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育转化研究
——以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纪实为例

2018-03-07 05:42蔡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青史理工理工大学

蔡骞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1 口述史概述

口述史最基本且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在文献之外,对社会、民间资料的发掘,而这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由此可见口述史的基本性与重要性[1]。

与文献记载历史事实一样,口述史也要保持历史事实的原貌,因为都是一种原始资料,是一种档案。收集口述史实际上就是收集史料,而且是收集第一手史料的过程。1978年,英国口述史学会第一任主席汤姆逊(Paul Thompson)出版了一部口述史的著作,题名为《过去的声音:口述史》,汤姆逊将口述史称为“过去的声音”[2]。

口述史因其在挖掘和抢救史料方面有着其他研究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为高等教育史研究提供鲜活的资料和丰富的细节,为后人保留更加全面、真实的历史记录。第一,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亲历者的记忆可能更加真实、确切,因为他们往往是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或参与者,有身处其中的切实感受,其所述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能真实地再现历史。第二,挖掘、抢救重要资料。历史承载的不仅是往事的记录,也是从他人的经历、叙述和追忆中获取知识。

2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研践行口述史工作纪实

2.1 调研采访工作的意义

对于历史传承来说,口述史虽然不能与文献档案资料同日而语,但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史料,一种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记忆中的历史,它是对文献资料的重要补充。口述史的重要特点在于:就它本身而言,读者就能读出一段历史;它是一种原始资料,补充同时代的历史知识,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证据。

2018年7月14日,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8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拉开帷幕。其中一支名为“百年青史,理工情”的实践团队以河南理工大学的历时变迁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为中心预期进行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在此期间,“百年青史,理工情”实践团队的队员们集思广益,分享和探讨各种有创新的实践形式,其中一项为对河南理工大学退离职老教授的纪实采访即开展口述史工作。

受采访的教职员经历了河南理工大学的各个历史变迁阶段,在校工作时间长且对过去在河南理工大学工作的历史岁月念念不忘,对河南理工大学新时期的发展动向密切关注。接受采访的教职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出发点回顾河南理工大学在每一个历史变迁时期的发展现状并以此表达对新一代理工学子的深切关怀和期望。作为河南理工大学历时发展的历史见证者,这些老职工的叙述无疑为我们深入了解河南理工大学的内外部发展的影响因子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参考价值。

2.2 采访过程

2.2.1 采访张明老师

通过多方面渠道的了解,“百年青史,理工情”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找到了两位德高望重的退休教职工。经过沟通,实践队员们得以走进他们的住址进行访谈。张明老师是当时焦作工学院,即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采矿专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职工,如今已经97岁的他谈起若干年前的事情依旧是历历在目,侃侃而谈。看着他和蔼亲切的脸庞,听他激动而迫切的叙述,实践队员们几乎可以想象得出几十年前的他是怎样的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地工作。时光在他身上留下了最美的印记,他在最美的年华把青春奉献给了河南理工大学,把期望与希冀寄寓在河南理工大学身上。

2.2.2 采访刘文学老师

另一位受访教师是刘文学老师,他不仅见证了河南理工大学的改革与进步,更是见证了这个时代与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刘老师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动荡,在一次次的工作变动与戕伐当中他始终不改初心,一心投入到学校的教育事业而无怨无悔。在他身上实践队员们看到了一种笑对人生的乐观精神,他幽默风趣,心直口快,不遮掩历史的污点也不停止对真理的追求。在他身上,队员们看到了父亲对孩子一般的期待,河南理工大学始终都是他精心呵护的孩子。他大胆、坦率,对理工大的百年风云变迁都时刻关注,对理工大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不曾置身事外。

2.2.3 两位老教师对当代大学生的寄语

两位老教师不仅带“百年青史,理工情”的实践队员们重温理工大的艰辛发展历程更对新一代的理工学子给予了深切厚望。张明老教师对即将到来的2018级河南理工大学新生表示热烈欢迎,还指出河南理工大学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始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国家培养优质人才,学校在国内外聘请专家教授,为革命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现在的河南理工大学校园环境文明美丽,大家能由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共同学习是件幸运的事情,大学四年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本科学习期间收获优秀成绩!

刘文学老师指出新一代的理工学子应该时刻秉行“好学力行”的校风,还指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学会立德,先“修身”然后“治国,平天下”。刘老师还强调好的大学应该有顶尖的特色专业,每一所大学,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做到“术业有专攻”不可急躁冒进。

3 社会实践队员的感受即教育转化

实践队员罗芊说:“无作为,不青春,这十天的实践活动,让我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思考,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郝银帅谈到自己的实践感受时发自内心地说道:“我们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就应用心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是让我们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在实践过程中适应人际交往和处事原则,用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我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我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我的学习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活和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我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实践队员万荣友感慨道,转眼之间,社会实践已经接近了尾声,在“百年青史,理工情”实践团队中,在这一次为期半个月的理工校史校情的调研之中,似乎唤醒了内心深处对河南理工大学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历史的脚步未曾停止忘记,我们可以忘记失败,不能忘记教训;我们可以忘记昨天,不能忘记历史。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河南理工大学的历史不能被我们理工学子淡忘,焦作矿院的老前辈们,作为历史的亲身经历者与见证者更不能被我们广大理工学子所遗忘,没有前辈们的辛勤付出,那里来河南理工大学今天的辉煌,牢记河南理工历史,铸就明日理工辉煌!

4 结语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恰逢2019年是河南理工大学的110周年校庆,“百年青史,理工情”实践团队希望通过口述史的形式来深入探究河南理工大学的百年历史,推动到理工大新旧时代交替发展的平衡对接。口述史工作的实施对彰显河南理工大学百年学府的深厚历史魅力以及其时刻与时俱进,追赶时代潮流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以老一辈资深教师的深刻经历为模范来激励新生代大学生珍惜求学时光,树立严格的做人做事标尺。此次口述史工作促进也深化了新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内在和外在的要求,为更多大学和大学生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真切的指导。

猜你喜欢
青史理工理工大学
碧血丹心铸青史 汉水浩荡祭英魂
昆明理工大学
风雨百年 青史可鉴
牙疼非小事,疼起来入青史
昆明理工大学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作品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