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2018-03-07 05:42张少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微信政治思想

张少萍

(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相较于传统的书信、电话和面对面交流,他们更愿意选择聊天软件、电子邮件、社交网站等方式进行沟通。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沟通方式;由于他们自小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的,大部分从小就学会使用电脑、手机、i-Pad等,对网络依赖性较强,在这“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的规模和传播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远超于个人可接受程度,缺乏信息筛选和甄别能力的大学生在认知和表达方面都流于表面,对自身所言所行缺乏思考;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益凸显,自我呈现欲望较强,追求个性化。因此,大学生人际交往呈现出沟通方式多样化、沟通能力不足、人际交往对象单一、人际交往中注重自我呈现的特征。

1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双面性影响

(1)微信的便捷性使得大学生人际交往更为广泛密切,但又使得他们对微信过度沉迷产生依赖性,弱化了他们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的便携性使得大学生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微信与他人联系。扩大交际圈子,与更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朋友建立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必然需求,微信为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使得大学生人际交往更为广泛密切。但越来越多大学生过度沉迷于朋友圈,一有闲暇就刷朋友圈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在微信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对微信产生社交依赖,长期发展下去容易脱离现实。而且在这种网络社交互动的增加,势必使得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少[1]。例如,公交上、聚餐时的“低头族”,面对面地沟通越来越少,弱化了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

(2)微信丰富的信息表现形式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需求,但又使得他们容易暴露隐私,受到不良信息侵扰,存在安全隐患。微信信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表情符号、语音信息和视频信息等。信息表达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能够更灵活更生动地进行自我呈现,能够更充分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和情感诉求[2]。但微信作为通信软件对保护隐私等措施并没有非常完善,朋友圈的开放性再加上有些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在朋友圈中泄露自己的隐私,如在朋友圈发言时发送自己的定位、晒火车票等图片时没有将私密信息“马赛克”。微信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大学生对信息判别能力有限,容易上当受骗。

(3)微信朋友圈构建的虚拟社区给予了大学生情感归属,但同时也滋长了不良风气,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朋友圈是微信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功能之一,它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虚拟社区。微信好友在这个虚拟社区中紧密连接,他们在朋友圈中记录、分享各种信息和观念并互相评论,使得人际交往中的强关系更加牢固,弱关系得到加强,并从中获取认同感和归属感。微信“摇一摇、附近的人”为大学生提供了与陌生人交往的渠道,扩大他们交际圈子的同时伴随着不道德行为的增加和不良风气的滋长。大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容易被这些不良风气影响,严重时甚至对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2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2.1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挑战

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网络世界,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维大多是单向的封闭的。新形势下,如果我们仍然固守传统的理念,仍然用传统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新问题,沿用过去过时的办法,可能会费尽心思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

2.2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挑战

微信之所以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除了其功能的优越性,最重要的是其对于电话和短信在很大程度上的替代作用,让大学生能够节约大量的电话短信的通信费用。在微信推出之前,也曾有QQ、飞信等客户端软件的广泛运用,我们也充分利用QQ、飞信等媒介与学生交流沟通,如组建班级、年级QQ群;用飞信发送通知等信息,但在出现重大事项或紧急情况时,我们首选的沟通方式还是电话。因为QQ、飞信等媒介从来没有像微信一样,在大学生中,很大程度上甚至几乎完全取代了电话和短信:电话可以用微信语音或者视频通话,短信可以用微信,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不保存手机号码,甚至舍友之间也没有互相保存手机号码。以笔者实际工作中就遇到例子来说明:因为紧急事情需要马上找到A女生,但A女生近期刚好更换了手机号码,以至于笔者无法直接联系上她。于是通过联系班长、舍友、男朋友询问A女生的最新手机号码,均无果,原因是,他们平日几乎不打电话,都是通过微信联系沟通的,所以都没有保存手机号码的习惯。这个例子也引发了笔者对自身一成不变的传统工作方式的反思。

2.3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凭借一定的载体来发挥效应,随着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和广泛使用,传统大学生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性被削弱[3]。我们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以班会、座谈会、个人谈话、校园文化活动等为载体,这些载体均通过面对面集中或分散地进行。由于微信等新媒体所带来的载体形式多样化,载体选择空间变大的变化,这种单一的面对面形式的载体已经落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今学生召开班会或者班委会开展评优评先,或因时间难以协调,他们选择利用微信班群召开班会,由主持人(班长)在微信班群发起投票,进行评优评先。

3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3.1 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微信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对象的新特点,只有适应新形势,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充分认识并利用好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才能抓得住人、入得了心、管得到用。

微信等新媒体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人际交往模式等,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固化的“被动接受”转向了动态的“主动搜索”,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充当着更独立、更主动地角色[3]。所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互动互通的良性关系,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 创新工作内容:以文化人,文化育人

3.2.1 以“四个正确认识”为切入点,做好方向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四个正确认识”“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以“四个正确认识”切入点,做好方向引领,必须引导大学生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强化他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强化他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强化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强化他们的务实与笃行[4]。

3.2.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必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不断牢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才能不断保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将其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为力量互相促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3.2.3 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实践。如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杂糅共陈、良莠不齐:主题教育不接地气流于形式、社团活动热闹却粗浅不重内涵,导致校园文化建设陈旧固化,缺乏生命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理念、校史特色等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由“重量”向“重质”转化,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例如,“北大读书讲座”,其以鲜明的主题定位、演讲者的人格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北京大学经典的文化活动品牌。

3.3 创新工作载体:以新媒体为抓手,网络育人

3.3.1 探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网络平台系统化

据统计,截至2016年9月,平均每个高校搭建了200以上的各类校园网络平台,诸如主题教育网站、微博、微信等,可以说,国内高校基本上都建有自己的高校新媒体平台[5]。但正如统计显示,平均每个高校建有各类的校园网络平台200个以上,各种主题各类组织各种新媒体数量如此繁多,是否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对这些新媒体平台进行整合,建设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网络平台:归口管理,建立自上而下,层层递进的网络平台系统;统一方向引领,发出同一个声音;对各种资源分类整合,结合不同新媒体的特点采用不一样的宣传内容和方式。有效提高网络平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整理性和针对性。

3.3.2 探索“微思政”模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正在逐步向网络转移,“微思政”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微思政”模式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现今,Wifi覆盖面不断扩大,4G网络的普及和成熟的移动终端设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工作日的8小时之内,不再拘泥于单一面对面形式,不再囿于课堂、班会,只要有网络,人人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处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它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构建了全方位、流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微思政”通过网络平台,以图片、音乐、动漫、微电影等丰富的网络文化形式呈现给大学生,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

4 结语

新形势下,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解决这些新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自身的学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和新使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积跬步至之千里,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和新使命。

猜你喜欢
微信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