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怡,史加翠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山西太原 030002)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心理疏导,其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将心理疏导应用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大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的人生价值。
心理疏导指的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方法,其以心理变化规律作为基础,利用心理学中的技巧或方法,采用解释说明、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沟通交流,及时引导并疏通人的心理问题或者思想问题,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心理疏导是将解决思想问题作为重要内容,从学生的心理障碍出发,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及时疏通心理问题,从而达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目标[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侧重于满足学生的内在体验,让学生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勇敢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从而让工作者能更好的对症下药,最终将学生的心理转换到健康的道路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共有三个功能,一是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功能。大学生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往往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能保障心理疏导的有效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高校应满足大学生的个人倾诉,将大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其感受到关怀和被重视,减少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二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功能。在实际生活中,心理疏导的方法更能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时调整大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大学生在和谐友好的环境下敞开心扉。心理疏导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目的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在动态变化中得到有效提高[2]。三是教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功能。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异显著,一部分学生会因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问题造成心理障碍,当达到某一程度时,大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会失控,进而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比较激烈,大多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因而大学生要承受各方的压力。再加上我国教育的改革不能从实际上减轻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导致社会需求的人才越来越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甚至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问题。在感情方面,大学生不成熟心理导致很容易发生感情矛盾,引发嫉妒、猜测等心理;在人际交往方面,如今独生子女比较多,学生大多会有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就业方面,目前大学生毕业人数较多,社会岗位无法满足大学生需求,进而导致大学生会出现烦躁、焦虑等心理[3]。
各方压力导致大学生不能合理的管控情绪,容易出现烦躁、痛苦等负面情绪。因此,采用心理疏导的理论知识和手段,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适当调整大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大学生在扩大认知范围的同时,能自主的认识到自身问题所能承受的压力范围,从而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内容,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疏导以学生作为主体,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进行沟通交流,从心理学的基础出发,最终帮助大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引导其健康向上发展[4]。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有:人际交往疏导、学习疏导、生活疏导和就业疏导四个方面。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有强烈追求,期望建立人际关系为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大学生在建立人际关系时往往会有冷漠、自卑、猜忌等心理,导致大学生在建立人际关系时缺乏有效的方法。
心理疏导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友爱人际发展为基点,有目的地疏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冲突。利用心理疏导调节大学生思想观念,从互相理解和互相包容出发,缓和学生之间的冷漠状态,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氛围和谐、友好的发展;学习疏导会根据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心理规律及特点,合理计划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生活疏导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在大学期间,学生休闲时间较多,导致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会乘虚而入。生活疏导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合理选择并安排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休闲生活的同时,促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消费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过于攀比也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因而生活疏导帮助学生理性消费,培养学生生活的技能,并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就业疏导往往集中在毕业来临前,导致大学生无法得到目的性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这既是学业发展的必要,也是职业发展的需要。就业疏导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发展水平,从而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应建立学生就业发展的档案,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高校应拓展社会资源,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实践的机会[5]。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疏导应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基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细致分析每个大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个性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属于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6]。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实际思想观念,把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克服在初始阶段,进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效率。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以“为了学生身心健康”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高校在普及学生的主干课程的同时,和心理咨询中心组织举办心理发展的专题讲座、心理运动会、图片展、心理影片展等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报纸、师生座谈会、公寓楼道宣传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引导大学生调整自我情绪、做好自身管理,用积极地心态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共同发展和合理竞争作为自身发展的理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心理危机是由内在身心的变化或者外在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变动幅度较大的状态。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需要高校普查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相关档案以便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作为关注的重点,及时对该生心理疏导。如若发现有心理问题恶化或者新发现心理问题的新生,应及时通知相关监护人,配合监护人做好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并对心理疏导工作的进程及时记录。其次,高校要完善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体系,定期跟踪并管理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降低危险事件的负面影响。
高校应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对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网络的咨询或者辅导,借助微信,QQ等交流方式让学生敢于表达自身存在的心理或者思想的困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现问题后,采用交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高校可以利用心理测试的软件,定期对学生的进行心理测试,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7]。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关注者每天介绍一篇质量比较高的心理健康文章,让学生在短时间阅读时对心理健康具有新的认知,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范围。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治教育的工作者在进行心理疏导时,根据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采用正确的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价值,促进大学生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最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1]金敏.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6,21(4):150-153.
[2]吴霁乐,严建烽,杨婷.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8):76-77.
[3]周正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与应用[J].知识文库,2017(5):210-211.
[4]王月霄,蒋冰凝,董子涵.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思考[J].时代教育,2016(21):39.
[5]张晓娟.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7(3):124-127.
[6]贾香香.浅析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5(26):160.
[7]曾四龙.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5(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