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没落里的“势”哲学

2018-03-07 09:05袁为之程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票号晋商孙子兵法

袁为之,程艳

(1.文华中学,山西太原 030012;2.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历史上的晋商纵横捭阖、挥斥方遒创造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辉煌业绩,影响深远,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抹色彩,因此其近代的衰落更令人扼腕叹息,古今中外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晋商的衰落进行了分析,《孙子兵法》自古以来即被中国商人视为瑰宝,本文从《孙子兵法》中的一个既是本体又是方法的重要哲学概念——“势”着手,用“势”分析晋商清末“失势”的基本原因,为晋商得失成败的探索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 “势”系统思想的提出

“势”是《孙子兵法》的核心范畴,既是本体论又是方法论。全文中直接提到“势”字的有15处之多,涉及《计篇》《势篇》《虚实》《地形》等,其中《势篇》是阐述“势”的专篇,其他篇幅虽未直接提到,但都是围绕如何“借势、蓄势、造势”展开的。《孙子兵法》开篇即提到“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计篇》),本文基于哲学的研究视阚对“势”进行了新界定:即“势”是客观事物由外部环境要素与内部构成要素共同决定,并受位置、速度共同影响,由运动产生能量,继而在内外部释放能量的并获得能量的循环体系。

晋商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以“度势”定位、“蓄势”谋动、“造势”竞先,造就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辉煌,但如今却依然只余平遥古城风铃默默诉说着一段曾经的传奇,昭告世人一片零落的繁华。自辛亥革命后,晋商包括票号在内的各商号由衰颓而趋没落,其中的原因自然有“弱国无强商”这样一个大趋势,但是所有事物的出现、发展以及消失都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把晋商的衰败仅仅归结为近百年来国运多舛,似乎有简单归纳之嫌,也对学习晋商的经验教训毫无助益。晋商的辉煌源自其“得势”。晋商的衰败自然是因为其“失势”,破坏了赖以成功的“势”系统。

1.1 失“道”势

《孙子兵法》有云“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这里的“道”指的是国家的政策法令,强调的是国家政治的开明程度即政府管理国家是否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进行。首先政府能否确保政局的稳定性,而从鸦片战争以来,长期大范围的战乱造成经济萧条、商业衰败,票号的储户纷纷提现,而票号放出的款项却难以收回。战争期间外国侵略者的肆意抢掠、溃兵散兵的乘火打劫不仅使晋商的实际财产蒙受巨大损失,经营过程中的账目资料也在战乱中丢失损坏,这为后续的经营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其次是政府的执政能力能否保证商民的正当权利,保障商民在外的人身财产安全,清政府先后与沙俄签订了 《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陆路通商章程》,这些不平等条约使得俄商直接到达中国内地直接购茶、加工、贩卖,同时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而晋商不仅在经过俄境要缴纳高额关税,还要向清政府缴纳厘金税,“从湖北贩茶到张家口,所付税金要比俄商多十倍”[1],此外,截止1910年赊销给俄商共计价值62万余两白银的货物,也无法收回货款,晋商恳请清政府出面交涉,也未获得任何回应[1]。外蒙独立和俄国十月革命最后摧毁了晋商的国际贸易业务,外蒙和前苏联实行公有制后晋商的财产全部被没收[1]。失去强有力的政府的保护,列强枪炮下的国家千疮百孔,列强铁蹄下的商人又怎能独善其身。政治环境是商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失“道”,君失“道”,民失“道”,商失“道”,“道势”的衰颓破坏了“势”系统的完整性和反应的及时性。

1.2 失“天地”势

鸦片战争以来,不仅是政治以及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技术环境也因为外国资本、商品的进入以及交通工具、通信的发展而给晋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一,晋商票号的一项重要收入是平色收入,这是由于银两的成色不一,且标准不一,因此“票号凡收入银两,总说成色不足,减低千分之五六”[2]。而从光绪十二年开始,政府就开始铸造银元,“截至光绪三十一年止,共铸银元二万余元”[2],银元的铸造及其流通,使得晋商的平色收入大为减少。第二,邮政局与信局的出现挤占了票号汇费收入的利润空间。早期票号利用通信技术的进步积极加速其汇兑业务的发展,但“后来的邮政和信局,获得民间信仰,自己办理汇兑,与票庄竞争生意,反为票庄之害”[3]。铁路的修建又使晋商的“驼队”被时代的车轮所抛弃。第三,近代银行的建立,摧毁了票号的存贷款业务。光绪末年,各种近代金融机构相继诞生,与晋商的票号相比,银行的利息要比票号高,一到两厘,储户纷纷从票号处提款,转存至银行。在经济技术环境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晋商没有敏锐地把握其中机遇,丧失了“天地”势,空留下“今者机会已失,商务已衰,纵有救时良策,亦徒托诸空言。惟耿耿之怀,终难自已”[4]的悲叹。

1.3 失“将”势

《孙子兵法》有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强调为将者应该具有的品质。在晋商后期,面对严酷的经营局面,晋商中的一些先知者如李宏龄等联合京师分号经理,致信各庄总号,力劝合组成为三晋汇业银行,各地分号经理也纷纷响应,但最终未获得晋商大掌柜们以及财东的支持配合。李宏龄悲愤之下,辞职而去,并发出了“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悲叹,晋商大掌柜们对危机的漠视固然有其主要活动场所在平遥等山西的小县城里,远离上海等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信息沟通不畅,不了解外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客观条件有关,更与大掌柜们主观上的守旧落后有直接的关系,曾经的南下北下,曾经的纵横四海,曾经的开疆拓土因何变成了不思进取,苟延残喘?首先,现代银行是股份制而非身股制,即李宏龄所说的“股非一人,东非一姓”[4],改组银行后大掌柜的权利会受到极大的制约,票号的集权制也会崩溃,虽然大掌柜们一再宣称 “我晋风向称泥古,瞻前者有人,顾后者有人”[5],但是,大掌柜们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晋商的大掌柜认为有政府信用做担保,就可以高枕无忧,功利的政治观看不出乱世繁华其实是丧钟敲响前的回光返照。其次,晋商的创业者虽然想极力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但仍然抑制不住后代奢侈腐化,有学者归纳为财东后代的堕落是因为吸食鸦片,但鸦片只是一个工具,视域决定境界,偏安一隅,看不到外界的变化和日益迫近的威胁,继任者们整日无所事事,不需要考虑日常经营,意志与责任心的退化,早已把先辈的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传统丧失殆尽,不仅是个人消费,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和“买房置地”的财富积累方式也挤占了财东向商号投资的力度。

1.4 失“法”势

《孙子兵法》有云:“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这里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职能,资源保障,物资调配的各项制度。晋商的制度在其兴盛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事物的发展是动态的,当周围环境发生巨变时,基本制度重新修订的滞后,自然成为经营发展的桎梏。第一,身股制使身股所占的比例越大,结账时分得的红利会越多,但是由于时局动荡,经营业绩不佳,因而长期利益的管理行为就会变成短期行为,出现损害财东利益的贪污、挪用、浪费等,晋商所奉行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策略又使大掌柜的权利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主客观原因相互作用使得“身股制”已经不能再适应经营管理的要求。第二,晋商无论其商号还是票号,均实行的是无限责任,一旦亏损就要财东继续投资进行弥补,因此晋商的产业一旦破产,一定是倾家荡产,致使其破产之后再回天无力。

2 结语

《孙子兵法》中的“势”这一概念,既是本体又是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动态变化的哲学概念,是“道、天、地、将、法”等内外各要素的组合、运动过程,目的是实现“有无相生、虚实共处、动静相辅”的“势”能最大值的境域。

本文合理运用《孙子兵法》的“势”哲学对晋商的近代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晋商的衰败正是由于失去了“道、天、地、将、法”五势,造成了“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协调机制、内外交流机制、适应机制的紊乱,导致“势”系统的崩溃。

参考文献

[1]梁小民.小民话晋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卫聚贤.山西票号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李宏龄.山西票商成败记[M]//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晋商研究早期论集(二)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5]田玉川.正说明清第一商帮:晋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票号晋商孙子兵法
山西票号的固执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孙子兵法》组歌
山西票号的固执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中国银行的“乡下祖父”
——日升昌留给后人的启示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