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前人意 传我无限情
——毛泽东诗词用典艺术例谈

2018-03-07 11:5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柳亚子用典

王 旗

(四川省南充广播电视大学,四川南充 637000)

毛泽东是中国当代领袖人物中卓尔不群、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在戎马倥偬的革命岁月和日理万机的建设年代,他写下了众多意境壮阔、感情豪迈、风格浪漫的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学遗产。

“用典”就是为了一定的修辞目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古代书籍和文章中的故事或者语句。用典的“典”包括“事典”和“语典”两类。“事典”指的是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民间传说等;“语典”指的是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句子等。从作者用典的意图讲,有正用和反用两种;从作者用典的方法讲,有明用、借用、化用几种。

下面分别摘取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略加点示以窥伟人博古通今、翻新入化的用典艺术。

1 正用

“正用”就是正面引用典故的本义。例如:

(1)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清贫乐•蒋桂战争》

(2)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例(1)中,“黄粱”是成语“黄粱美梦”的简省,属于事典,源自唐•沈既济笔记小说《枕中记》里的一个故事:卢生在客店里向道士诉说自己的不得志,当时店主正在蒸黄粱米饭。道士便给了卢生一个瓷枕叫他枕了睡。卢生枕后果然在梦里享尽了荣华富贵。毛泽东引用这个故事意在指出蒋介石等反动军阀之间的战争己经引起了劳苦大众的怨愤,武力统一中国的企图只能是黄粱美梦一场。

例(2)中的“昆明”不是指的云南省的昆明,“观鱼”不是说观看鱼儿的游动,“富春江”也并非指的位于浙江省桐庐和富阳两县境内的富春江。这里全是用典:前句取自杜甫《秋兴八首》诗中“昆明池水汉时功”句。“昆明池”是指北京颐和园内的昆明湖,当时柳亚子先生就居住于此。“观鱼”是指的《庄子•秋水》中庄子和惠施在安徽濠水桥上观赏游鱼的故事。“富春江”指的是东汉时隐士严光(字“子陵”)在富春江边隐居游钓的故事。毛泽东在这里连用典故是有着特殊的考量的:柳亚子先生是著名的民主人士,一生为民主革命奔走呼号,支持和拥护共产党。但他毕竟是旧知识分子,自视甚高,把自已看成古之管仲、今之孙中山。当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刚入北京“赶考”,工作千头万绪,异常繁重,一时未能对先生作出他满意的职位安排。柳亚子先生于是便写了《七律•感事呈毛主席》诗,表达了对中央仅视自已为社会贤达而没有安排较高职位的不快。诗的结尾两句是“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分湖,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吴江市,为柳亚子先生的家乡。柳诗引用东汉隐士严光隐居游钓的故事,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准备归隐家乡的想法。面对这位诗友、挚友、党外著名民主人士的思想情绪,毛泽东以政治家、革命家的博大情怀“和诗”,对柳亚子先生进行了婉言的规劝和善意的批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将真挚浓厚的私人情谊、质朴深刻的哲思道理,与高超娴熟的用典艺术熔为一体,达到了说理的艺术性和思想的感召力的完美结合。柳亚子先生展读之后受到了极大的感动和教育,终于打消了归隐的念头,并步毛泽东诗之韵赋诗表示“昆明池水清如此,未必严光忆富江”,从此以后便以极大的政治热忱参加到了新政府的工作之中。

2 反用

将典故的本义反其意而用之便是“反用”。例如:

(1)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例(1)有四处用典。“穷寇”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讲“穷寇勿追”,以避免其做出孤注一掷之举伤害到自己。“霸王”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秦末,项羽和刘邦同时起兵反秦。项羽灭了秦军主力后拥四十万大军进入秦都咸阳。为博取所谓的“仁义”之名,他两次放走了对手刘邦,最后却反被刘邦追杀,在乌江边“霸王别姬”自刎身亡。毛泽东引用这个历史故事告诉大家,一定要汲取项羽失败的历史教训,千万不可为了“和谈”的虚名而给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的机会。一个“宜将”,一个“不可”,正面号召,反面警戒,援古说今,表现了革命领袖非凡的远见卓识。这是最高统帅用诗的语言向全军下达的向全国进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命令。

例(2)是在全篇的立意上对前人旧句的翻转推新。毛泽东的这首词,从词牌“卜算子”到词题“咏梅”都取自陆游之词。词前小序写得很明白:“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怎么“反其意而用之”呢?原来,陆游词为:“驿外断桥处,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反映了自己在官场斗争中势单力薄、孤寂愁苦的心绪。“寂寞”“无主”“黄昏”“独自愁”“苦”“零落”这些字眼,无不给人以压抑沉闷之感。而在雄才大略的毛泽东笔下,陆词低迷消沉的思想被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迎春”“花枝俏”“山花烂漫”“丛中笑”这些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战胜一切的乐观进取精神。这首词笔力雄健、立意高远,沉雄伟博、气魄旷达,“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东坡语),托物(梅花)言志,既写出了梅花纯洁脱俗的气质,更喻示了革命者昂扬奋发的气度,艺术再现了革命者高尚的品德操守。

3 明用

读者一看文字便知道是用典,这就是“明用”。这在毛泽东诗词中是最常见的。例如:

(1)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浪淘沙•北戴河》

(2)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例(1)用典很明显:公元207年,曹操(后被尊为“魏武帝”)作战凯旋,路过碣石时写了首《观沧海》。毛泽东诗句中的“有遗篇”就是指的这首诗。作者引用一千多年前的这个历史故事,是为了卒章显志突出“换了人间”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例(2)用了两个典故。“蚂蚁缘槐夸大国”用事典,典出唐•李公佐的笔记小说《南柯太守传》,说有个人在槐树下喝酒喝醉了,梦见自己在“大槐安国”当了附马,又在南柯郡作了二十年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酒醒后才发现所谓的“大槐安国”原来是槐树洞中的蚂蚁窝。“蚍蜉撼树谈何易”用语典,出自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蚍蜉,大蚂蚁。韩诗讥讽了那些对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妄加贬低的人。毛泽东连用二典,意在抨击当时国际上的反华势力,警告他们企图称王称霸、主宰国际事务,最终只能是南柯一梦。在不怕鬼、不信邪,日益强大了起来的中国面前,任何妄自尊大的图谋都是“可笑不自量”的,终究只能是要破灭的泡影。这两句诗通过巧妙用典,达到了文学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境地。

4 借用

顾名思义,“借用”就是借助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借用有四种情况:一是完完整整地引用前人的语句;二是引用时只撷取或改动前人语句中的个别字词;三是引用时把前人词语、句子的次序加以颠倒;四是引用时将前人的词语、句子加以压缩或者重新组合。例如: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水调歌头•游泳》

(2)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答友人》

(3)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4)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

例(1)直接套取了《论语•子罕》的现成句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借河水日夜不停地流逝比喻时光的一去不复返,进而产生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大干快上,加快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强烈思想。当时正值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突飞猛进之时,这首诗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革命热情。

例(2)“我欲因之梦寥廓”句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句,句式结构一样,只是结尾二字不同,显然是改易而来的。但“寥廓”与“吴越”,一个浩瀚无际,一个具体而微,气魄之大小、境界之高下自不待言。二者虽然都是写的梦境,但所梦内容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美感却大不一样。后句“芙蓉国里尽朝晖”,“芙蓉”一词源自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句。毛泽东撷取“芙蓉”一词来指代自己的家乡湖南省,从而构思了一个“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寥廓之梦,既蕴含着对故土的热恋、对故人的追思,更蕴含着对美好未来无限憧憬的挚热情怀。

例(3)“一唱雄鸡天下白”取自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首句,但把“一唱”和“雄鸡”两个词语互相移位了。李贺的诗幻想着自己一旦飞黄腾达,便可以从幽寒苦闷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反映了对个人得失沉浮的思虑。而毛泽东仅仅将词序倒置为“一唱雄鸡”,格局和气概就阔大高亢多了,既抒发了为新中国的诞生、民族大团结的出现而由衷产生的喜悦情和自豪感,又包涵着因筚路蓝缕、创业不易,大功方成、守业维艰而生发的万千感慨!“一唱”二字极有力度,写出了几万万劳苦大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涤污荡垢、廓清宇内的自信和豪迈,“雄鸡”也因此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

例(4)既用事典又用语典。事典取自楚国•宋玉《高唐赋》所载楚怀王游云梦泽时,梦中与巫山神女相遇的历史故事。语典则是把李白“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其二》)、杜甫“云雨荒台起梦思”(《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李商隐“神女生涯原是梦”(《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等唐朝诗人的诗句压缩省简而来的。毛泽东将历史故事与前人旧句重新组合,意在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表达了人定胜天、美好的宏图大业必将实现的坚定决心。如此“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凌云壮志,也只有毛泽东能具有!

5 化用

把典故的本义灵活点化、变通,让它产生新的意思,这就是“化用”。这种用法既有所本,又出新意,所以历来为人所称道。毛泽东是善于化用典故的高手。例如:

(1)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二首•其二》

(2)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成三截?

——《念奴娇•昆仑》

例(1)化用了王安石《壬辰寒食》诗“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句,该句又本于陆游《柳》诗“杨柳春风千万条”句。一经化用,就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美好面貌。“红雨”一词新颖别致,化自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句,元杂剧家王实甫《西厢记》中也有“红雨纷纷点绿苔”的句子。这些诗句既写出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色,更抒发了诗人因天遂人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产生的由衷喜悦心情。

例(2)化用了楚国•宋玉《大言赋》“长剑耿介,倚天之外”、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这些诗句。“倚天”二字用来形容宝剑极长、带剑之人极其高大。如此高大伟岸、英雄豪迈的形象,正是毛泽东指点江山、恢宏气概的生动体现!

毛泽东久有凌云志,豪情冠古今;妙手著神笔,诗词如画卷。他的古诗词修养很高,是善于用典的行家里手。他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典故却总是那样妥贴入神,既点石成金、启发联想,又意韵绵长、境界阔大,总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词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与他“熔铸前人意,传我无限情”出神入化的用典艺术密不可分。

[1]毛泽东的诗词艺术,王永盛、张伟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版。

[2]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吴正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9日版。

猜你喜欢
柳亚子用典
第四届“柳亚子杯”全国诗歌大赛启事
巧借习总书记用典 丰富思政课内涵
题《张苍水集》
柳亚子故居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漫谈诗词“用典”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龃龉”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