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成中/天有集团副总裁兼总校长
在美国,教育家办学已有悠久的历史。为了考察美国教育家群体的角色特征,我们以美国中小学校长作为考察的切入口,全面分析教育家的角色特征,以期对我国的教育家成长有所启示。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是学校的“神经中枢”。校长在学校教育发展和变革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名校长的素质如何,对学校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一名校长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校长角色的正确认识。
那么,什么是角色?角色理论认为,角色是指个人居于特定职位时,所应具备的目标、信念、行为、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社会制度与团体对该特定职位的期待与规范,角色的扮演经一系列动态的社会化过程学习而来,个体在过程中学习扮演个人的角色功能。因此,正确认识校长角色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学校长从一名单一的行政人员已经演变为一名综合的、多元的专业化行政人员。校长的角色也从单一走向了多元。因此,我们探讨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演变、角色特征及价值使命,对我国教育家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从美国的教育发展史上看,美国中小学校长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历经两百多年的时间,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关于校长的角色与职责,美国学者克罗奇曾在1926年所著的《小学校长之地位》一书中,谈到早期美国中小学校长的演变过程。他把校长职责的历史演变分为六个阶段:(1)单一教师,主责教学;(2)主任教师,主责教学兼及训导;(3)部分时间的教学校长,负责教学以及向上级报告学校情况;(4)全部时间的学舍校长,负责事务管理;(5)全部时间的视导校长,负责视导教学;(6)全部时间的校长,负责事务管理与视导教学。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中小学校长角色是“教学负责人”。在那个时期,由于美国中小学的规模很小,那时的“校长”只是教学的负责人,通常是作为普通教师来管理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而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是由学校董事会的成员来履行的,即“外行”领导“内行”阶段。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是“办事员”。由于美国人口急剧增多,入学人数也随之增加。在一所学校,必须组织多个班级进行教学,才能满足教育需求。因此,需要从多名教师中任命一位教师,在不脱离教学的前提下,协调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后勤工作。
19世纪后半期,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由于美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校的发展也异常迅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中小学校长正式开始履行现代校长的部分职能,开始负责学校日常管理,掌握教育教学真谛并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处理日常的实际问题,诸如选拔教师、安排课务、选择教材等工作。另外,在这一阶段,校长也获得了一些以前未曾拥有的权力,诸如允许学生毕业的权力、保护学生健康的权力、监督和评价教学的权力、要求家长合作的权力,等等。这些权力使校长的威望大大上升,有利于激发校长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世纪初,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演变为“教学领导人”。由于中小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新教师走上了教学第一线。因此,教育董事会发现,监督教学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于是把监督教学的权力委托给校长,让校长监督教学,组织和管理学校的日常工作。这就产生了“教学领导人”意义上的校长角色的诞生。
20世纪前期,30年代到5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演变为 “学校—社区事务协调者”。由于学校规模的逐渐扩大,学校的发展急于得到社区的大力支持。因此,这一时期的校长任务,不仅仅是管理学校和监督教学,而且主要的工作是要协调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关系。
20世纪中期,自50年代起到8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演变为“行为科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科学一体化(学科交叉)趋势的发展,行为科学理论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群,不仅社会各行各业关注行为科学,而且在教育界研究行为科学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种态势也影响到了学校管理。因而,校长们开始注重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重视教职员工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采用科学的方法了解社会与学校中各种因素对个体或群体行为的影响。因而,这一时期的美国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角色是“行为科学家”。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演变为 “学术带头人”。20世纪末,美国中小学校长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发展——个体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校长要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负责,不断思考发展的可能性。校长不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旁观者,也不仅是教师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服务者,更应成为教师发展的引领者。要引领教师发展,校长就要增强学习意识,自觉学习理论,更新自我,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和办学目标。因而,校长作为“学术带头人”的角色就出现了,校长的主要职责不仅局限于学校的组织与管理、领导和监督教学,而且要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科学的研究上去。
20世纪末至今,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演变为 “多角色”趋向。隶属于美国各州首席教育委员会的州际学校者资格认证协会(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推出了《学校领导者标准》(Standards For School Leaders),这一标准由美国24个州的教育机构的代表经过两年的磋商和深入的研究后草拟而成。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Bronte 教授介绍,标准共有六条:
标准一:通过树立学校的愿景,获得学校群体的认同和支持(Implementing a vision of that is shared by the school community)。
标准二:通过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的专业成长(Nurturing a school culture conducive to student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标准三:通过组织管理,确保一个有效、有序、安全的学习环境(Ensuring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to achieve an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标准四:通过与教师、家长及社区的合作,有效地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并且对社区的需求作出回应(Collaborating with families and community to respond to diverse community needs)。
标准五:通过职业伦理,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Modeling a person code of ethics)。
标准六:理解和回应政治、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Understandingand responding to the larger political,social,economic,legal and cultural)。
从上面的《学校领导者标准》来看,当今的美国中小学校长担当着以下多种角色:学校愿景和文化的建设者、学校课程和教学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沟通者和协调者、学校组织机构的管理者、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教育多元合力的整合者、师生行为的表率者、外界的联络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中小学校长担当的角色具有“多元性”,但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不可能呈现出所有校长的“一致性”,校长们的角色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不同的社区、团体甚至家庭对校长的角色期待存在差异,因而,就会造成不同学校、不同社区、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差异。
当今美国中小学校校长担当的“多元化”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特征:
第一,学校专业化发展:校长工作的重要使命。学校作为培育人的组织,其最本质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学校需要不断发展。学校的发展,有硬件的发展和软件的发展。硬件的发展,主要指校园的校舍、设备、仪器等的建设和更新。软件的发展,主要指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校长工作就是要促使学校发展,特别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美国中小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校长们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在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方面。
第二,学生成材:校长工作的终极目标。在美国,许多人认为,美国在20世纪获得如此巨大的社会财富,取决于一个巨大的优势和四个关键发明。巨大优势就是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四个关键发明:第一个建立公立学校,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第一个开办公立大学,第一个建立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可见,美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美国要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重视教育。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中小学校长都把学生的质量放在所有工作的核心,想尽办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学生成材,成为每位中小学校长的终极目标。
第三,学术影响:校长专业化的重要取向。美国中小学校长一般都具有较高学历。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1997年对全美中学校长所受教育的调查,发现美国中学校长拥有硕士学位者已达97%,而且有不少都具有博士学位。在美国,中小学校长具有任职资格标准,只有符合标准才有资格任职校长。例如,新泽西州规定,取得校长资格证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学历:至少是硕士学位;(2)教学经验:至少有三年教学经验,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3)专业培训:在研究所进修24学分的行政课程,课程包括教育行政学基础、初等教育、学校督导、教学管理、教育测量与评价等。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这些学历背景,使得他们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成为校长之后,他们往往都能利用这种学术影响引领学校的发展。
第四,全面服务:校长工作的核心。美国中小学校长的工作中心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功”,其他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去服务。因此,校长们非常重视服务职能和微观服务。在众多的校长眼里,校长首先就是服务者,校长的服务工作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五,亲自教学:掌握教学最新信息。在我国,一些中小学校长是不任课的,而与我国中小学校长不同的是,美国中小学校长都是亲自任课的。校长与课堂保持亲密接触,可以及时掌握教学的最新信息和动态,以便在管理上及时跟进或调整。
第六,推门听课:校长发挥教学领导力的重要形式。在美国,校长推门听课,有一个专门术语——“走课”。“走课”,是指:在日常的课堂环境中,校长以不带有威胁性的方式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校长走进教室,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而不是教师。并且校长不是听完整节课,往往只有几分钟,边走边看。但是,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却发挥了监督教学的作用,发挥了校长的教学领导力。
基于上述美国中小学校校长的角色及角色特征,当今美国中小学校长的使命,即美国政府提出的“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在《学校领导者标准》中,很好地贯彻了美国政府的这一政策方针。因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就成为了《学校领导者标准》的核心,也就成为了美国中小学校长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那么,在学校管理中,美国中小学校长是如何体现的呢?
第一,校长包容每个学生,确立了“人人可教”的理念。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所有学生一律平等,人人都具有可开发的潜能,校长通过树立高标准的学习愿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创建优秀的教师团队,使所有学生接受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第二,校长要重视个性和多元文化的学习。美国的中小学校长认为,学习是学校组织的本质特征,学生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校长要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安全的、有序的。校长要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多途径学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终身学习,认同多元思想、价值观和文化,让学生认识到多元文化给社会带来的价值,引领学生为未来社会做准备。
第三,教学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领导力。美国中小学校长认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是教与学的过程、课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美国,中小学校长认为,减少教学时间、不与学生和教职员工做日常交流是令他们感到非常羞愧的事情。美国中小学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亲自授课,在教师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其次,校长授权给其他教师或者发展教师团队和评估课程来实现;最后,建立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主的校园文化和管理风格。另外,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表现是监督教学,而监督教学的重要形式就是“走课”。
第四,校长特别关注与家长及社区的合作与联系。美国中小学校长认为,家庭和社区是学校的重要伙伴,学校是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持与家长和社区的和谐关系非常重要。美国中小学都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和沟通。校长积极利用家庭和社区的各种资源服务于学生。并且,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积极吸纳学校利益相关者参与,重视他人的意见。另外,美国中小学校长也非常重视与其他校长和地方教育局以及社区中其他主要成员的联系,目的在于建立起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五,校长的职责是服务,要有民主法治意识和奉献精神。美国中小学校长认为,服务是校长角色的本质。校长对学校管理的决策、计划、实施、监督和评价等,都以服务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美国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实践法治精神,尊重人权法案的原则,具有公益精神,以伦理为取向,个人利益服从于社区、社会利益,坚持原则,勇于承担后果,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服务。
第六,校长是学校和教育变革的代理人。在美国,中小学校长为了履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功”的使命,会根据社会和学校发展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变革。校长们会制定一些教育方案,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例如,在美国中小学盛行的个别化教学和开放教室等,都是校长这个“变革代理人”的杰作。
当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深入推行,“教育家办学”已成为我们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积极借鉴美国中小学校长角色中注重领导者角色与教育者角色的经验,把主要的精力从过多地处理学校日常行政与管理事务转向引领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及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的中小学校长要有角色意识,切实履行《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使命。
此外,我国中小学校长仅有角色意识是不够的,还应在实际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吸收借鉴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经验,即:第一,Vision.让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有愿景,有期待,有追求,有动力,从而使校园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景象。第二,School Culture.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让教师处于一种宽松的、良性的、积极的文化中。第三,Managing Resource.要让学校的各种资源有效地为教师服务,就必须充分有效地管理好各种资源,让每种资源都发挥最大效用。第四,Learning.校长不仅自己要善于学习,而且要在学校管理中形成全校性的学习文化,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让所有教师都浸润在学习文化的氛围中,结伴成长,相携而行。第五,Ethics.校长的管理观反映了校长个人的道德伦理和个人的管理价值观。一个校长是否具有德行,对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校长要注重道德引领和道德示范。第六,Understanding and responding.校长要善于领会和执行最新的政策方针,特别是国家的教育方面的政策。校长在理解这些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及时向教师们宣讲、交流和沟通,以便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从而达到“上下一致”,和谐稳定。校长在这方面要引领教师成为“和谐社会的促进者”“幸福家园的稳定者”,而不是“破坏者”“麻烦制造者”。
总之,美国中小学的校长角色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智慧财富,这对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建设和教育家办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必须要开阔胸怀,积极吸纳,融会贯通,方能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