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江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1403)
摩尔根曾经说过,人类如果想要认识历史有一个方法就是通过社会生活的制度、生活中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的传统,把这三个配合起来一起去寻找那些躲藏在社会中出现的现象的后面的想法。不管现代的人是如何看待人类早期的思想的道德教育,也许现代人认为早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古老的、荒谬的、粗俗丑陋的,但是那些最古老的教育的理想和灵魂的开始都为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现代的思想和政治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它们发展的过程以及出现的方法,都带给我们特别看点。从理学的角度看,人类学是展开在人、文化、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它非常全面的分析了关于人类的进化过程、对于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之间的发展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的规律。人类学的发展不是从人类学这个词的含义开始的,而是开始于具体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文化现象以及文化活动两个的配合来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检测。“当人类已经把文化创造出来之后,人类想要让文化永存不会流失就需要利用到教育,利用教育不仅仅可以帮助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文化的发展,同时人类学这个学科的基础的东西就是教育” 我们也可以这样分析,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文化进行保存、传递和继承的过程。人类学这个学科非常重视人的感情方面以及对世界的意义的研究,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和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在研究方向拓展到的人类的价值的体系、人类形成的思想观念伦、人类所信仰的宗教、创作出来的作品、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社会中人类的行为规范等等这些问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讨论的时候没有把人当作自己想象出来的一个“完整的人”来开展工作,而是历史的具体信息以及文化背景作为基础,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类。因此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已经超越了抽象的哲学人类学的研究方向。从人类学的广义意义来分析,现实生活里的社会矛盾中包含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人类解放的相关问题,通过人类社会的“活的问题”中创造一种新的哲学史。“实际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依据以及对人类学的重新解释不过是他们广泛的研究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而已。他们的研究工作的内容已经超出了严格的各个学科之间的分界线,在他们俩人哪里历史学和人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没有任何的阻挠,同样在他们那里历史学、人类学和政治学这三个学科之间也没有任何阻挠” 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想要去调查道德和价值就需要在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背景中,他们认为社会意识的本质在于社会存在的反映,他们批驳“永恒的价值”和“永恒的道德”。 想要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第一,需要根据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以及对人身心的发展的规律,第二,需要想到不一定的地域、不一样的国家、不一样的民族之间特殊的国情、民族特色和民族传统文化。
如果对现在的情况进行分析,相关人员相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就可以运用书斋样式的讨论方法,目前,在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条化和学院化比较严重。事实上,人类学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的研究学者都主张使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来开展研究工作,利用这个方法建立相关知识体系的时候不是使用传统的书本和书本之间的结合的方法,而是从田野到书斋之间过度的方法,通过在田野里面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再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总结到书本中,然后带着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回到田野中进行检验,真正的做到有效的结合书斋与田野。把实际存在的教育场地作为研究人类学的地点,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育的实际操作和教育生命两个上面,只有这样才能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良好的基础。如果对于思想政治的研究能够进入到田野当中,那么能够很好的弥补再研究思辨式方向上的不足,老师和学生生活再一起,一起学习,一起进行实践,真实的记录下来活动的感受,积累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小插曲,发现真正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和老师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事实上,再进行研究实际的问题的工作的时候,不能够绝对的区别上面的两个角度,这两个视角是相互补充,相互浸透的。在田野里面进行工作的时候,研究人员对于“从内部看文化”这个方面强调的次数比较多,在对田野里面的工作进行分析的时候,研究人员的侧重点则放在了“从外部看文化”上面。事实上,再研究人类学的时候,最好的角度就是把参与活动本人的视角作为观察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发表自己所处再活动当中的观点和立场,同时,参与者也要对活动的内容进行反思。如果想要对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进行分析是很复杂的一件事,这需要相关的研究的人员经常和不同的人进行交谈,然后观察交谈者的行为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研究人员可以亲自去感受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对于人类学来说,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对人类生存生活的世界非常的关注,研究人员再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的时候可以很好的采用人类学的优点,学习这种方式,在主要位置和其次位置的平衡关系上要格外的注意,最好能够做到科学、客观地反映处参与这个事情的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活动。
最先使用了灌输的概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但是把灌输的概念加入到思想政治的教育方面,并且系统的进行讲述的却是列宁。在1902年的时候,列宁就在《怎么办》中提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对于灌输这两个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无产阶级政党对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这个理论进行指导教育。理论灌输最大的优点就是它非常的专业、规范,而且有系统的制度体系,它的主要形式是自上而下的。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再文化的形成上离不开人类的发展。文化通过它自身的不同的表现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的智慧、情感和身心。这是一种内生的教育形式,它的特点是随境式、渗透式、生活化它的表现方式是自下而上的。理论灌输和文化的形成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并且它们二者之间不断的进行补充,逐渐的影响结合。事实上,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再宣传工作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学院化、学术化、教条化现象依旧存在,对于理论的灌输只是进行片面的强调,群众对此的反应不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必须把理论灌输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统一起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穿透力。
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是人的文化存在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人的文化存在就是人的精神的存在,它包括“人之为人”的价值的独立的参数、“以文化人”的价值的功能和用途以及“人性和谐”的价值所对应的方向。
[1] 冯利,覃光广.当代国外文化学研究(译文集)[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16:19.
[2] 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