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燕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江苏镇江 212132)
一节完整的劳技课的流程应该是“导入—探究—实践—评价—拓展”,但是往往我们的课是 “导入—探究—实践”就结束了,有时到下课学生还不能实践制作完成。一般一节课在技术探究和实践制作环节要花费较多时间,因为技术探究环节是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主要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制作环节是学生通过实践完成一个项目制作的活动,这个环节占整个课堂的大量时间,虽然我们有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制作,还是无法完成。这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就体现不出来,课堂效率就不高。
多元化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注重学生多方位变化和发展,重视个性的形成。从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及评价的行为主体等各方面进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初中劳技教学过程中,完成作品提交与收集工作,随后在展开交流评价时,由于时间关系,几乎是由教师依据个人喜好来挑选几位学生的作品,让笔者做一些简单的阐述并辅以相应的点评即告结束。往往会出现有些学生个体期望被关注或是期待他人点评的作品在教师的不经意间被遗忘和埋没了。这显然没有形成一次有效的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慢慢地在湮灭,以后的学习只会敷衍了事,不再会迸发出独特的想法和创意的思维。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家完成知识的生成,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方式的出现,令笔者有了新的探索途径,笔者觉得可以借鉴并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试图解决笔者遇到的这些教学“不适”的症状。
能够让“翻转课堂”做到随时随地、看我所看、学我所急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那个5~8min的微视频的内容与形式。这种微视频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短小精悍。所有的微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信息明确。每段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讲解过程中不会出现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是微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的不同之处。
在经过多次的研究和效仿失败后,了解并掌握了一个微视频从视频内容的筛选、操作过程的录制到后期编辑等多道工序的生成过程。最终完成了初中劳技教材《工艺制作》章节中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微视频录制,并正在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和辛苦的微视频录制不同,更令人欣喜的是网络“互动教学”教学平台的出现。它提供了“备课—授课—任务作业发布—作品提交展示”的一体化的平台,鉴于现有评价体系的不足,决意利用时下流行的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一次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的探索。
“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方法带来的是革命性冲击,借鉴这一手段进行的实践探索时间并不是很长,相应的技术与技巧还在摸索过程中。但是也带来了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对班级的实施过程中,将微视频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应用: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辅助学习。所谓的课前自主学习,即完全照搬“翻转课堂”的做法,让学生自行阅读书本上相关知识内容,随后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完成新知识的构建。这种自主学习的模式其效果经过多次实践,从反馈中表明并不理想,大多数的学生在看完书本内容和视频后更加摸不着头脑了,缺少了原来教师的讲解后,对于接下来的任务不知所措。归根结底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教师的关键点把握不清。为了打造研究型课堂,试图照搬了“翻转课堂”的做法,而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微视频固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去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文字与视频中生动的演示讲解相互结合、融会贯通,随后生成出自己所能掌握并且习得的知识点。
(2)学生要树立起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研究型课堂中,学生的角色更加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必要的主动性,需要学生有主动操作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这一改变必然要打破自己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平衡态,让自己处于一个崭新的、内心没有确切把握的动荡状态之中。对于学生来说,这种不安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除的,只有当他们真正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后,逐渐有了个体主动研究学习的意识,他们的学习将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时下,在备课与授课的过程中使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主流。对于教学评价环节,大多还是采用自评、组评和师评等多元化评价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课堂预留时间不足等原因,往往不能及时完成评价。最多的做法是由单独师评来替代或者留在下一堂课上来完成。这种做法对于课时间隔较长的劳技学科而言,让学生回忆起一周之前的创作思路和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这样的评价已无任何意义了。
“互动教学”平台发挥了其自身网络云端的特点,学生只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及时完成作品的提交与相应的文字简介,这些作品都会保存在云端的服务器内。随后可以随时利用课余的时间,在学校或是家里的任意一台电脑终端上用自己的账号重新回到该期发布的任务话题帖中,对同班同学的每幅作品进行文字留言、星级评定以及“点赞”等评价,将短暂的课堂时间无形地延长了数倍,同时还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保留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还很好地解决了评价过程中实施不到位或者教师越俎代庖的窘境。
无论是“翻转课堂”所带来的微视频,还是科技迅猛发展而催生的“互动教学”网络平台,真实改变了劳技教学现有的教授方式和思考习惯。有了这些高新的技术手段,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又多了一个交流互动的渠道。如今,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历程,利用这些前沿的科学技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观察、感知、思考、分析和创造一切获取的知识与信息,教师则会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想法、创意和技巧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