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中家长阅读指导行为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影响

2018-03-07 09:50:51段蕾金哲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亲子习惯读书

段蕾,金哲华

(延边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1 主要概念界定

1.1 亲子共读

王西敏从具体活动出发,认为亲子间分享同一本书并展开讨论交流的活动就是亲子共读。胡珊从亲子共读的目的与作用除法,指出亲子阅读是家长依据儿童阅读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儿童热爱阅读,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活动。颜晓燕认为在亲子阅读中,亲子间相拥而坐能够倍感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综上,亲子共读主要指亲子之间围绕共同的阅读材料进行互动交流的阅读互动。

1.2 家长的阅读指导行为

家长的阅读指导行为目的是于培养儿童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提升儿童阅读能力。陆蕾在研究中认为广义的阅读指导行为贯穿整个亲子阅读过程,包括阅读准备、阅读示范、阅读互动、阅读延伸等环节;狭义的阅读指导行为本质上是亲子互动,表现为亲子双方提供指导或者寻求指导的行为及倾向,且彼此感知对方行为的影响。

1.3 儿童阅读习惯

儿童阅读习惯指儿童在阅读活动中形成的固有的自动化阅读行为模式。儿童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也包括思维情感、方法等内容。

2 研究依据

2.1 读写萌发理论

读写萌发理论认为,儿童阅读是从0岁开始的,从儿童接触文本逐步到能够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其读写能力是变化的、持续的。家长应更早地建立亲子共读意识,家长首先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积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王林在早期教育中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中指出在儿童早期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活动会有效激发儿童对于读写技能发展和学习欲望。陈林静认为读写的互动行为可以有效促进儿童语言的构建,在儿童年幼时通过儿歌、童诗的引导,儿童会产生读、说的兴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2.2 儿童阅读心理规律

儿童阅读是接触书面语言学习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儿童的眼、耳、手、口、脑等联合工作,才能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刘启艳在研究中指出儿童阅读是从书面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不仅是有感知觉、记忆的参加,而且是有想象和思维的积极参与。要遵循儿童阅读心理特点进行指导,多以无意注意、无意记忆与无意想象为主。

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以及和自我实现五个从低到高的层次。亲子共读恰好可以满足儿童的高级需要。亲子共读能加深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提供儿童的安全、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共读中尊重儿童的阅读见解,做到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提升儿童自我实现的心理胜任感。

3 研究现状

3.1 基本原则

刘敏等对儿童早期启蒙阅读进行研究,提出了亲子启蒙阅读的四个原则:以儿童和家庭为中心;建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阅读过程;回归纸本阅读;补充图书馆和社区少儿阅览室阅读资源。

3.2 影响因素

李晶晶对幼儿家庭读写环境与其早期阅读能力相关性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家长阅读态度与行为,亲子阅读策略与频率影响着儿童的早期读写水平,且作用程度显著。

3.3 存在问题

3.3.1 家长阅读指导行为缺乏信念支撑

李大维在家庭环境特点与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中指出好的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巩固。家长只有为自己定下目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会给予儿童正确的指导,通过榜样力量,才能有效影响儿童的阅读。此外,家长要多与教师、其他家长沟通,多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以此来坚定和发展亲子共读信念。

3.3.2 家长阅读指导行为缺乏情感共情

徐秀英在研究中指出亲子共读重在情感的沟通,亲子共读是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家长缺乏共读前的准备与共读中的情感生成,没能充分发挥共读的积极作用,导致亲子共读流于形式,作为简单的睡前读物。家长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共读读物。

3.3.3 家长阅读指导行为缺乏有效策略

杨雯珺利用问卷对早期亲子阅读家长阅读指导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家长亲子阅读准备不充分、缺乏科学性与趣味性、延伸意识欠缺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家长对儿童阅读心理规律的认知水平偏低;另一方面,家长对亲子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缺乏对亲子阅读读物的认识与有效利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激发儿童阅读兴趣

儿童阅读兴趣是亲子阅读顺利开展的前提,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阅读方式上,可采取表演、手工制作、绘画故事等多种方式,做到“在玩中激趣”;读本的选取上,要注重儿童的年龄段特征、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多采用直观而形象的读本。

4.2 全身心投入亲子阅读中去

亲子共读的目的是父母参与儿童成长的点滴,拉进彼此间的情感距离。家长主动做到提出问题、肯定阅读、表达爱意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儿童阅读时出现的对与错要实时给予反馈,给予儿童正确的价值取向;表扬和肯定儿童在阅读中的表现与收获;表达对儿童阅读的喜爱,增强后续阅读的动力。

4.3 减少电子屏幕阅读行为对视觉的刺激

由于儿童的感知发育处于动态变化中,自控能力不强,容易被电子设备中其他的软件的精彩内容吸引。家长要尽量减少外界其他动态因素的干扰,让孩子体会书本阅读的自由思考和自主阅读。此外,减少电子屏幕的阅读有助于儿童的视力健康与身心发展。

4.4 家长积极参与并营造“家庭图书馆”,创设儿童自主阅读环境

儿童阅读习惯需要家长和儿童的长期坚持。家长要营造舒适的读书氛围,在设置一个安静的读书角,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儿童阅读的思考与阅读思维的形成。

4.5 确保亲子共读时间和频率

针对家长共读信念的不坚定,家长们应该以严格的标准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言出必行为儿童树立榜样。在亲子共读时间上,可以依据儿童自身特点以及共读材料而定,在儿童情绪稳定的时候进行共读,这样的共读效率和效果才是最理想的。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们需要从自身的言行中一点一滴做起。首先从自己热爱读书开始,为儿童树立读书榜样。再到与儿童共读,与儿童交换读书体会,同时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内心想法,有利于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科学的方法开展亲子共读,才会真正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积极促进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1]李晶晶.5-6岁幼儿家庭读写环境与其早期阅读能力的相关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2]刘敏,邓益成.论儿童早期启蒙阅读的智慧之旅[J].图书馆界,2016(3):75-95.

[3]杨雯珺.早期亲子阅读家长指导行为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4]徐秀英.家庭教育对低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5]李大维.学前教育经历-家庭环境特点与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6]陈林静.读写互动促进儿童语言构建[J].上海教育科研,2015(11):81-83.

[7]王琳.早期教育中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J].兰台内外,2016(5):79-79.

[8]陆蕾.亲子共读,书香伴成长[J].上海教育,2017(22):30.

[9]刘启艳.谈谈儿童的阅读心理[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73-76.

猜你喜欢
亲子习惯读书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