强民主化和公信度。同时,学校还要与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争取多方面的支持,设立更多的社会奖学金项目,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获取更多的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这种动态管理方式便于更好的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管理。
贫困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将来的工作。所以,学校要在开展“四课”的基础上,在教学体系中加入心理咨询工作,举办一些心理咨询讲座等,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疏导心理问题。同时,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完善个人品质,锤炼意志。对于贫困生的的引导,主要集中在:一是培养他们困难中的承受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不能面对生活;二是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不因眼前的贫困而自卑;三是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沟通、交流;四是尽量去理解、帮助他人,在互助中体现自身价值。
3.4.1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情感支持的来源除了家庭,就是来源于身边的同龄人,因此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们多相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的重要方式。教师、管理人员要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其乐观、豁达的人格魅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多与同龄人交流、沟通,拓展人际关系;不局陷于目前的资金困局,多读书、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历练自己,增长见识,为走向社会做铺垫;引导贫困生不自怨自艾,多去理解他人,并尽可能的帮助别人。
尽可能的让贫困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帮助辅导员、班主任分担日常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有助于从侧面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克服不愿与人相处的心理障碍,有利于他们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3.4.2 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对学生在学校参与勤工俭学的工资补助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学生通过参加勤工助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同时,勤工助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贫困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的报酬,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不会有心理压力,而且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真实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设立资助基金的基础上,多组织一些勤工助学活动。同时,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立的勤工助学活动更加多元化,比如与一些专业进行融合、与年轻人的兴趣爱好进行融合,帮助他们的同时,能够锻炼贫困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综合能力。
3.4.3 加强贫困生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贫困生信息系统,能够对贫困生的家庭、个人、专业等信息进行准确的收录,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便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在社会立足的根本就是综合素质与能力。尤其对于贫困学生来说,将来顺利就业并不断提升自己,才是他们脱离贫困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在进行贫困生资助管理中,应该着眼于实际,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一是,开展心理测评,充分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态,并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对应学生的个性特点,人格等,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建立合适的职业规划。二是许多贫困学生不愿与人交流,教师可帮助他们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增加自身亲和力。三是许多贫困学生接受国家助学基金或学校助学金,养成了“靠、等、要”的行为习惯,从思想上变得懒惰,为此,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能力。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兼职赚取生活费,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以及尽早适应社会,增加阅历见识,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五是学校积极与企业、社会团体等对接,一方面为贫困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提升专业能力同时,补贴生活费。另一方面,企业与学校建立的“对口支援”,可以为企业不断提供人才,有针对性的培养对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一举两得。同时,要根据贫困生的每学期每年的实际情况,进行资助管理的调整。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同时,各高职院校要解决好贫困生资助管理问题。尤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专业素质,完善人格,更好的适应社会大环境,从而脱离贫困。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帮助,让贫困生实现心理上的脱贫,成为祖国建设的强者。
[1]吕罗伊莎.新时期高职学院资助管理工作创新研究-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2016(03)
[2]刘志峰.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转型与创新[J].科技资讯,2015(25)
[3]彭晓平.浅谈新时期中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
[4]黄敏珊.研究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05)
[5]王莉,宗诚.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的现实路径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6]石玉威.高职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