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璐,黄靖婷,张媛颖,刘澍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乡村基础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难点问题,乡村教师队伍也一直是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部分,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不强,“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现象始终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在推行到落实的过程中,受到了许多媒体和学者的关注。笔者对我国从2015年至今关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以深入了解该政策的研究情况,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1)样本检索来源。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本研究全面准确地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研究相关成果进行统计,运用手工检索的方式,在高级检索栏选定关键词与主题,输入“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进行检索,文献内容经过甄别,剔除报道、杂志卷首语等不符合要求的检索文献,从2015年4月15日至2018年1月27日,共筛出相关期刊文献198篇。(2)研究方法及内容。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是非接触研究法的一种[1]。
通过收集、鉴别、整理一系列相关文本,综合分析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或得出结论。本研究利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文献年度数量、关键词词频、作者群分布、文献期刊来源、成果支助情况并结合可视化图,归纳2015—2018年间该主题研究文献的重点和热点。
自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6月颁布《计划》至今,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综述为198篇,历年的论文数见图1。
图1 年度发文数量
按照文章发表的时间排序,2015—2017年《计划》的研究文献在排列上总体呈现倒U型趋势。其中从2015年的47篇增长到2016年的86篇,增幅明显;笔者认为,这与社会相关研究人员对新政策出台的热切关注有关。2017年比2016年有一个回落,下降到了63篇。2018年至今(2018年3月)能检索到的相关文献数量仅有2篇。
“关键词”系学术论文中最能反映研究主题信息特性的词汇或短语。一个研究领域在一定时间段内大量关键词的集合,揭示了该领域研究状况的总体特征及其发展脉络,有助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2]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我们初步明确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献的研究主题。统计显示,在样本文献中,共计有61个关键词,比较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的词有12个。为了更好地分析所选样本文献的研究情况,笔者选取了排名前12位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
本次分析主要搜集总结了12个关键词,其中“乡村教育”“乡村学校”“乡村教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这5类关键词的使用频次均≥25次,且这5类关键词数量占关键词总频数(373次)的66%,特别是“乡村教育”这一关键词出现频率远高于其他类,这些关键词虽然使用频次多,但其仅能反映《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服务对象,并不能表明学者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主要研究,故不做深入分析。“师德教育”“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训”“路径及目标”“政策分析”等能表明学者关注方向及内容的关键词,其使用频次都不多,且在本次搜集的关键词总量中所占比重都不大,均低于5%。但这些正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与政策息息相关的恰好也是这些内容。说明目前研究者对此重视程度欠佳,同时也反映了政策颁布以来,《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研究普遍呈横向状态,对其深入研究并不够。
表1 关键词比率
(1)作者分布。第一作者机构分布,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西部的大学及师范学校。地域性因素同时涉及了文献期刊来源和第一作者机构:西部的大学及师范学校的研究热情遥遥领先,如西北师范大学4%,东北师范大学2%,西南大学2%。这些大学对于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更有深切的感知和体察,改变中国的乡村教育,他们可谓主力军。二是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积极响应政策,发表5篇占比3%。其中,中国教育部发表4篇。其余各类机构共占89%。
(2)第一作者发文数量。第一作者在我们的统计中共有198位,其中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是张兴友和谢波,各3篇。邬志辉,张晓文,张旭次之,各发表论文2篇。其它则是发表一篇的作者,各182位。可见,相关的研究并未扎根于专门的机构,大量的作者进入此研究范围的时间尚短,较少长期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
据统计,相关论文涉及到的期刊共有110种,发表论文期刊的机构主要来自于较为偏远地区。其中宁夏教育发表12篇,占总数的5.5%,河北教育,广西教育次之。其次,则来自于农村地区较为关注的中国农村教育和中国民族教育,共发刊15篇,占总数110的13.63%。而中国东部部分地区则鲜少发表相关文献。由此可见,只有在面临现实需求的情况之下才会产生相关研究,因此不仅可以看出这些地区对乡村教育的高度关注,也可见出在这些地区的的确存在问题,而此类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提升乡村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的教育模式,从而改善中国乡村教育的现状。
经统计,在198篇样本文献中获得资助的研究成果占全部文献数量的3.5%。其中,来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有3篇;来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有2篇;来自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有1篇;来自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有1篇,共7篇。与其庞大的样本文献数量相比,获得资助的研究成果数量几可忽略。这说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这一政策虽然引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课题。然而,政府和科研部门对这一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显然不够,还要加强。
(1)政策背景分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基础教育问题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我国的乡村教育已逐渐从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转而进入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新时代。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差等因素影响,现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
(2)政策内容与实施分析。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从颁布到落实,相关人士对《计划》做出了解读,引起了研究者的强烈关注,笔者对这部分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八大举措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无疑是关注的焦点。笔者根据198篇文献样本来源,进行归纳整理,筛选出相关文献80篇,其研究侧重点分布如图2。
图2 政策实施研究侧重点分布
由图2可见,侧重研究全面提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的文献占40%,各省都关注乡村优秀教师、校长的培训,制定了各种培训计划,在培训方式上,主要设置教师培训机构、给予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的机会,提供名师教育帮扶。虽然对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的发展有一定积极性,但现实意义却不高。吕亚楠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现状分析及重构》一文中指出“虽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初具规模,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深入剖析其内容与结构方面,仍存在整合不足、功能乏力等漏洞,支持系统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3]。”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研究拓展乡村教师队伍的文献占33%。根据各地举措来看,针对乡村学校师资短缺以及“下不去”的问题,高校毕业生、退休教师、支教教师(含退休教师等)等是乡村教师补充的主体,定向培养、联合培养、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顶岗实习、学费代偿、政策倾斜、待遇补助等是主要方式[4]。
各省出台的办法和一些地方的报道评论中,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受到了普遍关注,侧重于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的文献占10%。《计划》虽提出在生活补助、周转宿舍、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方面面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但由于目前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整体偏低,解读认为这条举措还有待今后的强力实施。
关于促进城乡教师流动的文献占6%,部分省份探索“大学区走教”交流制度,不同省对校长和教师交流常态化机制建设给出了具体年限。近年来通过政府的推动,城乡教师间的交流,流动频率增高。研究者一方面肯定了这种现象,但另一方面又指出这种流动背后的形式感,所发挥的作用不大。
“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四项举措在选取的样本文献中着笔较少,关注度不高。
(3)政策认同分析。民众对《计划》的认同,既包括对《计划》文本本身的认同,也包括对《计划》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局面的认同。对《计划》认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计划》颁布及《计划》文本本身的研究。如桂勇[5]、张长剑[6]等调查发现乡村教师对《计划》整体的认同度达到90%以上,周颖等[7]调查发现92%在校非公费定向师范生对《计划》持比较认同或非常认同的态度;认为《计划》的目标能较好的实现,《计划》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对乡村教育及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等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针对《计划》八大举措分别进行了认同度的调查研究。桂勇等[5-7]调查发现:乡村一线教师及非公费定向师范生对《计划》举措认同度最高的三项分别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最低的两项是“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三是影响因素研究。张长剑等[6]《计划》认同的影响因素氛围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目标群体的参与度,内因主要是乡村教师的满足程度。
(4)政策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其他发达国家关于乡村教师的政策获得经验与启示对我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计划》颁布以来,过于国外乡村教师政策研究的文献共5篇,包括研究美国和日本的各两篇,澳大利亚一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方兴与韩烨的研究[8-9]。针对美国乡村教师支持政策,方兴[8]提出了扩大政策资助面、提高资助针对性等四项建议增强政策灵活性。韩烨[9]受日本乡村教师政策启发提出创新教师教学方式、加强农村教育与经济的联动发展等共五项政策实施建议。
(5)政策建议分析。本次研究搜集的样本文献中,研究者一方面基于已有的政策内容提出了落实性建议,另一方面在创新视角下阐述了补充性建议。
落实性建议围绕政策条款本身,客观性强,主要有以下两个维度:(1)宏观层面上,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具体实施措施,采用区域化管理形式逐步落实、推进计划,确保计划贯彻实施。(2)微观层面上,根据政策颁布的8条主要举措,细化落实《计划》条例。例如,大幅提升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根据城乡差距大小,工资待遇实行差别化管理,留住、吸引乡村教师。改变以往单一化的教师培训模式,结合多样化形式,切实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及能力素质等。
补充性建议的焦点,更多地聚集于乡村教育的发展条件方面,如,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发展建设农村,尽快缩小城乡差距。以教育信息化促建高效课堂,改善乡村教育教学条件及设备等。
(1)研究推动了政策的落实。关于《计划》的期刊文献,相关研究者解读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实施的具体途径。运用数据统计,理论分析,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得出结论并撰写论文。这部分研究者的扎实工作对政策的延续产生了重要作用,推动了《计划》进一步落实,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2)研究关注力度不够。从2015—2018年间收集的198篇相关文献可看出,相关研究文献的总体数量并不多。且该领域的研究自政策颁布以来,2016年的文献数量达到高峰期,其后的文献数量有明显回落趋势,表明对该领域的研究缺乏持续度。
(3)研究成果质量不高且研究主体群单一。样本搜集的15个关键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5个关键词都普遍反映研究的服务对象,横向研究广,但纵向研究有所欠缺。文献中反映研究方向及内容的关键词,出现频次都不多,缺乏对研究方向和内容的深入分析。
其次,从发表文献的主体群分布来看,关注这类研究的作者及机构,除教育部之外,仅集中于广西、甘肃等较为偏远的地区及师范类院校,研究主体也比较单一。
(1)对政策持续关注,提高研究质量。《计划》是一项可持续发展乡村教育的切实性政策,能切实优化乡村教育现状。一方面,教育部等政府机构应保持对政策落实的密切关注。另一方面,国家应在在研究方面给予更多实际支持,设立更多基金项目,鼓励更多的研究者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2)多元化主体参与,深入纵向研究。要改善乡村教育,不仅仅只需高等院校和偏远地区学者参与研究,相关的教育行政机构也要积极响应,根据当地教育的实际情况参与理论研究,理论结合实际,在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内容上刻苦钻研,深入分析。同时,坚守在乡村岗位上的一线教师,也要根据当地落实情况,反馈教育现状,综合几个大方向,得出有价值的文献研究。
参考文献
[1]BERELSON B.Content analysis se communications research[M].New York:Hafner,1952:18.
[2]胡洪彬.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2002—2012年CNKI期刊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4,35(1):54-59.
[3]吕亚楠.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现状分析及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7):22-24.
[4]邬志辉.打出“全方位组合拳”大力支持乡村教师发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分析[J].中国民族教育,2015(5):4-6.
[5]张长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认同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7.
[6]桂勇,冯帮,万梦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政策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6,29(5):37-42.
[7]周颖,唐乐,刘澍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非公费定向师范生入职乡村教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6):48-52,107.
[8]方兴,白雪.如何引导学生去农村学校任教:美国学生资助的经验与启示[J].大学:研究版,2016(3):69-77,54.
[9]韩烨.日本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小学校长,2016(5):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