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旭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00)
政治社会化是国家管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科学合理完成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之下,社会群众可以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制度及政治结构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依据企业文化衍生而来的企业制度文化及管理文化,可以促使企业中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走上共同发展道路,在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积极付出自身的努力,从而让企业展现出更为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思政工作,会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所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思政工作和企业日常生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思政工作展现出的选择性及非强制性比较强,比方说,在工作人员入党的时候,依据的是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对思政工作的接受程度,思政工作在此环节中给出的选择权利比较大。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构成成分,带有一定强制性色彩的。当企业选择员工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选择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如果想要在一个企业当中得到长久的发展,肯定是应当保证自身的理念和企业经营理念保持一致,才可以在企业当中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目标,逐渐和企业走上一条共同发展道路,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推动性作用[1]。
企业思政工作内容单一,国企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经济建设当成基础性内容,思政建设是为经济建设提供服务的,虽然可以促使国企获取到更多经济效益,但是在国企员工利益诉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国企难以可持续发展。除去上文中提及到的问题之外,国企思政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人才支持,在国企思政观念逐渐弱化的背景之下,国企各个部门的职能也随之呈现出一种弱化的态势,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不会规范化的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在此背景下,想要对国企思政工作的效率及水平做出改进,自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一些国企会呈现出一种重视经济轻视精神的态势,部分企业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不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妥善完成思政工作,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对自己所在企业不认同,企业凝聚力也不是很强,从而也就难以对国企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保证。
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国企并没有养成企业文化制度建设意识,因此效率不是很高,并没有积极的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甚至某些文化制度的落实情况不乐观,员工也没有依据企业文化制度中提出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对企业各项运营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企业文化工作运行体系当中存在一定缺陷,大多国企为了提升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会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讲解工作。领导在讲台上乏味地向员工宣扬企业文化知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员工是否接受这一企业文化的宣传方法,因此浪费很多时间和资金,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在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目标,造成一定负面影响[2]。
在构建完善思政工作管理机制,逐渐构成将党群工作人员作为主体,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参与到其中的政工工作体系。其次,形成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制及工作机制,将本年度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及具体任务确定下来,党政领导每一年都应当听取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汇报[3]。应当将自身的特色充分展现出来之外,还应当考虑资源共享的方法,将本年度企业发展经营目标作为依据,做出属于自己 的贡献。
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各项要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性活动,找寻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方法,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推动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同步开展,比方说将党课这一传统型思政工作模式作为案例,将思政工作内容和十九大精神学习、企业发展形势分析以及发展策略相互融合起来,施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授课主体不再局限在党支部书记身上,而是应当将授课人员的范围拓展到教师、友好单位专业人士等领域当中,促使党课成为普及理论知识及宣传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依据现阶段我国范围内各个国企中机构设置情况,某些企业设置的思政工作部门及文化建设部门独立性不是很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交给人力资源部门中的兼职工作人员,因此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分离的状态,两项工作的效率都是难以提升的,更不要说相互融合。国企可以让各个部门中工作人员从人员调配、活动组织以及文化宣传等方面相互合作,为两项工作的相互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4]。
目前我国国企思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开展各项思政工作的过程中,想要实现预期目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因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之间有一些共通之处,思政工作是可以将企业文化作为依据,开展一系列相关工作。除此之外,思政工作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挥出一定引导性作用,让企业构建出适应性比较强的企业文化。并切实贯彻落实我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从而才可以让国企展现出与时代紧密结合的面貌,促使国企展现出更为强劲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