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兵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号召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应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则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创新的主体是人,创新是由人才来实现的。关于创新人才的含义,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远未形成共识。本文借鉴了林娜教授所著《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思想教育研究》一书的观点,对创新人才给出如下界定:创新人才是指既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又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各种创新品质,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相应贡献的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虽然都承担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创新人才的紧迫任务,但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方面却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它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创新人才具有高等性、创新性、职业性、实用性、多样性等特点,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创新人才。
由于文化定义的多样性,再加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学者对高职校园文化内涵的认识至今仍不统一。目前,对高职校园文化基本内涵主要从活动视角、校园视角、氛围视角、社会控制视角、文化视角等多方面去理解。学术界对于高职校园文化所做的多视角、多侧面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揭示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客观上有助于我们去深刻认识和理解高职校园文化的精髓。本文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采“亚文化说”,认为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领域中的亚文化现象,是指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立足于学校校园这一特定的育人环境,同社会和时代紧密联系,以提高广大师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灵魂,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办学理念为特点,并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所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
创新思维来源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领悟、得益于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宽广的知识结构以及刻苦钻研科学的精神,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了各种信息的来源渠道,弥补了专业教育的不足,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过程中会产生新联想、新思路,从而形成创新意识。
学生参加一系列的创新性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将面临一个个难题。他既需要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树立自己积极投身创造性实践的信心,还需要端正自己的科学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一丝不苟,升华自己参与创新实践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更需要去不断培育和优化自身的创新心理素质,增强自己敢于面对磨难和失败的勇气,锻造坚韧的意志品质,以适应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要求。
如何挖掘高职大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或本领,是实现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学生应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定位和规划设计,选择参与符合自身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的各种创新性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生动,受到追求创新的高职大学生的欢迎,为他们提供了观察研究的对象以及参与创新实践的机会,给他们营造了处处有创新、时时有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始终处在投身创新创造的积极准备状态,随时准备着释放创新能量。
2.4.1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物质基础
高职院校建设的教学大楼、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宿舍区、体育场馆、能突显职教特色并且融合行业文化或企业文化的各种校园环境场景设计等等,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知识、参与专业实践、训练技能水平、培育创新思维、提升创造力,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2.4.2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塑造文化灵魂
高职院校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贯彻产教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导学生树立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创新务实的职业道德,并且在实践中将其内化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从而塑造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灵魂。
2.4.3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建构实施平台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系列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构建包括思政课实践教学、军训、其他人文通识教育实践、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等培养创新人才的实施平台,让学生在这些自由、平等、民主、开放的平台上充分展示个性、锻炼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活动育人中感受到高职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培养效果。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大发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推动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如下。
校园文化的本质在于“化人”即培养人、塑造人,其核心内容是培养人格,塑造精神灵魂,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育人的重大功能。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当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国内不少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指向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甚至盲目、混乱的特征,往往“重专业课程建设、轻人文素质教育”、“重教学硬件设施投入、轻校园文化经费保障”等等,以至于校园文化在发挥培养人文精神、鼓励创新的育人功能上显得十分被动。
3.2.1教育者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师是创新活动的引领者,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但是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因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育教学观念落伍,教学方法陈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已有结论及探索未知事物,更谈不上支持学生勇于打破“常规”和“标新立异”,进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2.2高职大学生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下,许多高职大学生由于评奖学金和升学的需要,学习各学科时追求高分,他们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出现高分低能的结果。也有一些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他们期待在学习过程中拓展创新思维,主动寻找创新学习方法,但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锻炼创造力的空间,久之,原来他们拥有的一些创新意识慢慢消退,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他们在创新之路上止步不前。
我国高职教育兴起、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合并升格或由成教大专转制而来。有的学院虽然名曰“高职”,但因其办学理念不明晰、文化底蕴较肤浅,校园文化建设是换汤不换药,使之停留在中职学校阶段,缺乏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更谈不上发展创新型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的学院因其自身定位的模糊和办学方向的不准确,而机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使高职校园文化成为本科高校校园文化的“翻版”,看似“高大上”,实则淡化虚化高职教育性质,背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约了创新型实用技能人才的培养。
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与发展阶段,学术界对高职校园文化的研究尚不深入,关于校园文化内涵的认识也有待深化,许多院校的校园文化发展还缺少创新深度,仅仅停留在校园活动的层面,将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化。譬如,一些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注重活动的开展,追求活动形式上的多姿多彩、活动声势上的热热闹闹,认为通过多举办这样效果的讲座、召开这样声势的文艺晚会、组织如此热闹的体育比赛、承办醒目的宣传墙报等活动就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正因为高职院校对于其办学理念、学院风格等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底蕴探讨和重视不够,其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较弱,具有高职教育特色或行业企业文化特色的活动较少,而低层次、一般性的活动开展比较多,所以很难发挥出启迪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创新型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想的引导、创新意识的塑造、创新活力的激发和创新行为的养成,从而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其总体方案设计应突出自己特有的“职业性”办学特色,尤其要突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功能定位。以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学院依托宝武集团,创办培训和学历教育并举的双教育模式,秉承“立足宝武,面向社会”的办学宗旨,将“诚信协同、创新共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融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围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打造出具有企业办学特色、工学相结合、内涵发展的鲜明校园文化风格。
高职院校有着特定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动学生的创造激情。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当然靠教师,有了具有创新品质的教师,才有可能培育出创新人才,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构建起完整的创新教育观念体系,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才能去教导学生树立创新观念。从当前高职院校现状看,师生应正确把握创新人才评价标准,明确创新人才不仅仅包括科学家、企业家等杰出人物,各行各业的优秀工匠同样也是创新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科学家、企业家,更需要成千上万的“大国工匠”。通过促进师生教育观念转化、树立师生的创新观念,为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丰富多彩的创新型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起到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以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的各二级学院积极找准产教研相融合的结合点,如经济贸易学院与淘宝网在每年“双十一”之际合作开展物流营销实战演练;又如机电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培养,注重技能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机械设计或网络技术比赛,做到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多支学生参赛队伍获得国家或省级大赛的奖项。通过产业文化进教育、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文化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该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打上了显著的职业性和创新性烙印,搭建起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舞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创新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力助推了广大学生的创新实践。
学生社团是由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其具有趣味性、群众性、开放性、自主性、平等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而成为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党委、学工部、团委、各院系应支持和鼓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充分利用多种课外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高职院校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第二课堂以及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阵地。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它完全不拘泥于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采取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譬如进行课外科技小发明,举办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在教师指导下深入企业、乡村开展参观与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学生社团活动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学生参与此类创新性实践活动,能够产生丰富联想,启迪创新思维,收到了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效果,充分发挥了推动创新实践的载体作用。
[1]刘雪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谢军著.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培养模式[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
[3]林娜著.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思想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4]姚兵.高职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模式创新[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02-105.
[5]罗小燕,周静,朱燕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