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博
(山东科技出版社,山东济南 250000)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开始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它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也导致客户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出版社行业,出版社编辑工作还停留在生产组织模式,主要涉及到选题、组稿、审稿、加工等诸多编辑环节,在工作中强调政治属性、革命属性和思想觉悟。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出版社编辑工作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从而推动出版社编辑职业能力和工作内容的转型与升级。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它直接带动了以网络出版物为代表的新出版资源的不断激增,它体现了出版资源信息化和创作主体自由化的两个鲜明特征。因此,伴随着网络出版物的迅猛发展,它正在逐渐转变用户市场的营销理念和阅读人群的阅读习惯,这无疑给“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出版社实际编辑工作中,需要积累已有的出版资源,积极推动其数字化转变,积极构建多层次、大数据的多媒体出版资源数据库,能够将相关作者版权、知识产权归纳到出版资源数据库的动态索引信息中,真正保证“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能够迎合信息时代作家和读者的双重需求,真正实现出版社版权资源的经营便捷化和利益最大化。
在“互联网+”时代,大力倡导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突破、转变和发展,它体现在一种全新的行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行业结构调整和工作方式转变中的影响力真正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到传统行业的每个工作流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出版社编辑工作也需要充分强调出版流程的信息化,积极推动策划组稿、稿件收取、编辑加工、发稿、美工设计、校对、成书审阅等编辑流程的无纸化办公和数字化管理,从而能够保证出版社编辑工作能够实现全程信息化交流和数字化动态管理,有助于出版社管理人员能够随时介入到编辑工作和实时查看编辑进度。此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出版社编辑工作需要认真构建出版信息管理系统,它体现在出版流程的集成化、开放化和动态化,不仅意味着出版社编辑工作流程信息化,还需要强调编辑部门管理信息化、编辑决策信息化和编辑分工网络化。
在出版社行业,读者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伴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本行业,直接拉近了出版社编辑人员与终端读者的沟通距离,直接表现在以微信、微博、博客、社区论坛为代表的网络阅读体验,还有就是以网络书店为代表的网络购书渠道,这两方面的存在都能保证出版社编辑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和购买欲望,从而能够和作者一起开展作品引导和舆论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产品开发和读者营销活动,保证出版社能够和相关合作企业保持紧密的伙伴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展现出版社的核心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去维护读者粉丝群和合作单位。
在传统的出版社行业,大多沿用的是西方工业经济时代以编辑为中心制为核心的知识生产责任制,它赋予出版社编辑们开展选题、组稿、审稿、加工等具体知识加工权利,真正确保了出版物的高质量和专业性,但是也剥夺了作者和读者参与出版工作的权利。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和微博为代表的网络信息平台大大加强了出版社编辑人员与作者、读者的沟通和交流,也为推动以“作者中心制”为核心的编辑工作转型与升级。当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的标准配置,它推动了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内容生产私有化和作者创作垂直化。在此过程中,出版社主编和编辑人员认真了解出版社编辑工作的两极价值核心——内容和渠道,有效构建“作者人格魅力+自媒体运营平台”的信息时代编辑体系,积极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和网络渠道资源来提高作者在读者群体中的影响力和作品在网络世界的知名度,从而能够积极打造一个以“作者中心制”为核心的网络知识社群品牌,推动出版社编辑工作向着“作者中心制”不断迈进。
当前,传统出版行业的突出矛盾集中在出版物与读者之间、出版作者与读者之间、出版编辑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传播出版社的策划组稿、稿件收取、编辑加工、发稿、美工设计、校对、成书审阅等编辑环节都处于出版社内部封闭化的工作环境,这样容易造成出版社编辑工作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局之中,也脱离了市场需求和作者体验这两方面的编辑核心工作。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这种问题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受益于互联网开放化、动态化和实时性,它能够保证出版社编辑工作有效打破知识生产的封闭格局,真正推动知识生产的有效化建设,从而能够保证出版社编辑工作始终处于开放式状态。首先,出版社主编和编辑人员应该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迅速找到有需求的阅读目标群体,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仔细寻找出版物编撰过程中的工作纰漏和知识错误。其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出版物需要重新定义,积极寻找到信息资源的合适来源,保证知识生产能够有迹可循和版权明确,积极保护作者的正当权益和出版物版权的合法性。最后,出版社主编和编辑们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加强出版数据和用户需求的搜集和整理,积极统计上传到出版信息管理系统,不断结合信息化数据调整出版方向,真正推出深受读者好评的出版物。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云科技、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带动了互联网资源呈现井喷式的爆发状态,产生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互联网效应。表现在出版社行业,各种网络媒体的信息来源是无限的,它的载体类型也是无限的,这就给传统出版社编辑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主编和编辑人员应该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审视自身工作,在开展传统纸质版出版物编辑工作同时,应该学会编辑网络出版物,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整合到一起,可以在前期营销中做成产品展示,也可以伴随着纸质版出版物一起配发到读者手中。另一方面,出版社编辑人员可以运用自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出版物相关编辑信息,积极引导读者、作家全程参与到出版社编辑工作,也可以伴随着出版物配发读者调查表,搜集相关阅读信息和编辑工作评价,可以为以后出版社编辑工作提供依据和改善措施。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它集中展现了互联诸多优势,这些都给传统出版社编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出版社编辑工作应该从产出模式、传播途径和生产关系三方面进行转型与升级,积极推动“编辑中心制”到“作者中心制”的转变,实现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开放化和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