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民
(崇仁县巴山镇第二小学,江西抚州 344200)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激发学生们自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们自改作文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们自改作文能力的关键。
(1)树立榜样,激发兴趣。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学生们心中有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教师要给学生说明白“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们领悟到自改作文重要意义。例如,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相传北宋诗人王安石作此诗时,“绿”字改过多次,先用“到”字,后来又用“过”,“临”“度”“来”“吹”等字,都觉得不好,直到最后才确定用 这个“绿”字,把春光明媚、勃勃生机江南的春天景色,写出来了,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经过教师讲述古今著名文人墨客,反复斟酌、认真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激发学生们自改作文热情。
(2)适时评价,诱发兴趣。及时、准确的评价,特别是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可以说是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兴奋剂,能充分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们自改态度、自改效果、自改能力的增强而及时给予鼓励;把修改过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参观。让学生们品尝进步的乐趣,诱发学生们自改兴趣。
(3)重褒轻贬,激发兴趣。学生们才刚刚习作,肯定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评改时,教师不要盯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而忽视了文章写得好的方面。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别说学生们都喜欢听好话,大人也是一样。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他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所以,在引导学生自改时,应尽量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呵护学生们的自尊心,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信心。学生最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如果教师表扬了他(她)几句,心里甜滋滋的。大多数小学生把教师说的话当成了“圣旨”。面对如此纯真、可爱的学生,在引导学生自改的过程中,要运用准确、巧妙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客观的评价,激发学生们自改的兴趣,增强学生们的自信。俗语说:“自信是到达成功的桥梁”。学生如果有了自信心,自然就乐于自改习作了。
老子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在现场指导学生们自改作文时,教师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地授予学生们自改的要领和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们自改作文。
(1)示范评改。以全班学生群体评改典型的文章,作为典范,详细地引导学生们怎样评改自己的作文——把评改的方法授予学生们。学生们独立写完文草稿后,教师先把学生们作文草稿粗略看一遍,从中选出两至三篇,有代表性的习作,投影在屏幕上。先让学生们单独改,再让大家一起评改;教师及时给予启发,并为学生们示范评改。每次习作都必须让学生们明确要求,结合学生们习作的现实情况进行评改,有针对性提出评改的意见,引导如何评改。反复要求学生们每写一次作文,要有一次收获。即每次都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进行习作。
(2)学生自改。学生们遵照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模仿老师示范评改的技巧,评改自己的习作。可是,学生个人修改,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且学生们水平有限,习作中的不足之处,学生自己很难看出来。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反复审核,检查标点、错别字,以及一些有病的句子,并及时进行修改。 然后从文章主题,文章内容,文章结构等方面逐一认真审核。多问 “为什么?”或者多问“怎么样?”对自己的习作,从点到面,脚踏实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最终,对本人的习作多次仔细阅读,查找出每次习作的成功的地方,或者指出今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此自我反思、自我修改,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3)小组互改。让学生们在班上的同学之中,自由组成评改小组。可以挑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也可以挑选自己的竞争的对手,一起进行相互评改。如果我们尊重了学生们自己的选择,学生们评改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不仅能单独给好朋友评改,还能先后给好几个朋友评改。通过实践,学生们最喜欢的评改形式,就是这种。老师要给学生定规则:每一篇习作,至少必须要两个以上的同学进行评改。经过学生们互动,评改兴趣浓厚,评改热情高涨,评改效果自然很好。
(4)学生专家组评改。教师可以在本班学生中,筛选出12~16个写作成绩优秀的学生,编为学生专家组。进行专门培训,不断增强专家组学生作文的评改能力。专家组学生评改能力必须优秀于班里其他学生。教师要求专家组成员,每一次评改都应该选出 “20个优秀习作”和“20个良好的习作”。并且在他们当中筛选有代表性的习作,贴在学习园地里,供全班同学展评。每次习作后,都让专家组的成员,对学生们的习作进行评价、修改和鉴赏。全班的学生都以专家组学生为榜样,虚心向他们学习,全班整体写作水平快速提高。
(5)教师批注。教师要求学生们每次都用统一的符号批改,用符号指出习作中的得与失,有时候可以用简短文字给予提示,引导学生们自我评改。通过多次修改后,再工工整整地誊写到作文本上的习作,教师只需要给予批注,而不需要给予修改。教师根据每次习作要求,结合学生们习作的实际情况,评价学生们的习作,教师充分利用眉批和总批,引导学生们正确评价自己的习作,明白本次习作的得与失,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理性认识。
(6)学生再自改。每次自评自改习作过后,教师就以评改引路,针对班里存在共性的问题,进行作文讲评。教师要求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批语,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自我评改作文的水平。一方面根据教师的批语,实事求是地评价本次习作,明白这次习作自己得失;另一方面根据教师批注的符号,从语法、文采、章法、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找出不足的地方,逐一进行修改。针对部分学生,不符合要求的习作,让他们弄清要求再重写。再让他们一次尝试,一次成功的机会。
学生们自改习作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教师长期的训练。教师经常性要求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自改练习。
(1)师批生改。修改习作,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习作中,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教师在多次阅读学生作品中,觉得必须修改之处,就加上眉批,或者做上记号。学生们认真领会教师在作文本上画的符号和批注,按照教师的批语,进行认真的修改。教师再进行检查指导。通过教师的修改示范,学生们明白了应该怎样写,自己在修改习作时,就容易多了。
(2)独立自改。当学生们初步掌握了修改习作的方法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指导学生们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们每一次习作初稿完成以后,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们先自评自改,后再相互批改。对于自评自改习作,有点困难的学生,老师应该进行单独辅导。一边点拨,一边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改。为学生们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打好扎实的基础。学生们通过一次次自改前后的对比,的的确确领悟到了仔细修改习作的好处,因而会更快地提高学生们自改习作的能力,并且慢慢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综上所述,“佳作常自改中来”。习作评改是一种自我阅读,也是一种心灵相互交流,更是一种写作能力的提升。而作文批改与评价方法形式多样,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班里学生的特点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们自改习作的能力,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达到理想效果。