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近年来,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它们已成为现今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对于法律这样应用性强的学科人才培养,更需要一系列的举措来保障实施。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的普及,慕课、微课、公开课等广泛应用到了高校教学当中,“O2O”等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高等教育也逐渐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同时进行。教师在课堂上的传统教学不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单一模式,学生可以在一定比例范围内选择在华文慕课、学堂在线等网络上学习。二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途径增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本校学习,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外校进行学习,而这种选择完全是取决于教师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吸引力。这种开放包容、互联网学习、学校之间互认学分的教育模式很快将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称为高校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每个学生的能力素质及特长优缺点都有差异,通过大数据统计,可以做到针对每个学生制定适合个人的教育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个性化”、“定制式”教学。学校及教师可以根据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及学习方案,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及能力素质。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逐渐形成新的高等教育形式。
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法律作为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专业,要积极谋划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与大数据时代所需人才高度契合,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培养定位、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师结构等措施中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法律系为例,近年来,该系坚持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逐渐转变思维,从传统高校法学教育的精英培养模式逐步转化为目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法律人才模式。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明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围绕学校自身所处的区域位置以及自身层次,在保留法学专业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培养能够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在明确了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框架下,及时作出转变调整。
大数据时代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法律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和专业老师研究探索符合大数据时代需求的课程设置及安排。目前国内高校的专业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教学,高校教师也普遍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在实践方面的锻炼很不足。所以,需要高校在宏观上从多方面搭建平台,弥补学科建设中的不足。
通过与公检法机关及律师事务所合作,让高校专业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相关实务知识与经验。法律专业和法律职业共同体有着很多合作关系,这也是高校法律专业在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上很好的平台和媒介。作为高校老师,自身具备更多的是专业领域的理论素养,而在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就要求高校法学专业老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更多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法律系在搭建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合作平台上取得了较好成效,与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双千计划”,一方面输送优秀老师到法院挂职,另一方面聘请有专业经验的法官来学校承担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法律系老师积极与律师事务所联系,担任广东省“村居律师”,在服务地方的同时,也极好的丰富了专业实务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些都在法学专业教学中很好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接轨。
鼓励和推荐学生积极参与法律实务部门实践工作,提高自身应用型实践能力。法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仅要求法律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同时具备分析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而法学学生经过在校系统专业的学习,较之专业理论方面,实践能力是极为欠缺的,通常了解掌握了书本知识,而实际在分析案件中不知如何下手,这与应用型法律人才标准相差甚远。高校可以通过与法律职业共同体搭建的平台,鼓励和输送学生到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学习实践。应用型法律人才一定要在实践中锻炼检验,在实践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这才是大数据时代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要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培养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于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教学模式要摒弃传统的课堂讲授理论为主的形式,学校职能部门要根据社会需求人才类型,全方位的设计教学模式,让实践环节贯穿于理论学习之中,从而达到学到即会应用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法律实务部门聘请专业实务导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比如模拟法庭、专业实习等,给予学生实践性的指导。同时可以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上,比如诉讼法等,也适当安排法官、律师为学生上课。
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慢慢过渡到以实践教学为主配合理论讲解这样的方法上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采取多样多层次多渠道的授课方式,积极使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新兴教学手段,拓展教学途径,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对于实践教学环节,转变仅仅是理论教学辅助工作的思维,对于学生实践学习的表现及成绩,要严肃认真,和理论教学一样,设置补考重修环节。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更多的是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高校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时代所带来的新技术新科技,使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及时调整,为大数据时代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
[1]许淑慧,覃伟年.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80-183.
[2]刘滨滨.深化地方大学教育改革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J].辽宁教育研究,2002(2):37-38.
[3]孔繁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