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中国文化英语教材建设研究*

2018-03-07 10:29肖安法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译介英语教材文明

肖安法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带动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中华学术外译成果丰硕,出版了很多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著作(文化典籍、文学作品、文化概况等),这对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高等学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知识,成为弘扬和宣传中国文化的使者,也出版了很多供大学生使用的中国文化课程教材。中国文化英语教材涉及的不仅仅是教材建设本身,更关联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理论。依据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从多维角度探究中国文化英语教材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从文化与跨文化角度确定中国文化英语教材主要内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容更是丰富多彩,蔚为壮观,因此,在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时必须明确并依据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文化英语教材实际上是译介中国文化,选择和译介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绝非轻而易举之事,但可以从文化与跨文化角度达成基本的共识。

(一)译介中国文化核心内容要兼顾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要依据文化的四个层次

广义的文化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纳入定义域,包括人类的物质生产、社会组织、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狭义的文化仅把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归入定义域,包括社会伦理道德、政治思想、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民情风俗、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等。

文化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文化(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合,是具体的实物,如衣、食、住、行等;制度文化,指人与人之间规范相互行为和调解相互关系的准则,如政治、法律、经济制度等;行为文化,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精神文化(心态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这是文化的精华部分,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以及由此而创造的文学艺术作品等。

(二)译介中国文化核心内容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中国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复杂的文化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多个方面来解读和介绍,因此,确定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还需要明确一些概念。

1.中国文明与中国文化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概念。一般认为,文明是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既包括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也包括消极成果;文化可以离开文明而存在,但是文明离开文化是不存在的,舍弃了文明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的也就越高;文化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但文明必须是有形的;文化可以通过语言形式的符号来传承,但文明却不能仅仅依靠语言符号来传承。文明与文化的概念范畴一直有争论,但从一种文明可以包含多种文化的角度来说,文明大于文化;从文明是积极的、进步的文化成果来看,文明从属于文化。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持续最久的文明之一,也称作中华文明,以前也称作华夏文明。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居民经过长期的融合变化,形成了一个大的主要部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即华夏族。西周初年,周成王在今天的河南洛阳地区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洛城,又被称之为“中土”或“中国”,“中土”“中国”与“华夏族”合在一起,就被称作“中华”。现在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统称。中国文明不仅指古代华夏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其他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还包括现代文明,因此,现在一般不用华夏文明来指称中国文明。中国文明首先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其次反映了中华民族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积极成果,再者是具有共同信仰的中华民族所拥有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合。

中国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其经历数千年演变而自成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和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气质,为中华民族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结晶。

2.华夏文化与中华文化

华夏文化、中华文化都可以英译为Chinese culture,但汉语表述有所区别。如前所述,华夏族是古代汉族的称谓,尽管华夏文化也可以宽泛地指称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以华夏文明为基础,但中国文化是充分整合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而华夏文化这一称谓不能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特征:幅员之广袤,种族之复杂,年代之久远[1]。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化同义,但具有国际属性,是中国境域内中华民族和全球华人共同创造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复杂的、庞大的文化统一体,“既有共时性的悖立,亦有历时性的变异;而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或碰撞中,既有排异或同化,亦有接纳和顺应”[2]。因此,中国文化是最能涵盖中华民族文化的称谓。

3.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化

中国文化是内涵十分丰富、庞大的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可以从下面多个方面区分:产生的地域、地域类型、民族属性、社会性、宗教属性、门类、纵向的发展形态等[3]。如果以纵向的发展形态区分,中国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化则指鸦片战争以后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和精髓,中国现当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演变和发展。

(三)译介中国文化核心内容可以借鉴赫什的做法

赫什(E.D.Hirsch,Jr.)在教育专著《文化素养:每个美国人应该知道的知识》(Cultural Literacy: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中详细列出了具有读写能力的美国人应该知晓的五千个精华知识点。尽管赫什的目的是倡导核心知识教育以消除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但是他的著作对框定和翻译中国文化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赫什认为,文化素养(Cultural Literacy)是关于世界的共享的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是具有读写能力的人们所拥有的网状信息系统(Network of Information),是历史、宗教、风俗、文学、艺术、地理、科学等领域的事实和人文知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人们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讨论,理解新观点、新事件,处理各种挑战,合理地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4]。

赫什在《文化素养:每个美国人应该知道的知识》中列出的五千个精华知识条目[4]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共享性、稳固性、开放性。这些知识点是人们在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时必须具备的,即共享性;又能世代相传,不因时代变化而失去价值,即稳固性;不仅局限于美国有关的而且包括与全世界有关的重要知识点,即开放性。我们可借鉴赫什的做法来确定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使其突出共享性、稳固性、开放性三个特点。共享性不仅指的是具有读写能力的中国人在交流中应该知道的文化知识点,而且指的是英语读者应该知道的文化知识点;稳固性应该指的是至今仍具有价值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开放性强调的是既要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又要适度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化,既要介绍以汉族为主的文化又要兼顾其他各民族的文化。

(四)从跨文化传播角度确定译介中国文化核心内容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活动,文化译介是文化传播行为,而文化传播行为由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大基本要素构成。中国文化英语教材如果不能系统且比较全面地介绍中国文化,那就会给外国读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文化可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中国文化英语教材是以知识文化为主的,所以应当选择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和最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尽量做到系统性与重点性的统一。中国文化传承至今对现代人文化精神具有重大影响,所以要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化并阐发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

二、中国文化英语教材建设的现状

国内一些高校主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组织专家团队编写数本中国文化英语教材。例如:《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版)、《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版)、《中国文化概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版)、《中国文化英语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版)、《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版)、《中国文化概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版)、《中国文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版)、《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版)、《中国文化英语概览》(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版)、《中国文化要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5版)等。

(一)中国文化英语教材的优点

1.教材的使用对象明确

这些教材都明确地说明了适用对象,主要有在校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研究生、英语教师、外国在华留学生、外交人士以及英语爱好者。

2.内容选择具有自己的特色

教材对同一文化内容的译介在材料的选择上各不相同。例如:《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外研社版)的文章是从《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版翻译而来;《中国文化英语教程》(武大版)的文章是从网络英语文章或国内外出版英语文章改编而成;《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外教社版)的文章来自原汁原味的著作、文章和报道;《中国文化》(北大版)的文章是参考网络文章和中英文出版物编写而来。就民间习俗而言,《中国文化》(中科大版)选择了婚礼习俗、葬礼习俗、餐桌礼仪和传统节日;《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外教社版)选择的是“清明上河图”、老北京风俗与魅力、中国饮食、茶香人生和武术与蹴鞠;《中国文化英语教程》(武大版)则介绍的是中国阴历、节气、生肖、风水、天干地支、幸运数字和祭祖习俗等。

3.文章的编排比较一致,以“概述—分述”呈现

这样的呈现方式符合认知规律。《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外教社版)“抓住了中国文化中一些最具特色的内容和亮点,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比较具体和深入地介绍”[5],每个板块前有概述,这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北大版)每个板块由三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是总的介绍,第二、三篇是具体的介绍,互为补充。《中国文化概览》(华东理工版)每一章会有一篇长文谈论一个专题,英汉对照便于读者理解。《中国文化英语教程》(武大版)各章由四篇文章和“万花筒”数篇短文构成,按“总—分”模式展开,第一篇为总述,后三篇为分述,“万花筒”的短文为文化趣文,层次分明,相得益彰。《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外教版)每单元由三篇文章组成,第一篇帮助读者了解主题概况,第二篇为经典选文,引导读者品味文化精髓和深层意义,第三篇为评论性文章,以启发读者思考和培养思辨能力。《中国文化概况》(外教社版)有“概览”和其他四大板块(共12章),概览简单地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人口、政体、气候、民族等方面,每章以大标题和小标题区分概述和分述,标题下行文简短,以历史或重要顺序展开。《中国文化》(中科大版)每章由一长篇概述文章和两篇较短的具体介绍文章补充。

(二)中国文化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教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缺乏对现当代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介绍

如《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外研社版)分四大板块:智慧与信仰、创造与交流、艺术与美感、民俗与风情。每个板块之前都有简短的概述,陈述中国文化的精神、内蕴和核心价值,再就数个专题进行介绍。四大板块的24个专题绝大部分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第四个板块的三个专题凸显了现当代文化:老北京的风情和韵味、中国的美食、茶香四溢的人生。该教程以点带面,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完整、不全面,也很少涉及现当代中国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北大版)涵盖十五个精选的中华文化[6]知识板块,每个板块下有三到四个专题,第一个专题一般是总的介绍,其他是典型的事例和材料,“以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主线,主题内容力求代表性、民族性和趣味性”[6]。该教材配有黑白插图,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帮助理解。该教材尽管涉及现当代中国文化多一些,但还不够,更没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介绍。

上面讨论的七本中国文化英语教材尽管各有特色和优点,但都没能比较系统地呈现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原因是文化包罗万象,内容驳杂,难于取舍。

2.一些中国文化词汇的英译不统一

译介中国文化要处理很多中国文化特有的词汇(术语),最理想的是英译词汇的统一,例如:四书五经(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五行(金、木、水、火、土)(Five Elements:metal,wood,water,fire and earth)、风水(Feng Shui or Chinese Geomancy)等。只要不影响意义的传达,有些词汇英译可以不统一。例如,老子思想中“无为”,英译有non-action,non-striving,non-doing,not-acting,actionless activity(Arthur Waley译),action without deeds(林语堂译)。又例如,“文房四宝”可以有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Four Jewels of the Study or Four Friends of the Study,Scholar’s Four Jewels等译法。但是,大部分词汇(术语)英译应该统一。这些教材里,一些中国文化词汇翻译是不统一的。例如:大篆字体有的译为Big Seal Script,有的译为 Greater Seal Script,可以统一为Great Seal Script;隶书字体有的译为Clerkly Script,但比较规范的说法是Clerical Script或Official Script。再比如,《易经》英译有The Book of Changes,Classic of Changes;《诗经》为 Classic of Poetry,The Book of Songs,The Book of Poetry;《尚书》为 Classic of History,The Book of Documents;《礼记》为 The Records of Rites,Classic of Rites,The Book of Rites。

三、对中国文化英语教材编写的建议

(一)既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也要介绍现当代文化,还要兼顾少数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繁杂,要确定译介内容或专题确实颇费周折,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可以依据本标题倡导的原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板块):地理概况、历史概况、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制度文化、古今教育、汉语汉字、学术思想、饮食文化、节日风俗、传统建筑、科技智慧、文学戏剧、器物文化、各类艺术、少数民族文化等。每个板块可以将综述和分论(专题)相结合,专题可以把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多民族文化揉和在一起。

(二)在保留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在体例和内容上有所不同

赫什主持并参与编写的《核心知识系列读本》(The Core Knowledge Series)这套丛书除了具有上面提到的三个特点之外,还具有另外两个特点:序列化和具体化。该系列读本把各个主题按年级成序列展开,即序列化;把各学科的核心知识明确化、具体化,杜绝使用笼统模糊的语言来描述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内容清晰、富有趣味且具时代挑战性。

如果著者能借鉴赫什的做法,选取、编排和编写内容时突出共享性、稳固性、开放性、序列化和具体化的特点,那么文化译介教材不仅能激发中国读者和外国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满足他们的学术和研究需求。专题应该选择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材料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也应该是在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例如,《中国文化》在第十五个板块“中国文学”里只介绍了鲁迅和郭沫若两位现代作家,而没有介绍老舍、巴金、曹禺等人。同样,如果介绍荀子而不介绍孟子就不妥。

(三)中国文化词汇的英译应该尽量统一

完全做到英译中国文化词汇的统一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遵循以下原则做到尽可能的统一。一是要遵循约定俗成原则。例如,《红楼梦》书名的翻译有John Minford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杨宪益、戴乃蝶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译介这作品名的时候只能选其一而不能另起炉灶。同样,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京剧(Peking Opera)、端午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都是约定俗成的词汇。二是要理解词语的意义以及该词语的上义词和下义词构成的词义系统[7],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词义系统都需要考虑。例如,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含义十分丰富,英语很难有完全对应的词语。“仁”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用benevolence,charity,magnanimity,sincerity,respectfulness,altruism,diligence,loving kindness,goodness等表达。很多人直接用汉语拼音ren表达,但尽量不要音译。这些英语词语都表示的是人性之善,它们应该有个上义词,所以林语堂找到了humanism[8],林戊荪找到了 humaneness[9]。“礼”可以用rituals,traditions,moral norms,social norms,social order表达,但林戊荪的翻译 ritual propriety[9]更贴切。三是可以意译和音译互相并列、相互解释。比如,拙政园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Zhuozheng Garden)。《道德经》国内的译法有The Dao De Jing,Dao De Jing(Book of the Way and Its Power),Classic of the Way and Virtue(Dao De Jing),The Book of Tao(林语堂译),国外的有The Lao Tzu,Tao Te Ching(Arthur Waley译),The Way and Its Power等,显得很难取舍。我们弄清这本著作的意义:“道”是《道德经》一书的中心概念和最高范畴,而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以“道”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依照约定俗成原则,把意译和音译并列,最能让英语读者接受的应该是The Way and Its Power(Tao Te Ching)。

(四)多为读者着想

中国文化英语译介书籍和教材要多为读者考虑,各章节后面可以列出更进一步的阅读书目,便于让读者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最好附上中国文化词汇索引,这为读者查阅和统一文化词汇英译带来很多便利;装帧要以国际出版要求为标准,更多、更好地使用插图以使读者对中国文化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开发立体化的教学资源,通过音频、视频、网络资源平台、手机应用等,让使用者进行交互式、体验式地学习,这不仅让文化的传播途径多样化,还能增强传播效果。

(五)中外专家合作编写为佳

谢天振教授认为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首先要树立国际合作的眼光,积极联合国外汉学家、翻译家,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摒弃那种向世界译介中国文学只能依靠自己人、不能指望外国人的偏见[10]。尽管中国文化英语教材的大部分读者为中国人,但以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必须考虑语言的地道和可接受性,必须考虑对外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中国文化英语教材得以出版,这不仅有助于培养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英语读本或教材的作者可以根据使用对象确定译介内容和语言表达,但必须突出核心内容并兼顾现当代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从而比较全面地展现中国文化的风貌。

猜你喜欢
译介英语教材文明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对不文明说“不”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文明歌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