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8-03-07 12:56张静东
文化产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声乐民族理论

◎张静东

(多伦县乌兰牧骑 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7300)

民族声乐作为国家民族艺术的传统表现形式之一,其形成、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印记,当今时代的多元化则对民族声乐这一传统艺术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1]。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文化影响力的国家,自从“科教兴国”“文化强国”这些概念提出以后,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日益加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一提法使得民族声乐与大众文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时代精神等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通过对民族声乐的推陈出新式的再创造,也使国家的文化艺术更加繁荣,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一、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的特点

(一)民族性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声乐作为各民族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自然带有本民族鲜明的特征[2]。例如,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长期在草原上生活,形成了辽阔悠扬的蒙古长调;江南地区清新秀丽、玲珑小巧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隽雅婉转的江南小调;西北地区天高云阔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热情嘹亮的花儿声乐;西南地区的民风淳朴,高山重叠之间形成了山歌等。这些民族声乐无不表现着各地区民族的鲜明特征,听众们即使是听不懂歌曲唱词的内容,凭借曲调也很容易辨识这是哪个地区,甚至是哪个民族的声乐。

(二)继承性

艺术作为劳动过程中文化的产物,自然会受到人们的传承。中国的民族声乐传承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类:以传承方式划分,有口耳相传和文字记载两种途径;以传承人划分,有大众传承和专职人员传承两种。无论是哪一种传承方式,其内容都表现了各民族内部对本民族声乐的喜爱,人们或是在田间地头劳作中传唱,或是在节日庆典时欣赏,更有在教育后辈时有意识地教授,这些传承方式都反映了民族声乐的强大生命力和传承性。

(三)发展性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在不断地发展,无论是吸收借鉴外来艺术的长处,还是自身内部进行再创作,各民族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践行着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这也使民族声乐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存并传承下去。

二、民族声乐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各民族声乐之间融合不紧密

正如前文所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声乐带有强烈的民族性,但这一特点也限制了某一民族声乐向其他民族传播的效果。如西北人民对江南小调的理解存在很大困难,且接受费力,而江南人民对西北高昂嘹亮的声乐艺术也需要一定时间去理解。由于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底蕴不一、语言风格差异、审美情趣不同等原因,使民族声乐成为了本民族内部传播小众化的艺术形式,各民族声乐的相互吸收、借鉴、融合存在较大困难[3]。

(二)民族声乐受外来声乐侵袭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声乐大批量进入国内,由于对西方声乐的好奇,加之民族声乐在创新的过程中,自身也或多或少地西化,人们对传统的民族声乐的重视程度不及西方声乐。首先,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逐步向美声迈进,采用的音乐理论和美学观念也都在西方观念的模式下,对本民族原有的基础探索较少,转而将目光投入到以西方的理论观念来审视民族声乐,无论是继承还是创作,都过分地将西方理论作为基础,而对民族声乐的理论理解不够。其次,美声、民族、通俗这三种唱法的划分也不利于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片面孤立了三种唱法的风格方式,隔离了艺术的表现手法。

三、我国民族声乐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一)重视挖掘传统民族声乐中的理论

目前中国各高校对声乐理论的教学更多采用西方艺术理论,而西方的艺术理论应用于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中难免会产生“营养不良”的问题。因此中国的声乐教育工作者和创作者要重新认识与定位什么是中国的、什么是民族的,着力挖掘与完善国家的声乐理论,以国家的声乐理论促进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无论是戏曲、说唱、民歌还是新民歌都应该注重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中汲取营养,然后结合西方声乐的长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将西方理论全盘应用到中国的传统声乐教育与创作之中。

(二)重视各民族声乐的吸收、借鉴与融合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应当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打破唱美声的就不能唱通俗,唱民族的就不能唱美声这种认知壁垒。同时加强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传统声乐的沟通与学习,将传统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相结合,将美声与戏曲相结合,将西北的花儿与西南的山歌相结合,将不同的技巧、形式相融合,努力创造出生命力更加强大、风格更加多样的民族声乐新形式,各民族声乐共同促进中国声乐事业的繁荣发展[4]。

(三)创新民族声乐教育的思路

对民族声乐来说,基本要求是掌握好当地的方言。在语言方面,同一个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方言都会有所不同,而方言的差异性会导致声乐的发音方法和技巧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声腔资源中就有所体现,例如北方方言的豪爽、声高、粗犷,而江南地区的吴语则细腻温婉,而在实际歌唱中会有巨大差别,同样一首歌,用北方陕北方言唱出来和吴语唱出来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在创作方面,创作者更应注重方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既是对本民族声乐的传承,又能将民族声乐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更好的保留。同时在教学和创作过程中,也应注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传统声乐往往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融入,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创作者应多利用现代新媒体的力量,加强民族声乐的传播广度与力度,使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并且愿意投入到民族声乐的环境中来[5]。

四、结语

在多元背景下,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也呈多元化趋势,显然当今时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也为国家音乐文化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做出傲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分析民族声乐面临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在多元的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不仅要重视吸收外来文化,更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将民族声乐与各民族的民歌、民俗相融合,取长补短。希望能够引起民族声乐相关学者和从业者的重视,以促进中国民族声乐事业更好、更繁荣地发展。

猜你喜欢
声乐民族理论
我们的民族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